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 shān zhī jié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小有才气的薛方一度担任郡椽祭酒,朝廷多次想起用他,他都不愿离开。后来,王莽用豪华大车高标准去迎接薛方。薛方客气地谢绝使者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
【出处】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吕氏春秋·求人》
【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用法】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同韵词】不知不觉、庄生梦蝶、内外有别、口耳之学、赶尽杀绝、竹杖芒鞵、才貌双绝、迟徊不决、惊才绝绝、君射臣决、。。。。。。
【示例】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 《汉书·鲍宣传》
【注音】jiě yī bān b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元君准备画图画,众史官都来拜见与在一旁伺候笔墨纸砚,一半在外边候
成语故事人弃我取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
【拼音】jī su tu h 【典故】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晋书王敦传》 【释义】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
【成语】: 杜口裹足 【拼音】: d kǒu guǒ z 【解释】: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
狐假虎威的故事1、狐假虎威是一则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只狐狸走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狐狸怕被老虎吃掉,于是它想出了一个计策。它告诉老虎,...
【成语】不知肉味 【拼音】b zhī ru wi 【释义】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
【拼音】fēng h jn qǐ 【成语故事】西周时期,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武王的儿子
出处《汉书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能不离。遭闲既多,是用废黜。 释义挠,弯曲,屈服。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
【拼音】nin p zhe gǔ 【成语故事】相传宋朝时期,晁文元曾经多次问大隐者刘海蟾怎样才能求得长生不死的法子。刘海蟾大
【注音】hu fēng sān zh 【成语故事】尧统治时期,唐尧的功德可以与天地相匹敌,他经常巡视边疆,与守疆人打成一片。华
【拼音】sān fū zhī y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
做一份有关成语故事的手抄小报1、成语小故事手抄报如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形式,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含义深远,而且往往带有幽默或讽刺的...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的成语故事...
写出两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___、__1、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
【拼音】xiāo shēng liǎn j 【成语故事】唐僖宗时期,长安人宗生与四川节度使陈敬瑄关系密切,后来两人因色失欢。因发
宋朝的一个有名的画家叫叶文与可的人,,尤其会画竹子。这个成语故事是?胸有成竹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1、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过人,周瑜要水战需10万只箭,并说3天之内造好并说不要推卸,诸葛亮照办立下军立状。第3天诸葛亮和鲁肃想曹操‘借箭’大雾漫天...
成语:铤而走险 拼音:tǐng r zǒu xiǎn 解释: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注音】gōng d w ling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期,武帝的孙子刘洵因受卫太子事件牵连入狱,狱吏丙吉竭力保护。武帝要杀掉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 公聊相造清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行一意而已。 释义:意,意见想法孤,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