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曾经历17岁,困惑的、叛逆的、徬徨的、热情的、空虚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17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的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戡乱记》成了他“与成长之地的诀别书”。
李戡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我从不因上学而妨碍我受教育”。这十三个字,道尽了一个从15岁至17岁的孩子,1000多个愤怒痛苦成长的日子。李戡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但台湾教育给他的十七岁人生不是展翅高飞,享受最无穷最美好的想象力阶段。相反的,他被迫念起政治指导的死板历史、公民、国文教科书。他若放弃了,考不上大学;他若屈从了,看不起自己。李戡的愤怒是全台湾数万学生的共同愤怒,至少是共同无奈。有些孩子选择逃学(像我),有些孩子选择屈就(像多数的孩子),有些孩子选择把教科书中的垃圾当知识,日后长大成为社会的佼佼者,再回过头来祸害台湾(像永远第一名的陈水扁)。
李戡那么瘦,年龄那么小,却那么强壮专注。他要证明自己的愤怒是对的,于是端起家传李氏独门功夫,数十次进出国立编译馆,再把烂高中教科书不同版本一一记录,集录成书。他这个动作,实践的是他父亲李敖仇敌蒋介石的路线,“化悲愤为力量”。
李戡以此书,最完美地道别了他的高中生涯,告别台湾,奔向北大。在北大的申请书中,李戡这样写道:虽然考取了台湾最好的大学,但我想到祖国念最好的大学,因为我是她的一部分。我愿我能超越这六十年的海峡,我愿我能振翅高飞,能给台湾留下片羽,能为祖国闪出吉光。
李戡才十七岁,论断他的人生还太早。但他告别十七岁的仪式如此“场面浩大”,令我佩服。 在此祝福李戡,并祝福所有与他同龄的17岁的孩子。丢了你的教科书,愿你们都能勇敢决绝地从此发展自我,挥别“体制”,展翅高飞,寻找美丽新人生。
孔令博是孔子的第76代传人,也是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而且还是北大的团干部,在他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竟然提出了退学去
最近,又得知两起中学生自杀的事件。两位学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名次下降而感到无脸见人,其中有位学生是因为被从重点班淘汰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犹太人,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
梅兰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卓越的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被邀请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
韦唯为什么不知道孩子对父亲的感情在我20年的歌唱生涯中,体育歌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每次演唱体育歌曲我都有一种激情澎湃的感
马云,中国著名企业家,浙江绍兴人,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他是《福布斯》杂志创
历史上的赵云和阿斗的故事,你听过吗?长坂坡大战中,赵云负责保护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于是带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草民见之下跪,官员官僚见之下拜。那么九五的皇帝会给谁下跪呢?当然是天地和父母,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你听说...
在欧洲上流社会曾经存在过一种传统,有一些贵妇人常常以保护神的姿态帮助那些有才华的文化人,而那些文化人因为生活的压力又不得
快下班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接到市长邀请他参加晚宴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谢绝道:很抱歉,我已经说好今天晚上陪女
1982年10月7日,李云迪出生于中国重庆。七岁时,李云迪开始学习钢琴。两年后师从但昭义。1994年,他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后随但教授转入深圳艺术学校。 ...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
有一次,一位银行家向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年):听说,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是不是?我想是这样,大仲马说。那令尊呢?
一天,新城王渔洋设宴庆寿,蒲松龄身着布衣应邀。宴席上,一些穿绸披缎的权贵想奚落蒲松龄一番。 一个矮胖子怪声怪气地说:
清朝乾隆年间,皇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纪晓岚,能诗善文,通晓经史,生性诙谐,在官场上足智多谋,而且在我国谜史上占有一席
关于越南战争,美国人一直争议不断,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是在帮助越南人,另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无权干预其他国家的事务。所以战后
中国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听说民间有一个很著名的彩塑艺人,名叫张明山,就召他进宫为她捏泥人。张明山将黏土搀入棉花,弄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