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郑板桥到潍县做县令,第二天就有一个案子,一位财主拉着农夫来到县大堂,让县老爷判农夫的三亩好地归他耕种。郑板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财主抢先说:“去年三月五日,农夫因为没有钱买种子向我借了三块大洋,按约定今年的三月五日以前必须还我,若不还我,他的三亩好地就归我耕种了。”
财主得意地说:“我有契约在此。”并呈给了郑板桥。
“晚一天也不行吗?”郑板桥接过契约问财主。
财主十分坚定地说:“晚一个小时也不可以!要不,我们还立契约做什么?”
郑板桥把契约看了一遍,上面写道:“我因无钱买种子,向财主借大洋三块,明年三月五日之前必须付还,如三月五日之前未还,其家三亩好地将由财主耕种。双方特立此据为证。三月五日。”下面是双方按下的手印。
农夫战兢兢地对法官说:“我并不是不还财主的钱。我三月三日去财主家还钱,他家的门锁着没有人,四日再去他家还是没有人在家,三月五日我又去他家,他家只有一个家丁在,说财主走人家去了,明天才能回来,家丁不敢收钱,说契约在财主手里,今天一大早我正要再去还钱,刚出门,财主就硬把我拉来见县老爷您了。”
郑板桥问农夫:“这契约是真的吗?”
“是真的。”农夫真诚地说:“财主既然难缠,我也不想给县太爷大人找麻烦,我愿意还给财主两倍的钱,六块大洋。”
“多么诚实善良的一位农夫呀。”郑板桥又问财主,“只要你不种农夫的三亩地,他愿意付给两倍的钱,也就是六块大洋,你愿意吗?这可是胜过高利贷呀。”
“不行!”财主断然拒绝,“我只想按契约上写的做。更希望县官大老爷公正判决。”
“得饶人处且饶人,”郑板桥劝道:“三亩地对有千亩良田的你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对农夫来讲就是他一家人的依靠,是他的命根子,什么事都可以好商量嘛。”
“没有商量的。”财主狠狠“哼”一声,威逼郑板桥说:“如果县长大人不按契约上判断话,我将上告到您上司济南府那里,甚至告到京城里去,那时您别怪我不给县长大人面子。”
郑板桥想了想说:“你们都听着,本大人现在判决如下:准予财主耕种农夫的三亩地。”逐在契约上写了判词加盖了县政府官印。
农夫一听县老爷的判决大哭起来:“这叫我们一家人今后怎么过呀?”
郑板桥对农夫说:“没办法,本大人也只能按契约上判。你就开一些荒地或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吧,如果实在没钱,我可以借给你一点,不过,明年一定得连本带利还给我。”
财主拿到了判词,高兴得立即令家丁去耕种农夫的三亩土地。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农忙季节。财主因有钱向地里施肥,农夫那三亩地里的庄子稼长得齐刷刷的穗大粒饱。乐得财主合不上嘴,立即令长工磨镰收割,并准备亲自开镰。但财主刚拿起镰刀,县衙派来两名差役传话,不准他收割,说是农夫已经将他告下了,让财主立即去见县太爷。
财主一听,气愤愤地拿了写有县长判词和加盖着县政府官印的契约去见县太爷。大堂上财主看到农夫站在一旁,恶狠狠地瞪了他几眼。郑板桥问财主:“农夫告你要强行收割他家三亩地里的庄稼,有这么一回事吗?”
财主理直气壮地回答说:“县长大人,您怎么忘记啦,农夫的那三亩地,大人您去年就判给我了,我当然有权利收割啦。”
“胡说!”郑板桥一拍惊堂木道:“这里是县政府大堂,不是侃场,藐视本官是要判罪的。”
财主忙呈上契约:“县长大人看看这个就知道啦。”
谁知郑板桥看了契约后怒斥财主道:“大胆财主,你竟敢戏弄本官,该当何罪!”并将契约掷给财主。
财主从地上捡起契约,冷笑道:“县长大人,您的话我怎么听不懂?这契约上的判词难道不是您亲笔写的?这官印难道也不是您盖上的?”
郑板桥斜了一眼财主说:“没错,判词是我亲笔写的,大印也是我亲手盖上的,但是,本老爷只判准予你耕种农夫的那三亩地,并没有让你收割那三亩地里的庄稼。这一点,你难道没有看明白?”郑板桥又道:“你要是还不明白,本老爷给你解释一遍,那就是:只准耕种,不准收割!”
财主听了,忙展开契约,只见判词写的只有六个字:“准予财主耕种。”
财主一下子昏了过去。
从前,在墨西哥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个老寡妇,她有三个孩子。为了把他们抚养成人,她吃尽了苦头。她的精力已经像长期干旱
王翦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在秦王嬴政打算出兵灭楚时,已是老将的王翦一口咬定非60万大军不可。这几乎是当时秦
据说这是秦始皇修建的第一座长城。 事实上,他一开始并没有修长城。 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燕王。 他的国家小,兵马少,实力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
从前,拉萨城里有一个青年,名叫嘎丹,他从小就和邻居的女儿琼吉相爱。嘎丹的阿妈嫌琼吉家无钱无势,几次想退婚。嘎丹说:阿妈中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 不断四处征伐, 一路飞黄腾达, 很快升任总兵官。虽然战功赫赫, 郭子兴手下的其他总兵官却对朱元璋不服气
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
很早很早的时候,茫茫的大地上,没有什么山,没有什么河。从地角到天的尽头,到处是绿色的老林和青青的草地。草地低凹处,有
从前,在一个侗寨里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阿雄,女的叫运美,俩人从小就无父母,一起在寨主的家里做长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俩人
海轮的气笛从远方鸣起,城市的最后一班地铁靠站。 我赶上了末班地铁,带着诗句般的思念,载着我的追忆与感伤去流浪。穿梭
小时候外婆常说,钱是死的,人是活的。钱有用完的时候,人有转运的日子。那时我根本不懂话里的意思,常歪着着和外婆抬杠:我想吃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做过工部尚书的,名叫刘南垣,当时官声很不错,后来年老退休回到老家南京乡下居住,日常淡泊布衣,很少和地方上
话说当下何观察领了知府台旨下厅来,随即到机密房里与众人商议。众多做公的道:若说这个石碣村湖荡,紧靠着梁山泊,都是茫茫
今天刚吃过晚饭,英子,大头仔,猴子都嚷着宇良爷爷讲故事,说今天凉快,可以讲好多美丽的传说。爷爷闹不过这些小鬼头,就讲了一
锡伯族民间故事,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尼曼芝幼时死了母亲,不久有了个后妈还带来了个女儿叫霍宁芝。 后妈
一个秋风瑟瑟,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黑山涌泉寺的崎岖山路上,行走着一个身高七尺,浓眉大眼的中年侠客,他乌黑凌乱的头发上挽着发
偷盗是个见不得人的职业,文人墨客们也不愿浪费笔墨给这些贼人著书立传,所以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小偷就不太多。只有那个鼓上蚤时迁
(伊朗)有一对夫妻,无儿无女。他们朝思暮想,总盼能有一个孩子。有一天这家的女人把一盆豆放在炉台上,不小心有一粒豆子掉进了
藏族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样。而且,无论民间故事、民歌、舞蹈还是藏戏,都是独具一格、光彩夺目的,是祖国百花园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