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这么多年,别最后栽在志愿填报上
文/谢慧敏
2019年高考的硝烟渐已散去,志愿填报的大幕业已拉开。“七分考,三分报”。志愿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成绩代表着门槛和高度,志愿则意味着方向和定位。
有趣的是,我们平时使出十分的力气在考试上,却吝啬于匀出一些时间研究志愿。以至于对如何走好最后一段路程,多数家长及考生的心里是没底的。一般状态是“等分数出来再说”,结果是高考分数出来了,手忙脚乱开始了,发现事情根本不是像想中那般简单。在短短的时间内打一场大战役,不是跟风就是容易被他人意见左右。
填报志愿绝非仅仅是分数那么简单,它是现实和理想的博弈,是个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综合权量。考生至少未来的十年时间会受制于这张表格。
如何在短时间内规划职业生涯,把握好方向,将考分利益最大化。我谈谈看法,供大家参考。一般来说,大部分考生都会在地域、城市和专业三者间纠结。
一、如何定位地域?
地域很重要!很重要!我把它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亚于甚至要超过你所在的大学。你在这所大学里读书,同时你也是在这个城市里读书,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实践,更可能的是在城市里寻找就业机会。
城市一定要选好。一般来说,我们把城市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超一流大都市。第二类是南京、天津、武汉、杭州、成都、西安等中心区域的省会城市。第三类是福州、郑州、西宁、南宁、兰州等非中心区域的省会城市。第四类是青岛、宁波、大连、苏州、厦门等副省级城市。它们之间的差距很大,超级大城市和中心区域的省会城市之间的差距直如清华北大和“985”“211”大学之间的差距,第二类和第三类城市的差距相当于名牌大学跟普通本科院校之间的距离,但是副省级的很多城市还是相当不错,甚至会超过当地的省会城市,比如大连、苏州、厦门等,苏州的经济总量还要超过南京。城市还有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分,总体来说,东部要优于中西部。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在大学里完成,而观念、眼界和思维要靠所在的城市来提升。拿我自己来说,我在上海念大学,我在念大学之前是一个走不出户的土包子,大二时跟同学一道从上海去杭州,想见识一下慕名已久的人间天堂。收获的是什么?失望!当然是失望!不是杭州不好,而是它比较的对象是大上海,无论在气度、体量还是在氛围上它们都不是一个等级。在上海就是上海的视野,在杭州就是杭州的视野。大城市所拓展的视野和带来的优越感,会跟随一辈子。我虽然很没出息地回到了小地方,但这段经历是终身财富。
区域的重要性还意味着它是你今后就业安家的地方。你不妨去查查,青岛的学生有几成留在了青岛,成都的学生有几成留在了成都,杭州的学生基本上都喜欢杭州,上海的学生大部分都不愿意离开上海, 北京的学生要饭也要赖在北京。你在哪个城市读书,意味着你很大可能性在这个城市工作,因为你已适应它,熟悉它,并对它有了感情。
所以能去北上广深的就去北上广深,去不了,最大可能地选择中心区域的省会城市,有时适当地牺牲一下学校的档次也是必要的。比如,为了进上海,不妨选择次一些的211学校,从长远看,它不会让你吃亏。
也可以换个角度讲,假如你有明确的工作方向,不妨直接选择那个城市的学校。打个比方,你今后打算在杭州工作,那么择校首要目标锁定杭州。这意味着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就业时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就杭州来说,除了浙大,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都是不错的院校,虽说是双非学校,但办学实力不逊于一些“211”大学。杭州也偏爱本地学生,毕业生们在杭州的就业情况相当不错。
我鼓励学生不论成绩好差,都去大城市走一遭。高分生该是如此,对于分数不高的学生,哪怕今后要转回当地,也应该出去,人生出去深度体验的机会不多,何不趁此时机?学到的东西不会少。
二、名校重要吗?
