兵不厌诈

0人浏览日期:2022-01-04 01:38:37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生冲突。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兵不厌诈

马虎的啄木鸟小故事大道理室如悬磬的成语故事三国之曹操(1)紫阳山的传说小鹿的斑纹的故事蓝思科技周群飞:从流水线女工到湖南首富老板娘智擒绑匪诸葛亮自叹不如的三国牛人是谁不要以貌取人:天神的考验尺短寸长画家的感悟的故事爱情的假想敌说说三国时期最有心计的三位美少妇童真丰子恺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道人夜遇众才女彝陵之战非打不可?谁是史上“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移山和拔树蚊子的命运K市奇遇别拿后妈不当妈生吞活剥的故事三国时期风流绝代的悲情名士嵇康苏小妹奇对你还在跳槽,是因为你不懂这5招拇指姑娘河马与聪明的小蚂蚁奇闻 会放电的“房间”对爱的凄凉挽歌:星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