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①是个荒淫无道的皇帝,为了南游寻欢作乐,就兴师动众,大动土木,挖了一条大运河,造了一只大龙船。每年春暖花开,他就坐着龙船顺河南下,浏览两岸风光,寻觅奇花异草。他每次南游,都要找民间美女给他拉纤。更可恨的是正当姐妹们给他用力拉纤之时,他悄悄把纤绳斩断,使得姐妹们猛不防地栽倒,有的竟滚下运河堤,摔进水中,他却站在龙船上拍手大笑。他每次南游,搅得运河两岸的百姓不安,人们恨透了,可是敢怒不敢言,谁也没办法。
运河岸边有个芭蕉园,芭蕉园里住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她长得秀美漂亮,人们都叫她芭蕉女。这芭蕉女的爹爹给隋炀帝挖运河累死了,姐姐给隋炀帝龙船拉纤掉进河里淹死了。她对隋炀帝恨透了,决心为爹爹为姐姐报仇雪恨,刺杀隋炀帝,为运河两岸的乡亲们除害。她想,倘若芭蕉开出鲜艳的花,隋炀帝在龙船上看见时,必然要登岸来到这芭蕉园中。好伺机行刺。
于是,她采牡丹、采芍药、采月季、采百合,给芭蕉传粉育蕾。也不知是哪种起了效,这一年,芭蕉开出了鲜红的花朵。乡亲们见了,都称是奇花,因为它是芭蕉女育出来的,人们就叫这种花为美人蕉。
芭蕉女望着美人蕉,一心盼着隋炀帝南游的龙船早日来到。一天,她站在运河岸上北望着,远远地听见鼓乐声传来时,赶忙准备,把一只磨得锋利的匕首藏在一棵又肥又鲜的美人蕉中,然后身穿绿,头戴红,打扮得如芙蓉出水,站在岸上,单等着龙船到来。
隋炀帝站在龙船上,观望着运河两岸的景致,当他看到芭蕉园红花鲜艳,岸边又站着个俊俏的美人时,动了心,忙让龙船靠岸,要登岸赏花。芭蕉女看龙船靠岸了,忙跪在岸上说道:“禀万岁,小民名叫芭蕉女,祖居芭蕉园中。今日万岁南巡之时,棵棵芭蕉竟开出了奇花,想来是托了万岁的洪福。
请万岁进园赏花。”隋炀帝听着,心里象喝了蜂糖茶,喜眯眯地登上岸,叫芭蕉女搀着他进园赏花。隋炀帝越看越迷,越迷越爱看,东瞧瞧,西望望,信步向园中走去。当他走到那棵又肥又鲜的美人蕉跟前时,芭蕉女忽地抓起那把匕首,照着隋炀帝的前心狠狠刺去。谁知隋炀帝为防人行刺,龙袍内边有护心镜,锋利的匕首失去威力。隋炀帝受惊动怒,拔出天子宝剑,咬牙切齿,恶恨恨地向芭蕉女刺去。芭蕉女被刺身亡,热血飞溅,血雨洒在美人蕉花上。虽然芭蕉女行刺没有成功,但她的一腔热血染得美人蕉花更红更艳了。
①隋炀帝(569一618)即杨广。隋代皇帝,公元604一618年在位。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
相传汉武帝时,他的身边有个聪明人,名叫东方朔。①东方朔心地善良,常常为百姓解危救难,受人尊敬。有年腊月,御花园的梅花怒放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
我国东晋时代,出了个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的儿子叫王献之,由于从小受父亲的熏陶,也很爱好书法。他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了几年字,大有进步,得到许多人的称赞...
小板凳, 别歪歪, 坐上俺那好乖乖, 好吃懒做没人爱, 乖乖,千万要勤快! 唱完了这个小唱,要说故事啦,说故事
从前,有个老猎人,练得一手好枪法,不管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只要他的枪一响,都逃不脱他的枪口,真是百发百中。
胡诞地胡公大帝诞生的地方供奉在永康方岩、曾被伟人毛泽东赞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官的北宋名臣胡则胡公大帝( 缙云民间称他
东汉末年,灵帝刘宏腐败无能,国内爆发力由张角、张宝、张梁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灵帝连忙下诏,令各地官军讨贼立功,又派中
庵埠大桥村是个偏僻的小村落,明朝年间,出了一个胆识过人的妇女叫蔡婆。有一次,她得到了仙人赠给的兵书宝剑,便暗地里勤读
(印度尼西亚)从前,苏门答腊岛上有个贫穷的农夫,在他那一块小小的土地上,长着一株独一无二的香蕉树。这天,和尚、医生、高利
据说在镜泊湖边有一对打渔的夫妇, 丈夫一辈子只知干活,为人老实憨厚,而女人则相反。薄薄的嘴唇, 专会狡辩,见便宜就占,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天黑了,欧特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进了门,小女儿丽莎就扑了上来:爸爸,你答应给我买的芭比娃娃呢?欧特摇摇头,把丽莎推
古时候,有一个朝代,皇帝和皇后没有子女。他们祈求上帝赐给他们子女,年轻的时候可以带着玩,年老的时候有人抚养。祷告完毕
从前,拉萨城里有一个青年,名叫嘎丹,他从小就和邻居的女儿琼吉相爱。嘎丹的阿妈嫌琼吉家无钱无势,几次想退婚。嘎丹说:阿妈中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
从前,有一个老头和老太婆。他们有一个儿子。老头很穷,想叫儿子学点手艺。儿子学了本事,父母年轻的时候可以得到安慰,年老的时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
据说,郑板桥到潍县做县令,第二天就有一个案子,一位财主拉着农夫来到县大堂,让县老爷判农夫的三亩好地归他耕种。郑板桥问他们
在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扶余地,是块宝,金银财宝随处找;只要人不懒,金豆银豆满地跑。说起金豆和银豆,便引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