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
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纵情于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
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
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曾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阮籍是三国时魏国的名士,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与嵇康、刘伶等并称为“竹林七贤”。他的才华自不用说,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专职秘书”。
最初,阮籍在魏国元老重臣太尉蒋济的幕府中任尚书郎,后来曹爽辅政,又召阮籍为参军。曹爽被诛后,大权在握的司马懿任命阮籍为从事中郎。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辅政,又先后任命阮籍为从事中郎。尚书郎、参军、从事中郎都是幕府的属官,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从事参谋文字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阮籍的秘书职务多半是挂名的,实际上他不大做具体工作,甚至连文书也很少起草。他不过是挂个名,领一份俸禄,以解决生计问题。任用他的人也只是图他的名声,表明他们爱才、惜才、用才,以笼络人心,并不指望阮籍做具体的工作。
只拿钱不做事,这日子看起来很美,但背后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魏晋之时,天下动荡不安,“名士少有全者”,而阮籍经历朝代更迭,最终能全身而退却又令名不坠,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
阮籍能够免除杀身之祸,与他“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的性格分不开。
有一年,阮籍听说步兵校尉兵营的伙夫善于酿酒,而且那里存有三百斛正宗好酒。他立即给司马昭打报告,不做秘书了,要求调任步兵校尉,这个要求竟然得到批准,阮籍也由此有了“阮步兵”的称谓。
有趣的是,虽然阮籍先后为五个人担任过私人秘书,史书上却没有记载他做过什么秘书份内的事情,倒是在他辞掉秘书工作、担任步兵校尉之后,实实在在写了一篇公文:魏国的傀儡皇帝曹髦下令,要为司马昭加九锡。
尽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本人当然要推让一下,而那些公卿大臣自然要大拍马屁,纷纷劝进。这劝进的文章由谁来写呢?身份低了,文章没分量;身份高了,文采不好也不行,大家想来想去,觉得这事儿非阮籍莫属。
可阮籍哪儿愿意干这事儿啊!他天天酗酒,企图借醉酒来摆脱纠缠,保全自己。但这回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因为人家已经逼上门来取稿。无奈,他只好在醉意蒙眬中,伏在几案上完成了这篇劝进表。据说,这篇醉后草成的劝进表,竟是一篇文笔清丽、气势雄壮的好文章。
见到这么美的劝进表,司马家族很满意,觉得这阮籍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也正因此,阮籍得以在五十四岁寿终。
得意忘形是指高兴而忘了自己常有的形态,后用来讽刺过分得意的狂妄态度。

孝的成语故事1. 孝顺的传统价值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顺父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解释: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

成语故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战国时期,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

【注音】h mng gōu zhōng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被抓去当兵,因大雨耽误了行程,只好起来造反。造反前陈胜

成语故事荆弓荆得荆(楚)国有个人把弓丢了,却不愿意去找,说:荆人掉的,荆人会拣到,又何必去找呢? 孔子知道了说:把lsquo;荆rsquo;字去掉就好了。老子...

【成语】:一挥而就 【拼音】:yī huī r ji 【解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选自《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太子蒯瞆(kuǎiɡu)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整天作

拼音guǎn bo fēn jī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年轻时候经常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

此成语就是出自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不是我论黄数黑,怎禁他恶紫夺朱?争奈何人心不古

成语故事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 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齐国侵略的...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

【拼音】mng gōng zhng do 【成语故事】端阳节贾府自然大摆筵席,筵席散后,贾宝玉去找林黛玉,黛玉只是闷闷不乐不理他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
【拼音】hng xng b do 【典故】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曲高和寡[qǔgāohèguǎ],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战国的时...

【注音】jio chǐ chuān yn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大将张巡守睢阳,被人尊称为张睢阳。他作战英勇,而且善于领导。在讨

贪小失大[tānxiǎoshīdà],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

成语故事孺子可教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

成语故事闻鸡起舞的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