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出处】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解释】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励志故事咄咄和牙签鸟小鳄鱼咄咄性格开朗,住在森林边的一个天然湖泊里,这里鸟语花香、绿树成阴,和风吹拂着湖面,荡起阵阵波纹。远离了喧嚣的城市,没有人类打搅,这里是小动物们的天堂。咄咄和小伙伴们每天都在一起嬉戏玩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天,艳阳高照,咄咄和伙伴们刚刚饱餐了一顿,惬意地躺在湖边的草地上晒太阳。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在小鳄鱼们的身上飞来飞去,好像在和鳄鱼们聊天儿。这些小鸟喜欢啄食鳄鱼牙缝中的残食,鳄鱼们亲热地叫它们“牙签鸟”。
咄咄正在睡梦中呢,一只牙签鸟飞到他的嘴边,用翅膀轻轻地拍打他的嘴巴,就像在敲门:“啪啪啪,快张开嘴,让我进去帮你剔牙!”咄咄温和乖巧地张开大嘴巴,牙签鸟飞进了咄咄的嘴里,在牙缝里啄来啄去,忙着给咄咄剔除牙缝间的肉屑。咄咄非常享受牙签鸟的服务,懒洋洋地闭上限睛,不知不觉又睡着了。牙签鸟就像一个清道夫,把咄咄牙缝里残留的肉渣清理干净了,自己也吃得饱饱的。他从咄咄的嘴里出来,跳到咄咄的背上梳理羽毛,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一只狐狸在旁边看见了这一切,觉得牙签鸟和咄咄的配合太默契了,他心里开始很羡慕牙签鸟,后来变成了嫉妒。狐狸是抢别人嘴中肉的高手,乌鸦就上过狐狸的当,被骗走了嘴里的肉。狐狸眼珠子转了几转,想出一个坏主意来,他要挑拨咄咄和牙签鸟的关系,以便自己得到好处。
狐狸走了过来,牙签鸟警觉地望着狐狸,还拍拍翅膀,唤醒了咄咄。狐狸大声说:“咄咄,牙签鸟真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家伙!他不劳而获,每天就知道吃你嘴里的肉。吃饱了,他还跑到你身上瞎折腾。你看,你睡个觉都睡不踏实,他还要把你弄醒。”咄咄睡得迷迷糊糊的,他一听狐狸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生气地对牙签鸟说:“狐狸说得对,你以后别来了,我不喜欢懒惰的家伙。”说完他就把牙签鸟赶走了。
狐狸一见阴谋得逞,坏笑着说:“咄咄,以后我帮你清理吃不完的肉吧!”
从那以后,咄咄吃不完的肉就给了狐狸。狐狸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心里美滋滋的。他忘记了自己说牙签鸟的坏话——不劳而获,其实,他自己才是真正的不劳而获的家伙呢!他只是享受咄咄给他的肉,却不帮咄咄清理口腔和牙缝间的残渣。时间一长,咄咄得了牙病,痛得在地上打滚,哭爹叫娘,也不管用。 ’
牙签鸟正好路过这里,见到咄咄在痛苦地呻吟,赶紧飞了过来。他关心地问咄咄:“你怎么了?”咄咄捂着肿得高高的腮帮子说:“我的牙疼得要命!自从你走了以后,我的牙齿就不舒服了,你快来帮我看看吧!”说完咄咄就张开了他的大嘴巴。
牙签鸟走进咄咄的嘴里,一股腥臭味迎面扑来。原来,没有了牙签鸟帮他清理牙缝间的残渣,时间长了,牙缝里的碎肉为细菌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咄咄害了牙病。牙签鸟不怕脏,忙碌了好半天,终于把咄咄的口腔和牙缝清理得千千静静。咄咄感到舒服多了,牙齿也不像原来那么疼了。
狐狸见到牙签鸟又回来了,刚要开口说牙签鸟的坏话,咄咄抢先说晤了:“你什么也别说了,其实你才是不劳而获的家伙,你走吧,我不想再看见你了!”
狐狸见咄咄生气了,赶紧灰溜溜地跑了。
咄咄赶走了狐狸,红着脸对牙签鸟说:“对不起呀,我听信了狐狸的坏话,冤枉你了!”牙签鸟用翅膀拍了拍咄咄的背,大声蜕:“都过去了,没事啦!”
从那以后,牙签乌和咄咄又开始了愉快的合作,他们成了好朋友。
----------
牙签鸟任劳任怨,不计前嫌,赢得了小鳄鱼咄咄的信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真诚对待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成语故事编席抄书西汉人路温舒,幼年时候家里非常贫穷,靠放养为生。众所周知,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西汉还没有纸。书是靠人手抄写在绢、帛、皮革、竹简上的,很贵重,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有书。他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借书,要还,记不清楚。他总想有自己的书。有一天放养,看到蒲草的叶子很宽,灵机一动,把蒲草编成席子,在上面写字,抄书,从此他有了自己的书。他用这种方法抄了不少借来的书,学了不少书,后来成为有名的大文学家,官拜临淮太守。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注音】do l yǐ m 【成语故事】周厉王时期,由于他的残暴统治,民怨沸腾,有人当众指责周厉王,邵公对周厉王说民不堪命
【注音】mng rn mn zh 【成语故事】古时一个天生瞎子问人太阳是什么样的,人家说太阳像铜盘,瞎子回家发现铜盘是可以敲响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必备10篇)1、中国经典成语故事(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
春秋时,鲁国有个手艺十分高超的木匠,名叫庆。人们便用梓木作为他的姓,称他梓庆。 梓庆不但能制作各式各样的家具,还能
动物的成语故事1.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出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形容利用他人的势力欺压别人。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于一则寓言故事,据说有一只狐狸被一只老虎追赶,狐狸为了逃...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逐步强盛起来,到楚庄王在位时,就开始图谋中原,取代周王朝的统治。有一次,楚庄王率军到达周朝都城洛
【拼音】rn fēi m sh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因汉将李陵攻打匈奴失败被迫投降一事,为李陵说了情,遭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仕啾撸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
关于交友的故事典故1、关于交友的故事典故:管鲍之交、桃园三结义、鸡黍之交、伯牙绝弦、忘年交。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共同经营一家客栈,两人性格互补,相互...
韩信的成语故事韩信的传奇经历韩信,战国末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军事奇才”,其传奇故事流传千古。据史书记载,韩信出生于卑微的农家,但凭借着卓越的才智和军...
【注音】sh bin lo xīn 【典故】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
成语故事铜头铁额的故事 【出处】《太平御览》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兄弟八十人,铜头铁额。《云笈七签》卷一百...
成语故事天之骄子的故事 西汉时,匈奴常侵扰边郡。汉武帝派兵出击,多次得胜。 公元90年,匈奴骑兵又侵占五原、酒泉,杀掠当地百姓。汉武...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
成语故事食言而肥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韦编三绝成语故事,欢...
成语故事出口成章故事 远古时期,舜生下时眼睛就和一般人不同,每只眼睛有两个瞳孔,所以看东西比一般人看得透,看得远。一只眼睛实际就是两只眼睛重叠,光...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力强气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
成语:未可厚非 拼音:wi kě hu fēi 解释: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
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他从小跟随叔父项梁生活。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羽年少时曾读过书,但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