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个月如何安排孩子复习、饮食和休息?
高考前一个月,考生进入了备考关键期,父母也跟着越来越紧张。金战热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考生家长的电话。他们询问在考前一个月孩子在学习内容上如何安排、有什么技巧让孩子在考前短期内提升成绩、孩子吃什么样的食品能够提升记忆力、如何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等。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考前关键期的重视,以及其热切帮助孩子高考取得成功的急迫心情。
家长在考前的一个月内,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复习,才能让孩子在高考中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呢?
【经典案例】
河南驻马店的一位考生的妈妈,在热线中叙说着自己的担心:女儿从进入高三以来,各方面一直表现得比较平稳。随着高考的临近,妈妈专门请假陪伴孩子复习备考,希望孩子在考前一个月里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妈妈每天照着营养专家推荐的考生食谱,给孩子安排饮食,也购买了一些健脑补品。妈妈却发现女儿并没有因此食欲大振,好像还食之无味,特别是每天喝牛奶时,孩子简直就像喝中药(因为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喝牛奶)。妈妈说,没办法,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下,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
家长会上,老师强调考前家长要提醒孩子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可妈妈说,女儿的成绩一般,在几次模拟考试中问题都出在综合题上,所以她希望女儿考前多做些题,尤其是综合题,指望着孩子考前好好冲刺一下呢!可女儿对妈妈的要求毫不理会,每天10点半之前就休息。看到孩子这种状态妈妈很是不安,因为听说邻居家的孩子每天要复习到12点以后的。每次跟女儿说这些事情,孩子总是很烦躁。这让妈妈左右为难,说多了唯恐影响孩子的情绪,可不说她自己又起火。
【专家诊断】
从整个复习过程来看,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可以看做是一个调整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如果孩子平时学得不好,家长指望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在考前有很大提高,并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是很不现实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想要通过冲刺而大幅提高成绩,很可能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就像案例中的女孩,妈妈期待女儿考前短期内成绩能有大幅提高,这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反而影响了有效复习和应考。另外,原有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家长给孩子刻意增加营养,既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孩子身体不适。
高考前一个月,考生重点要做的是为高考做好心理、生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准备。比较妥当的方法就是保持一如既往的生活、学习状态,保持固有的学习节奏、熟悉的环境和常态的生活,以缓解临近考试难免出现紧张和心理疲劳。
【专家支招】
如果考生心态调整得好,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复习的突破点,明确复习策略,再加上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从而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考生尤其是中等程度的学生,在成绩提高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1)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考前一个月,考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才是关键,绝不能以单纯做题替代复习。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知识点梳理和整体回顾上。考前头脑中要有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对各科复习提纲的回顾以及对以往做错的题的反思等都有助于考试时知识的再现和思路的打开。(励志一生 https://www.yunfei8.cn)今年我刚好有本《考前30天必做60题》的书可以奉献给广大高三考生,很薄的一本书将整个高考数学要考的重点都涵盖了,考前30天每天只需做两道题就能有很大提高。先卖个关子到时给广大考生一个惊喜。
这阶段复习要跟着学校老师的安排走,但更重要的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平时出现的失误点和盲点。可以适量减少做题,做题时也要有取舍,不能仅为应付老师的任务,关键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案例中的妈妈,让孩子考前苦攻综合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段时间应该力争让孩子把自己已熟悉的内容真正掌握了。比如综合题,第一步的解答都比较简单,孩子完全可以得分,后面的步骤感觉困难就可以放弃,其实这也是应考的策略。把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都做对了,就是最理想的结果。
(2) 饮食顺其自然,注意营养均衡
按照我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多数孩子通过饮食保证营养是不成问题的,关键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均衡饮食才是最优营养。学生考前刻意增加营养甚至进补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营养摄取和知识学习是一样,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且身体对饮食习惯的适应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不主张考前刻意加强营养而大幅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孩子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微调还是必要而有益的。
对于市场上各种标榜着提神醒脑的产品,家长选择时更要慎重。不要期待那些东西会产生“特异功能”。即使确实需要服用某些产品,也要做到适可而止,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孩子要保持充足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适量的体育锻炼是必需的,要坚信7+1>8的原理。
(3) 注意劳逸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考前的一味苦读会使大脑产生自我抑制,容易导致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对考试非常不利。所以,这段时间学生不要再沿用以往的高强度、长时间学习的作息时间表。适量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意节制,尽量远离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剧烈的体育活动等,以免过度消耗精力。
考生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为考试储备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如果孩子生活很有规律,就尽量不要刻意打破原有的生物钟。对长期开夜车的学生来说,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最好能将作息时间与高考时间吻合,按照个人生活规律争取把自己的生理兴奋点调到高考相应的时间段。而且在复习科目的安排上,也按照高考顺序来复习,这样到考场上就比较容易适应,以期达到最佳的考场效果。
如果孩子出现失眠的现象,家长和学生也不要过于着急,因为几乎所有学生考前都经历过失眠,所以睡不着觉是很正常的。当学生不再困惑于“不想让自己失眠”时,焦躁的心情自然就减轻了。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考考前考生必须做好10件事] [高考前考生注意事项]
2011湖北高考分数线6月25日下午15时,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主任郭生练主持召开湖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确定2011年度普通高...
