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出处】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解释】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励志故事咄咄和牙签鸟小鳄鱼咄咄性格开朗,住在森林边的一个天然湖泊里,这里鸟语花香、绿树成阴,和风吹拂着湖面,荡起阵阵波纹。远离了喧嚣的城市,没有人类打搅,这里是小动物们的天堂。咄咄和小伙伴们每天都在一起嬉戏玩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天,艳阳高照,咄咄和伙伴们刚刚饱餐了一顿,惬意地躺在湖边的草地上晒太阳。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在小鳄鱼们的身上飞来飞去,好像在和鳄鱼们聊天儿。这些小鸟喜欢啄食鳄鱼牙缝中的残食,鳄鱼们亲热地叫它们“牙签鸟”。
咄咄正在睡梦中呢,一只牙签鸟飞到他的嘴边,用翅膀轻轻地拍打他的嘴巴,就像在敲门:“啪啪啪,快张开嘴,让我进去帮你剔牙!”咄咄温和乖巧地张开大嘴巴,牙签鸟飞进了咄咄的嘴里,在牙缝里啄来啄去,忙着给咄咄剔除牙缝间的肉屑。咄咄非常享受牙签鸟的服务,懒洋洋地闭上限睛,不知不觉又睡着了。牙签鸟就像一个清道夫,把咄咄牙缝里残留的肉渣清理干净了,自己也吃得饱饱的。他从咄咄的嘴里出来,跳到咄咄的背上梳理羽毛,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一只狐狸在旁边看见了这一切,觉得牙签鸟和咄咄的配合太默契了,他心里开始很羡慕牙签鸟,后来变成了嫉妒。狐狸是抢别人嘴中肉的高手,乌鸦就上过狐狸的当,被骗走了嘴里的肉。狐狸眼珠子转了几转,想出一个坏主意来,他要挑拨咄咄和牙签鸟的关系,以便自己得到好处。
狐狸走了过来,牙签鸟警觉地望着狐狸,还拍拍翅膀,唤醒了咄咄。狐狸大声说:“咄咄,牙签鸟真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家伙!他不劳而获,每天就知道吃你嘴里的肉。吃饱了,他还跑到你身上瞎折腾。你看,你睡个觉都睡不踏实,他还要把你弄醒。”咄咄睡得迷迷糊糊的,他一听狐狸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生气地对牙签鸟说:“狐狸说得对,你以后别来了,我不喜欢懒惰的家伙。”说完他就把牙签鸟赶走了。
狐狸一见阴谋得逞,坏笑着说:“咄咄,以后我帮你清理吃不完的肉吧!”
从那以后,咄咄吃不完的肉就给了狐狸。狐狸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心里美滋滋的。他忘记了自己说牙签鸟的坏话——不劳而获,其实,他自己才是真正的不劳而获的家伙呢!他只是享受咄咄给他的肉,却不帮咄咄清理口腔和牙缝间的残渣。时间一长,咄咄得了牙病,痛得在地上打滚,哭爹叫娘,也不管用。 ’
牙签鸟正好路过这里,见到咄咄在痛苦地呻吟,赶紧飞了过来。他关心地问咄咄:“你怎么了?”咄咄捂着肿得高高的腮帮子说:“我的牙疼得要命!自从你走了以后,我的牙齿就不舒服了,你快来帮我看看吧!”说完咄咄就张开了他的大嘴巴。
牙签鸟走进咄咄的嘴里,一股腥臭味迎面扑来。原来,没有了牙签鸟帮他清理牙缝间的残渣,时间长了,牙缝里的碎肉为细菌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咄咄害了牙病。牙签鸟不怕脏,忙碌了好半天,终于把咄咄的口腔和牙缝清理得千千静静。咄咄感到舒服多了,牙齿也不像原来那么疼了。
狐狸见到牙签鸟又回来了,刚要开口说牙签鸟的坏话,咄咄抢先说晤了:“你什么也别说了,其实你才是不劳而获的家伙,你走吧,我不想再看见你了!”
狐狸见咄咄生气了,赶紧灰溜溜地跑了。
咄咄赶走了狐狸,红着脸对牙签鸟说:“对不起呀,我听信了狐狸的坏话,冤枉你了!”牙签鸟用翅膀拍了拍咄咄的背,大声蜕:“都过去了,没事啦!”
从那以后,牙签乌和咄咄又开始了愉快的合作,他们成了好朋友。
----------
牙签鸟任劳任怨,不计前嫌,赢得了小鳄鱼咄咄的信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真诚对待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成语故事编席抄书西汉人路温舒,幼年时候家里非常贫穷,靠放养为生。众所周知,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西汉还没有纸。书是靠人手抄写在绢、帛、皮革、竹简上的,很贵重,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有书。他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借书,要还,记不清楚。他总想有自己的书。有一天放养,看到蒲草的叶子很宽,灵机一动,把蒲草编成席子,在上面写字,抄书,从此他有了自己的书。他用这种方法抄了不少借来的书,学了不少书,后来成为有名的大文学家,官拜临淮太守。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注音】bi yn gū fēi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狄仁杰任并州法曹参军,与父母相隔很远,不能相见。一天他登上太行山,转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
成语故事市无二价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王莽得到安汉公封号后就毒死汉平帝,自称假皇帝,立2岁的刘婴为太子。他梦想自己能当真皇帝,派8个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摧毁千里长堤。比喻小事不注意会引起混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一年,在黄河岸边有一个村庄。为了防止洪水,农民们修建了...
【成语】:一鳞半爪 【拼音】:yī ln bn zhǎo 【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
出处《战国策。秦策》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释义丰,丰满。比喻势力还小,或常识、阅历尚浅
专心致志的故事(必备6篇)1、故事一:孟子与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孟子不愿辅佐齐王,以弈秋教棋的故事来解释专心致志的重要性。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人向他学棋...
春秋时,鲁国有个手艺十分高超的木匠,名叫庆。人们便用梓木作为他的姓,称他梓庆。 梓庆不但能制作各式各样的家具,还能
【注音】chn jiǔ f r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
拼音gēng dāng wn n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宋文帝要向北方扩展疆土,派王云谟等人督师北伐,沈庆之一再向文帝规劝,力陈
成语故事温人之周战国时代,诸侯并起,周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有一次魏国温城有一个人要去周朝,周朝边境不准他入境,问他:你是外国人吗?那人说:我是周朝人。可是...
成语故事简单的的成语故事成语的起源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是由汉字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成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也有少数由三个或五个汉字...
【拼音】jī zh bēi gē 【出处】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 【释义】击:敲击;筑:古乐器名。敲击着
拼音gān qīng dǐ sh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南唐皇帝李璟对带兵打仗治理朝政不感兴趣,只喜欢吟诗作词,他写《摊破浣溪沙
成语故事避面尹邢的故事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和邢夫人,对他们照顾有加。为了避免她们互相倾轧,下诏书让她们不得见面。后来尹夫人...
【成语】:一狐之腋 【拼音】:yī h zhī y 【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拔帜易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
成语故事狼子野心春秋时,若敖氏的后代子文做了楚国令尹。当时,楚国不设相国,令尹是最高的长官。他为人公正,执法严明,楚国的属官和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叫子...
韦编三绝的典故韦编:用熟牛皮编织成绳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典故:“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的故事。孔子在年少的时候非常勤奋好学,而且非常喜欢阅...
成语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成语出处 编辑 播报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