重要!很多考生在名校和专业之间纠结。“一个好学校不如一个好专业”,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学校比专业重要。对于社科类学生,名校优先,专业靠后。在本科阶段,学校是很重要的。
名校为什么重要?名校像美女,美女用不着自我介绍,本身就是招牌,大家一看就喜欢。名校一样,自带光环,天然被高看一等。名校的优势很多。
1、学习氛围浓厚。一个学校的氛围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巨大的。你身边的同学都在打游戏,你也会跟风。你身边的同学都在泡图书馆,你就有无形的压力。一般来说,在大学阶段,没有了高中时期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很容易放纵自己。大学四年的时光是白白浪费还是充分利用,全在于自己。好的学校有好的导师,好的学习氛围,他们都是你提升的动力,这四年的时间很宝贵。况且,你优质的人脉资源也是在好大学里建立起来的。
2、大企业招聘看名校。现实很残酷,很多大企业在招聘时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只看学历或是刷简历,不是“985”“211”的,哪怕你在学校表现再好,年年拿奖学金,你都没有机会,门槛都过不去。还有它是你的第一学历,第一学历在就业时很重要,你千辛万苦考上了研究生,以为出人头地了,到最后却发现很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第一学历,硕士学位或是海龟并不能为你的第一学历洗白。你不能责怪社会偏见,市场上不缺人才,其实很多社科类专业哪个学校都有,像文案一类的工作浙大学生能做,三本学生也可以做,三本学生未必就做得差。再比如招聘英语教师,北师大毕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末必就比浙师大的好,但用人单位首先会认定名校生。从总体上说,名校生的确更自律,更自信,更从容。名校生就像美女,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天然基因更好。你去浙大的紫金港校园转一转,学习氛围浓不浓?我看到好些学生在饭厅里边吃饭边看书。他们的精神面貌更好。
3、考研看名校。现在本科生已不是香饽饽,研究生也满地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层次越高的大学学生考研比例越高,越是东部的大学继续深造率越高。2016年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其中清华大学81%,中国科技大学76%,北京大学76%,中国人民大学64%,电子科技大学58%,西北工业大学57%。男生填志愿时更应该把考研考虑进去,更要考虑到名校。名校综合实力强,“985”这类院校的研究生免推(保送)占了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而且现在很多高校招收研究生也是要看“出身”的,看你的本科在哪种层次的院校,有些学校招收研究生,甚至到了非“985”本科生不要的地步。因此,分数够上“211”的,就不要普通一本;够上“985”的,就不要“211”。“985”“211”再不济也是“985”“211”,师资力量、人文素养、人脉资源等各方面都不会太差,好学校会让人受用一辈子。
三、怎么选专业?
专业在我看来在三大因素中并不是最优先。
很多专业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就算对专业不满意,还有改判的余地。现在学校基本上都有专业政策,你如果实在讨厌当前的政策,那么可以转一个不那么讨厌的专业。就算再不济,转不了或是不想转,还可以通过保研和考研。进入社会,专业也不是完全对口。
以下2种情况,专业优先。
1、工学类专业。
在十三门学科门类中,工学很特殊,要看专业排名。主要原因是工学的专业排名代表着一所学校在这个专业的先进程度。换句话说,在工学领域,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学的东西,专业排名靠后的学校根本涉及不到。或者说,排名靠后的学校名气再大,学生也学不到这个技术。
比如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设施的统称。中国招收土木工程的大学很多,有一所学校很特殊,叫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所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在业界久负盛名,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前十位!但这所学校不是“211”“985”高校。再看北京大学,也有土木工程专业。如果你想学,选哪一个?答案当然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假设你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习土木,你可以盖一座高300米的楼,而你在北京大学学习土木,你只能盖一座高100米的楼。你是招聘公司,你会招哪个学校的学生?不言而喻。其它工科也是这个道理。
2、分数在“211”以下的。
普通一本和二本的分数,不管是哪个门类的,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之间,还是以专业为主。毕竟不是名校的学校都差不多,不如挑一些实用的专业。在13个学科大类、500个专业中,要大致了解冷热门专业,避开冷门和难度大的专业。比如金融、会计、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是当前很热门的专业,就业情况良好,尤其是会计类、经济类考公务员很吃香;有些行业是走下坡路的,如土木、建筑、地产的黄金时代已过,教师也趋保和。生物、化学、材料、环境是著名的“劝退专业”,除非是以后想当高中老师,一般情况下不要选。还有一些学科的学习很辛苦,考试难度大,一定要慎重。比如学医,报考很火热,学好了也很风光,但过程极为煎熬,“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而且医学也有冷热门之分,临床医学和口腔学最好,儿科就非常冷门。司法考试是“天下第一考”,当律师的就业率还不那么高。还有一些是传统的“冷门专业”,如农业、园艺、动物医学、水产等最好避开。
有同学问,不要跟自己的兴趣结合吗?很多导师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兴趣跟专业结合起来,这句话没有错,但是鸡汤味很浓。兴趣这个东西,同样得分情况。如果家境好,比如说家里开银行开矿,次一些的在一线二线城市解决住房问题的,也就是说全无谋生之忧,那么尽管去任性,放飞你的人生情怀,专业无所谓,理想主义还是很值得歌颂,而且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也会出成绩。
但是你的家境不好或不够好,全家人节衣缩食地供你读书,或是仰赖于你改变家庭命运的,兴趣情怀什么的就先放一放。填报志愿首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哪些行业前景好、哪些行业收入高,根据自己的分数就往哪边靠。理想怎么办?你说我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孩子呀?讲真,其实你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这些兴趣不过是你自以为的兴趣或是伪兴趣,十几年的寒窗,一直被浸泡在书海里,有多少时间发展兴趣?很少学生有自己明确的兴趣,不过小爱好罢了。假如一定要讲情怀,也是可以的,就是在选择专业时,避开自己讨厌的专业,选择自己不讨厌的专业,这就很情怀了。
我给出的意见是:假如你的学习成绩够好,清北复交之类的,就不用在这里纠结了,城市、名校、专来三者全能兼顾。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要作出取舍,寻找一个平衡点。
总结如下:不够清北,成绩在“211”以上的。
工科类:城市>专业>名校
其它类:城市>名校>专业
成绩在211以下的一本生和二本生。
工科类:专业>城市>学校
其它类:城市>专业=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须从10方面了解高校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一个被轻视的重要选择 揭秘志愿填报“潜”规则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在中国,大部分人除了生老病死,还有一个是无法避免的经历高考。独木桥头万人过、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些话都是用来形容高考的艰辛。那份沉重和紧.....
