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
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纵情于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
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
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曾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阮籍是三国时魏国的名士,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与嵇康、刘伶等并称为“竹林七贤”。他的才华自不用说,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专职秘书”。
最初,阮籍在魏国元老重臣太尉蒋济的幕府中任尚书郎,后来曹爽辅政,又召阮籍为参军。曹爽被诛后,大权在握的司马懿任命阮籍为从事中郎。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辅政,又先后任命阮籍为从事中郎。尚书郎、参军、从事中郎都是幕府的属官,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从事参谋文字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阮籍的秘书职务多半是挂名的,实际上他不大做具体工作,甚至连文书也很少起草。他不过是挂个名,领一份俸禄,以解决生计问题。任用他的人也只是图他的名声,表明他们爱才、惜才、用才,以笼络人心,并不指望阮籍做具体的工作。
只拿钱不做事,这日子看起来很美,但背后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魏晋之时,天下动荡不安,“名士少有全者”,而阮籍经历朝代更迭,最终能全身而退却又令名不坠,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
阮籍能够免除杀身之祸,与他“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的性格分不开。
有一年,阮籍听说步兵校尉兵营的伙夫善于酿酒,而且那里存有三百斛正宗好酒。他立即给司马昭打报告,不做秘书了,要求调任步兵校尉,这个要求竟然得到批准,阮籍也由此有了“阮步兵”的称谓。
有趣的是,虽然阮籍先后为五个人担任过私人秘书,史书上却没有记载他做过什么秘书份内的事情,倒是在他辞掉秘书工作、担任步兵校尉之后,实实在在写了一篇公文:魏国的傀儡皇帝曹髦下令,要为司马昭加九锡。
尽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本人当然要推让一下,而那些公卿大臣自然要大拍马屁,纷纷劝进。这劝进的文章由谁来写呢?身份低了,文章没分量;身份高了,文采不好也不行,大家想来想去,觉得这事儿非阮籍莫属。
可阮籍哪儿愿意干这事儿啊!他天天酗酒,企图借醉酒来摆脱纠缠,保全自己。但这回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因为人家已经逼上门来取稿。无奈,他只好在醉意蒙眬中,伏在几案上完成了这篇劝进表。据说,这篇醉后草成的劝进表,竟是一篇文笔清丽、气势雄壮的好文章。
见到这么美的劝进表,司马家族很满意,觉得这阮籍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也正因此,阮籍得以在五十四岁寿终。
得意忘形是指高兴而忘了自己常有的形态,后用来讽刺过分得意的狂妄态度。
孟母诫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
脱颖而出[tuōyǐngérchū],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助,毛遂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
成语故事同流合污的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十分厌恶乡愿,万章不明白乡愿是什么人。孟子说乡愿是乡里那些八面玲珑、惯于奉承讨好别人的...
【注音】qī qng li y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
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沈庆之。 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
孺子可教的成语故事:深刻的教育启示成语来源“孺子可教”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尽心上》:“孺子可教也,不知立命而好生,其犹窦儿也。”意指孩子尚且能够接受教导,意味着...
成语故事论功行赏 成语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成语释义“论功行赏”又“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赏。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刘邦消灭项羽后...
成语故事彼一时,此一时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
【成语】柴毁骨立 【拼音】chi huǐ gǔ l 【释义】柴:如木柴一样;毁:哀毁;骨立:消瘦到仿佛只剩下骨架。形容因居
成语:桃李满天下 拼音:to lǐ mǎn tiān xi 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
成语故事东床坦腹的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
【拼音】h y f j 【出处】河鱼腹疾,奈何? 《左传宣公十二年》 【解释】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
穿壁引光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穿壁引光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故事。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则关于淮阴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故...
指对某件事用心,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成语故事痛饮黄龙的故事 成语出处:北宋末年,北方金国(女真族)大举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抵抗,他们连连取胜,收复了大片...
【注音】jng p chāi fēn 【出处】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南朝陈徐德言《破镜》诗惟将旧
志在四方,即指有远大的志向。出处自“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记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书)。孔子第五代孙孔穿...
狗急跳墙狗急跳墙,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处于绝境或危急情况下的人或动物的行为反应。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传统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更深入地...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不见了一只。 原来,羊圈里有个洞。 晚上,狼从洞里钻了进去,把羊带走了。 邻居劝他:“快把羊圈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