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杨家一门都发达了,她的堂兄杨国忠做了宰相,还兼四十余个官职,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员都是在他家里私下定的。当时,陕西有一名叫张彖的进士,没有机会作官。朋友们都劝他去投靠杨国忠,以便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可是他始终不去,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一座泰山,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稍有变化,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禄山叛乱,攻下京城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坡(在陕西),杨国忠被士兵杀死。无奈唐玄宗将杨贵妃赐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倒了。“冰山难靠”比喻依靠别人权势,不能长久。(出自《资治通鉴》)

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晋厉公由于过于宠幸嬖姬,又杀害忠臣,所以晋国的人都很怨恨晋厉公。最后晋厉公被自己的臣子杀害了之后,鲁国边境的官员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鲁成公。当时鲁成公正在上朝,于是便问在场所有的文武百官:“一个国家的臣子如果杀了他的君王,那应该算是谁的过错?”结果群臣之中没有人回答的出来。最后,在大臣中,有一个名叫里革的人上奏说:“这件事情是国君的过错!因为统治国家和人民的人,其权威非凡的巨大!如果这样有权位的一个人却失去了威德,而且落到被人民所杀的下场,那么他的罪过也一定是非常之大!况且,身为君王的人,其职责就是应该好好地抚顺百姓、调正人民当中不好的行为观念的。如果一个君王反过来放荡自己邪乱的行为,放弃了治理国民的重责大任,使得人民之中产生了邪恶之徒,而君王却一无所知、无从考察,那么邪恶之徒与灾难一定会越积越多。如果以邪乱的方法来面对百姓,就会让全国陷入淫乱而无可救药。在任用贤臣时,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使下达的命令法规无法按步实施,最后就会使人民走上绝望的地步而完全无法再安抚民心。假如一个国家最后是走上这样的命运,那又怎会需要这样的国君呢?所以,在夏朝的末期,其王夏桀逃到南巢;商朝的末期,其王商纣死于京城;东周末年,周厉王被流放到彘;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杀死在戏山。这些君王都是因为他们用了邪乱的方法治理人民的缘故啊!所谓一国之君,就像是人民的大河大湖一样,当这大河大湖要往哪里流动,人民就像水中的鱼一样,就往哪个方向游动。所以其结果不管是美好的,还是悲惨的,都是国君自己所决定的,人民又怎能左右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将得到什么样的结局,都是由自己个人的行为所决定的,不管是一国之君,还是其他人都是一样。尤其是一国之君,身系着为全国百姓谋福的重责大任,更是应该重善重德。(资料来源:《国语?鲁语上》《史记?晋世家》)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不食周粟(bùshízhōusù):形容气节高尚,誓死也不愿与非正义或非仁德的人有瓜葛。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

水干涸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

【拼音】wng qn sān h 【成语故事】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

成语: 易如反掌 拼音: y r fǎn zhǎng 解释: 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成语故事: 有一

拼音jin r jiā jng 典故恺之每食甘遮,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晋书顾恺之传》 释义佳:好;境:境地

注音chǔ gōng y yǐng 成语故事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

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死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不能说不大。可是

成语故事改过自新的故事 汉朝初期,有位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因为他曾经当过主掌齐国国家仓库的太仓长,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仓公。 ...

成语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

拼音h sǐ shǒu qiū 出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狐死正丘首,仁也。 《礼记檀弓上》

成语故事臧仓小人的故事 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

【成语】:不欺暗室 【拼音】:b qī n sh 【解释】: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形容心地光明坦荡。

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 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

拼音gēng dāng wn n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宋文帝要向北方扩展疆土,派王云谟等人督师北伐,沈庆之一再向文帝规劝,力陈

【拼音】xiāng jiān ti j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

【拼音】sān fēn dǐng z 【典故】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西汉司马

唐朝汴州节度使带温因镇压黄巢起义而名闻天下。公元900年,宦官刘季述乘昭宗大醉之时发动政变,立太子李裕为帝而废黜了昭帝

【拼音】hu g zhī yōu 【成语故事】北魏有名宰相李冲办事认真公正,深得孝文帝的信赖。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将朝中的事

成语故事论功行赏 成语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成语释义“论功行赏”又“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赏。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刘邦消灭项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