让学习不再困难的五大原则1、日常学习的乐趣,主要来源于学习本身的成就感。只要能感到自己取得了进步,就会自然地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果屡遭挫折,就会对学习丧失....
揭秘培养高考状元的四大家教秘笈王极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心理学家,高考问题研究专家。从1995年连续潜心研究高考,多年深入高考第一线,访问了400名省级高...
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不看脸不拼爹的公平竞争了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01可能是因为快高考了,最近抖音的推送都是高三毕业生们对老师的告别礼。满黑板恋恋不舍的话,老师....
高考一场不过成长一仗,余生还有很多可能文/刘娜1多年以后,我还常常在梦中重温当年高考的紧张与慌乱:数只夏蝉在窗外聒噪地叫着,老式吊扇在头顶吱吱地转着,我绞尽脑汁...
妈妈熬夜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值得所有家长和学生一看!本文的作者是一位石家庄二中学生的妈妈。她写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为什么即使再难也要坚持?请放...
高考励志文章:高考是一种历练高考是什么?高考是魔鬼般的训练?是一种展示自己的舞台?还是实现爸爸妈妈未竟理想的机会?但不论是什么?只要你选择了,你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给准高三学生的一封信同学们,什么是高二,我无法给高二阶段一个确切的定义,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它。高一有初入高中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会在新的环境里获得力量。高三时....
高三家长会发言稿:一起冲刺,和孩子们并肩走过五月尊敬的家长朋友:非常感谢各位家长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家长会。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再....
2012高三百日冲刺对联1、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2、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3、送报晓金鸡看今年...
高三学习的秘诀其实就是四个字如果把高三的学习秘诀过归纳为两个词,我想第一个词就是落实。借助于几轮复习把知识落实,借助于强化规范把答案落实;借助于持久行动把态.....
高考考前讲话稿同学们,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磨炼,终于迎来了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刻,此时谁不磨拳擦掌,心潮澎湃?谁不想使自己金榜题名?但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能力的考...
开学初,高三学生应该做好的五件事(四)第四件事,学会追问和反思,做一个清醒的高三人。做一个快乐的猪,还是做一个痛苦的人,这是一个问题。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我们...
高中生励志文章:高中激流三部曲作者:2002年全国高考安阳市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高一:计划人生甫入高中,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和神秘。初次离家,高中...
高三学生60天寄语春风轻柔,春阳暖暖,窗外的玉兰绽放的如此绝美,樱花执着的妖娆着春的妩媚,柳枝垂落,白杨树上的淡淡绿叶翠染了春的绚丽,2011高考的学子们,你们...
最牛的高三老师写的,句句戳心这是一篇高三老师写给自己学生的文章,句句戳心,读完仿佛打了100针鸡血!不仅高考生需要认真看看,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该拜读,给消沉的意...
高三励志:放下光环,重拾自我作者:郭文韬,2012年青海高考理科状元,母校:青海大通六中,现就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爱好:乒乓球,足球,吉他。高考成绩:语文...
高考考前,你处于哪种心态?这几天我带着学生们进行考前模拟训练,从准确率、做题速度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不错的,各方面都已经进入了实战的状态。因为学...
学习成功离不开专心新学期开始了,如何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我看离不开专心二字。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
梦回高三没经历过高三的人,对高中三年级的生活想象多半是不十分确切的,以为它只是背书、算题、成叠的试卷、成堆的草纸、半夜三更朦胧的睡眼和五六点钟狂鸣的闹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