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朝廷内部宦官专权,就是所谓的太监说了算。太监说话管用,那大臣们肯定不开心啊。情急之下,就有大臣想出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私诏凉州军阀董卓进京来平定内乱。
说起这个董卓,此人性格粗暴却有谋断,还算是个粗中有细的猛将。年轻的时候,他驻守边塞,黄巾军起义,曾率军到中原,结果被打得大败。后来,他贿赂十常侍,拥兵自重,干脆自己在凉州当上了一方霸主,过得好不逍遥快活,也不听皇帝的话了。但其实,董卓这个人很有心计,他一直按兵不动,说白了就是在等待一个好时机。如今,宦官专权,逼急了朝廷里的那些大臣,这就给了董卓一个名正言顺回归朝廷的机会。董卓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先让手下的大将率兵杀入皇宫,将那帮太监们杀了个干干净净,之后,再大摇大摆地率领部队进入洛阳。自此,董卓势力大盛,他更加无法无天了。
得了势的董卓先是废黜汉少帝,立汉献帝,再封自己当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说的话可比皇帝管用多了。前面说过,董卓是个粗暴之人,他得势之后就滥用刑罚,荒淫无度,看谁不顺眼就杀谁,看谁顺眼就随便提拔升官。
汉朝的大臣们这才明白诏董卓入京勤王这事真的是太失算了,本想着让董卓这头恶狼来驱赶宦官那些阴险狡诈的狐狸们,没想到,狐狸们被赶走了,董卓这头恶狼却赖着不走。可眼下,能有什么办法再把这恶狼赶走呢?
大臣们中间有个叫王允的,为人正直忠义,他很想除掉董卓这个奸臣。可先不说董卓位高权重,就说他的义子吕布,武功高超,且时时刻刻在董卓身边侍奉左右,旁人根本近不了董卓的身,更别说杀他了!为此,王允是绞尽脑汁,可就是想不出来一个万全之策。
这天晚上,王允愁得睡不着觉,就起身走出屋子,来到院子里,对着当空的皓月叹气。说来也巧,这天晚上的月亮是又大又亮,挂在半空中,院子里静悄悄的。突然,王允听到院子的假山后面有人在低声说话,他心下好奇,就悄悄走过去,想看看是什么人。
等他来到假山旁边,放眼一瞧,原来是府中的一个歌女在焚香祷告。只见她袅袅下拜,跪在地上,面前是一个小桌,上面放着香炉,香炉里插着三炷香。大半夜的,一个歌女不睡觉,跑这里祷告什么呢?王允干脆藏在假山后头,想看个究竟。
只见歌女双手合十,嘴里说道:“月亮啊月亮,我是歌女貂蝉,今晚我焚香拜月,不为别的,只为大人王允。他为天下国家忧心忡忡,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今我貂蝉立下誓言,只要大人能顺心顺意,我愿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假山后的王允一听,心里十分感动,挪了几步,正要走出来。这时,貂蝉正仰头望月,可不知从哪里突然飘过来一片乌云,顿时遮住了半边月亮。借着微弱的月光,王允心下立刻生出一个除掉董卓的好办法来,他赶紧走过去扶起貂蝉说:“你真愿意帮我么?”
貂蝉先是一惊,然后肯定地点点头。王允再抬头看月亮,月亮好像害羞似的,以乌云遮面。低头再看貂蝉,王允说:“你有这闭月之貌,不愁恶人不除!”就这样,王允定下连环计,以一个貂蝉来离间董卓和吕布的父子关系,再趁机除掉恶人董卓,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闭月”,闭的是天上的月亮;而“羞花”,羞的是百花之王——牡丹,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牡丹花是在大唐盛行起来的。传说武则天曾下诏让牡丹花在冬天盛开,后来,牡丹渐渐成了唐朝的国花,盛行一时,是那时候尊贵身份的象征。唐朝在经历了太祖、太宗、高宗和武则天的统治之后,达到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这时候的皇帝是唐明皇,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明君,治理国家很有一套。后来上了年纪,他就开始追求安逸的生活了。唐明皇有个很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唐明皇很喜欢她,甚至为了她废了皇后。虽然她只是个妃子,但是待遇和皇后没什么两样。可以说,唐明皇对武惠妃很专情,他不是没想过要立武惠妃为皇后。可是,武惠妃出身不好,是武家的孩子,她的先祖们不是改朝换代,就是跟皇族李氏有仇,所以,朝中大臣很反对武惠妃当皇后,唐明皇也不好意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惜,武惠妃很短命,四十岁不到就死了,这可要了唐明皇的老命。没有了武惠妃,唐明皇就像丢了魂一样,看什么都不顺眼,宫中那些貌美的女子根本无法吸引他的眼球。在他眼里,没有一个女子能够跟武惠妃相提并论,更别说能替代武惠妃在他心中的地位了。
就在唐明皇惆怅的时候,一直服侍他的宦官高力士暗中在民间寻找美貌的女子,希望能够讨唐明皇的欢心。可是,天下的女子虽然多,想要挑几个出类拔萃的也不是很容易,更何况,高力士平日里还得伺候皇上,也没那么多精神头来认真筛选。后来,有一个传言传到了他耳朵里,吸引他到寿王府里去探个究竟。寿王是武惠妃生的儿子,自然很受唐明皇的喜爱。他的府里有很多奇花异草,包括各个种类的牡丹花。这一天,高力士身着便装来到寿王府。府中的下人们都认识他,所以他可以随意走动。于是他走到那花园的牡丹花丛后,静静等着。果然,日头偏西之时,只听得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来,两个女子袅袅走进花园。前头那个女子衣着华丽,头上插着一朵牡丹花,后面跟着那个看衣着打扮像是个丫鬟。高力士躲在花丛之后看得清楚,那个头戴牡丹花的女子身段丰腴,肤如白玉,走起路来有一种恹恹之态,别有一番味道。只见她走到牡丹花丛前停下脚步,用手抚摸着盛开的牡丹花,也不和丫鬟说笑了,反而有点悲伤地说:“花儿啊,你有如此姿丽之色,并且年年都能盛开。可我呢,纵使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也终会有老的那一天啊!”话音刚落,只见她手抚过的那些牡丹花的花瓣竟然纷纷合拢,不再盛开了!躲在花丛后的高力士吃了一惊,心说:果然如传说的那样,寿王妃杨玉环的美貌容颜可以让牡丹花都自愧不如,如此这般的绝色女子肯定会让皇上心花怒放!
