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听说国民党扶助农工,工农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特别是广大农民,纷纷组织农会,与地主展开斗争。他们把孙中山当成大救星。
这年9月,孙中山率领革命军队驻扎韶关,准备征讨军阀,大本营就设立在铁路旁边。附近农民们听说孙中山先生来到韶关,就想去看望他,向他倾诉痛苦。当时,孙中山正忙于部署军事,没想到会有农民来看望他,自然没有传令卫队容许群众来见。
一天,两位农民代表沿着铁路跑得满头大汗,来找孙中山。当他们越过警戒线时,荷枪实弹的卫兵大喝一声:“站住!干什么的?”他们回答:“我们要见孙文。”卫兵一听他们直呼大元帅的名讳,十分恼火,就把他们赶走了。两位农民代表热情而来,败兴而归。他们不甘心,商量一下,找人给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封信,质问孙中山为什么说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外一回事,既然扶助农工,为什么都不愿意接见他们。信上有人名,有地址,孙中山看过后,不但没生气,反而高兴地说:“农民敢于写信质问我,说明他们已经觉醒了,觉悟提高了,这是大好事。”他立刻命令卫队集合,进行训话。孙中山说:“我们唯一的任务是革命,现在快要北伐打仗了。打起仗来,除了靠军队以外,更重要的是靠工人、农民。没有工人,我们用的枪炮子弹从哪里来?没有农民,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穿的衣服鞋袜从哪里来?因此我们一定要接近工人、农民。最近有两位农民越过警戒线来找我,不管他们满身泥巴,蓬头赤脚,你们大家一定要采取欢迎的态度,客客气气地让他们来见我,不许拦阻。”同时,孙中山还请副官处给两位农民回一封信,约那两位农民来大本营谈话。
两位农民收到信,如约来到大本营。孙中山亲自接见了他们,并诚恳地向两位农民代表道歉,并且认真地听取了两位农民代表的倾诉。孙中山对广大农民的痛苦生活表示同情,还告诉他们,打狗饨ㄊ屏Γ虻咕В┟衩恰⒐と嗣嵌蓟嵊泻萌兆庸4耸乱痪ǖ溃蟮毓奈枇斯と恕⑴┟瘛4哟艘院螅S泄と恕⑴┟裣蛩镏猩较壬从澄侍猓看畏从澄侍獾娜硕悸舛椤K镏猩礁莨と恕⑴┟穹从车奈侍猓岢鱿嘤Φ恼策,推动着工农运动一日千丈,迅猛发展。
夏天的烈日下,拜伦皮茨走在路上,心里正盘算着退学。 这时,一辆汽车呼啸着从他身边疾驰而过。路边的乌因为受惊,尖叫着
因为《盗墓笔记》,南派三叔名利双收:6部书、销售200万册、年收入百万南派三叔真不愧为这个时代的英雄。既是英雄,我们就要
如果说 贝多芬通过不懈的奋斗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话,那么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间。 莫扎特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
蓝精灵是比利时连环图画家皮埃尔居里福特(他要人们称呼他佩约)于1958年塑造出来的。他从小就酷爱绘画。上学时,大部分时间
1920年,埃米尔查尔斯爱马仕新婚后不久,即搬入了代表继承人资格的爱马仕家的老屋。整理房间的时候,他在祖父蒂埃里当年的卧
在一个平静而普通的夜晚里,一所学校里的学生们正在认真地上晚自习。突然,所有的教室在一瞬间陷入黑暗之中,整个校园立刻变
有人说,作为高压群体的企业家,他们的心脏外围一定有坚甲厚盾防守,以时刻防备忧郁、紧张、狂喜、愤怒等各种过激情绪如暗箭
她5岁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播放《天鹅湖》,就模仿电视里的演员将自己的足尖立起,仿佛她就是舞台上那只优美的白天鹅,年幼的她哪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西)人。被后人誉为唐代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他上承楚辞九歌、南朝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
出车祸后,苏菲变成了聋子,她听不到任何声音。她不明白,为什么她一个小小的吉他手,爱音乐,爱世界,却被上帝无情的抛上一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
这是一个美国的故事。 不过,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能叫美国,只能叫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在一个种植园主的家里,有一
裴度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少年时候,有一天到香山寺去玩,只见大殿里香客如云,烟雾缭绕,十分热闹。忽然,人群中挤出一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清代邵阳(今湖南邵阳)人。是杰出的爱国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也是最早向西方学习的革新家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马皇后和马皇后的故事。真名不详的孝皇后马史(1332-1382),在一些戏曲和作品中被称为马秀英(这个名字被广泛引用,但《明史》并不包含...
话说某甲做官远游,在家乡的妻子耐不住寂寞,与人有了私情。当某甲调动工作即将回乡的时候,奸夫眼见好事不再,乃郁郁不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
国学大师梁启超自小聪明,17岁参加乡试,成了举人。当时主持乡试的考官、清末著名维新派人士李瑞棼,对梁启超的才华极为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