写给高三学子:成功需要的四种重要品质福布斯在写给未来精英一书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发展,每个企业都想要发展。要想获得进步,就要确定目标,怀着真诚,执著向前。真...
高三学生提高成绩的五大原则沿着阻力最小(也就最简单)的方向努力,就像从高处往山下滚雪球一样,看起来每滚一圈雪球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却会越滚越快,越滚越大,膨胀速度...
衡水中学学神之路:我什么都没有,只有拼命努力的自己文/韩思雨高中生家教本文作者韩思雨,衡水中学2016级毕业生,2016年河北高考文科第7名,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社...
高三百日誓师誓词(一)站在离高考仅剩100天的冲刺线前,我以人生的名义庄严承诺: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勤勉奋进,只争朝夕;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冲刺百天,拒绝遗憾;...
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6封信:寻找正常发挥的金钥匙同学们:一般考生在高考时,只能发挥自己水平的八九成,能正常发挥相对于别人来说已经是超常发挥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
考前提分屡战屡胜的秘诀距离高考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应该如何科学安排?应当如何顺利度过这紧张、焦躁的考前二十天?考前二十天高考复习的误区是什么?如何避免进入这个....
从成功的自习走向成功的人生学会自习,必须完成三项修炼:入静、入定、入神。这三项修炼中,入静是基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几次提到静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高三,你要习惯孤独到没朋友,要习惯你只有自己有一种烦恼叫高三的烦恼。对于现状,你可能已经不只一次地抱怨、发牢骚。相信下面这些话,可以让你寻回自我,找到迷失的方向...
高中生励志文章:高中激流三部曲作者:2002年全国高考安阳市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高一:计划人生甫入高中,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和神秘。初次离家,高中...
一位学霸从小学到博士的92条学习感悟本人985高校在读博士,回首这十几年的求学路,以及自身和同学的经历,颇多感悟。为了方便看,我就以点的形式写出来,不写成长篇大...
调整心态轻松迎考时光飞逝,转眼就临近高考了。此时,同学们的心情想必是千般感觉、万种滋味,尽在临阵磨枪中。不过,临阵紧张过度,是兵家之大忌,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
高三励志语1、学习与坐禅相似,需有一颗恒心。2、有动力而无压力,紧张而不焦虑,迅速而不慌乱。3、听老师的话,照老师的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干。4、不经三思不求教,不...
寄语高三学子:我会接受失败,但我不会接受放弃距离高考还有50天,在今天的距离高考50天倒计时誓师会上,我想与高三同学们交流两个问题。一、如何看待高考高三备考,最...
高考励志宣言1、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当每天早上天一亮,我们起床的时候,拉开窗帘,你会看到外面的天空,一天的生活开始了。过去了的已经过去,明天...
高三毕业典礼主持词时间:2011年6月1日上午8点地点:学校运动场主持人:甲、邹琦(16班)乙、王莉蓉(4班)丙、王晨(20班)丁、赵天琪(15班)撰稿:邵志标...
高三冲刺期,打好心理战从繁忙的复习中偶尔抬起头,瞥见倒计牌上赫然躺着的数字,你是不是一时竟有些慌乱?高考倒计时的滴答声渐行渐近,给繁忙的学习带来些许冲击,也给芸...
给2010届高三学生的考前建议1、提前进入角色高考前一个晚上睡足八个小时,早晨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
高考前一个月食谱2011年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了了。很多考生家长真的是非常着急,不知道该让孩子在高考前吃什么才好。那么考生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地安排好孩子高考前一个.....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故事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着,公司虽然小,可是待遇各方面都不错,因此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我的大学同学和我的情况也差不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