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猫个小体瘦,在森林王国中屡遭欺凌,黑熊、野猪自不必说,就连碰上狐狸、灰狼也常常是被又追又打撵得上蹿下跳无处身藏身。山猫感到很窝囊,决心攀门强势者为自已撑腰壮胆。几经比较,它觉得森林中就数虎王最权威,于是想出个好主意来。
这天一大早,山猫急匆匆地来到虎王府,虎王还在闭目养神。一见到虎王,山猫表现出十二份的忠心,一副气愤难忍的模样。
“尊敬的大王,真是气死我了!听说可恶的人类硬将我们拆开分成虎族、猫族,这不是挑拨离间吗?咱们属同宗,五百年前本是一家人呀!”山猫偷偷瞄了虎王一眼,只见虎王漫不经心地听着无动于衷,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可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这人类还别有用心地设什么‘猫科类’,将您也归划其中称为‘猫科动物’,”山猫继续愤愤不平,似乎在为虎王鸣冤叫屈:“大王呀,您独占山头发号施令何等威风凛凛,而我山猫只是个低能儿天生的窝囊废,人类故意将您与‘猫’相提并论,这不是有意辱没您的身份贬损您的形象吗?”
“混帐东西气死我了,这人类竟敢如此胆大妄为,以后让我逮到一个吃一个,非把他们给灭了不可!”老虎一向妄自尊大,听了山猫的话不由得暴跳如雷一蹦三尺高,它怒气冲冲地问山猫:“你且说说,咱们该用什么法子对付这可恶的人类?”
见到老虎上当了,山猫暗自高兴,于是它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会儿建议说:“大王息怒,人类有什么资格指手划脚的替咱们分类?咱家的事自已作主。依我看,干脆取消‘猫科类’改为‘虎科类’,这样咱们成了‘虎科动物’,不就名正言顺有身份有地位派头十足了吗?”
老虎一听大喜过望连连称是,它十分高兴地褒奖山猫的忠心,并让山猫代为颁布“虎旨”:从此以后森林王国中取消“猫科族”改称“虎科族”。
于是,山猫装模作样地手持“虎旨”向黑熊、野猪、狐狸、灰狼等宣读完毕,捋着猫胡子神气十足地警告它们:“你们都看好了,咱猫爷和大王同是‘虎科族’成员,往后你们欺负我猫爷就是欺负咱家大王,那后果就严重了,你们看着办吧!”
黑熊、野猪等见了“虎旨”个个胆战心惊禁若寒蝉,不由得对山猫刮目相看,山猫的地位徒然升高。果然,从此以后森林王国中没人敢再欺负它了。
猫头鹰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捕捉田鼠,为夺取农业丰收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相貌丑陋、嗓门嘶哑而被视为不祥之物,处处不受欢迎
雄鹿和黄牛同在一个山坡上吃草,他们相遇了。 你长得真丑呀,呆头呆脑且不说,还顶着一对粗俗笨重的双角就更不雅观了,雄
寓言哲理故事頻道是這裡故事的子欄目,歡迎閱讀。 自序 寓言故事可以稱得上是文學作品中的精品,它幽默、風趣、委婉、短小精悍,讀起來輕松愉快,讀後令人回味無窮,人們...
蜻蜓能歌善舞,唱过了一夏,跳完了三伏。日子过得流水般速,转眼寒冷的冬天已至。田野里荒凉调敝,美好的时光已逝去,哪能再
某人的妻子脾气非常怪癖,她与家里的所有人都难以相处。丈夫想知道她与她娘家的人是否也是如此,便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把她送回了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
弓与箭本是亲密无间的兄弟,箭快如闪电,杀伤力巨大,弓则缓慢沉闷。时日久了,箭便骄傲了,觉得弓不过是陪衬自己的附属品。
某一天,有人把一条鲜活的大鱼送到郑国子产的府上,以表达对这位卿相的恭敬。豪门大户平时并不缺一顿饭菜,所以子产便叫一个
火车回到起点站的时候,一只大老鼠悄悄爬下来回到老家。老鼠们吱吱吱地围上来问长问短。大老鼠前天爬上火车就失踪了,大家以为他
从前有个人他想要挖一口井来方便取水。 第一天他挖了一大半没有看到水。可他没有放弃,还是不断地在向下挖,他深信有一天
一只小松鼠正在枝头玩耍。它从一个树枝上往另一个树枝上跳的时候,不慎掉了下来,正好掉到了正在睡觉的狼的身上。狼怒气冲冲
根据可靠情报,老猪将被破格重用,因此老猪一觉醒来时,一群猴子抬着彩轿等在门外,说是旅游开发区聘请老猪先生等资深人士去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智慧过人,遇事爱开动脑筋,仔细分析,先思考好了再动手做事。 有一次,
中国寓言故事:献鸠放生古来有句俗话: 行善积德 。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 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
有头驴子披着狮子皮四处游荡,吓唬那些弱小无知的动物。他看见了狐狸,也想去吓唬吓唬他。狐狸正巧以前就听到过他的叫声,便对驴
出海航行的人喜欢带着一些动物,以供旅行中消遣。有个海员带着一只猴子航海,当到达雅典阿提卡的苏尼翁海峡时,一场风暴突然
盛夏晌午,水牛和山羊在河边吃草。太阳渐渐升到中空,光线越来越强烈,它们都有些热得难受。 咱们到河里游泳洗澡吧,既能
三只蚊子待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里,它们一心在等待夜晚的降临,好去吸血。安静地等了很久,天还没有黑下来。它们不耐烦,就开始
狐狸在森林的入口处开了一家饮食店。开张那几天,生意非常火爆。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交通要道,而且还有一只鹦鹉在门口不停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前娘早已去世多年,家里的一切都归后娘掌管。 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