就这样,高力士赶紧回到皇宫,找机会跟唐明皇说杨玉环是如何美貌。唐明皇心里还在怀念武惠妃,一开始兴趣不大,再说,杨玉环是寿王妃,也就是他的儿媳妇,他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儿媳妇召进宫里来呢?高力士见唐明皇不为所动,只好将所见奇事搬出来,绘声绘色地演说一番,并说杨玉环有如此“羞花”之貌,如皇上不能亲眼所见也是一大憾事。唐明皇一听这个来了精神,心说:人世间若有这样的美女,那我是无论如何也要见一见。
后来,唐明皇赐浴华清池,亲眼见到了杨玉环,立马被杨玉环的美貌所打动,想了很多办法后终于让杨玉环进了宫,成了他的妃子。虽然最后杨玉环吊死在马嵬坡,两个人的结局也并不是很好,但是,杨玉环的美貌无可挑剔,她和西施、王昭君、貂蝉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她们的美貌也被世人所传诵。
君子三代。打个比喻,小树变成木头需要很长时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是长久之计,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句话暗示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把人培养好了,才能...
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起源"诚实守信"是一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成语,它们蕴含了古人对待人际关系的高度价值观念。这些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中的各种故事与传说...
【成语】拨云见日 【拼音】bō yn jin r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
攻苦食淡的成语故事攻苦食淡的由来攻苦食淡,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指的是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这句成语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唯诵诗书礼乐焉,然后征之...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
【注音】zhu f y x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平王十分昏庸荒淫,竟霸占自己的儿媳妇,太子老师伍奢认为不妥被抓起来,
【拼音】yo yo hu zhu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吏部尚书何昌寓为人正直高雅,一个姓闵青年给他送来一大堆礼品,希望能举
成语故事纵虎归山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
【注音】jiǎn zh xī chuāng 【典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 【释义】原指思念远
成语故事:故事重演成语来源成语“故事重演”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虽知此言,未知其义也。故为之言:‘故事重演。’”意为事物...
【拼音】yī rng ji gu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为了扩充军备,增加在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实力,开始在国内大建粮仓,在
【成语】: 河伯为患 【拼音】: h b wi hun 【解释】: 指歪门邪恶的风气。 【成语故事】: 曾经有个叫做维泰
成语故事问道于盲的故事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 唐 韩愈 《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 愈 ,是所谓借听...
【注音】jiǎ do mi gu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
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法。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份
附庸风雅 ( fyōng fēng yǎ )[解 释]附庸:古代指附属在诸侯大国下面的小国,引申为从属的地位或依赖的关系 。风雅:原指《诗
【拼音】nn fēng b j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劝晋悼公姬周施行仁政,晋悼公十分喜欢他的音乐。晋平公姬彪时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亲密无间的助手,帮助刘备联合孙权,并真的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势力强大的曹操、孙权,觉得刘备有了用武之地,都不...
出处《战国策。秦策》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释义丰,丰满。比喻势力还小,或常识、阅历尚浅
源于寓言的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