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面对面”“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这些响当当的名牌栏目,都曾活跃着一个知性朴实的身影——董倩。
香港回归、50年国庆、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中国入世、载人航天飞行、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央视这些重大活动报道中,都有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董倩。
这位在央视摸爬滚打14年的资深记者和主持人,对成功的解读很简单:努力和机遇是每个人成功的砝码,只要有机会就尽量抓住。
适度的自卑让我前行
董倩经常被人问及,当初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历史专业。而她总是诚恳回答:“十几岁的小女孩面对历史的感受,和到了40岁的时候再看历史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时学历史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不得已”呢?
那时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风靡校园。小说以美丽的北大为故事背景,描写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当时,董倩心想,就凭这部小说自己也要去北大读书!但她报考的是北京大学英语系,英语成绩却一般,只能留在北大读“冷门”专业。
选择了历史系,可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年度大事表,压根儿就不想好好学。她特别羡慕英语系的女同学,总觉得自己失去了最心爱的东西,还会躲起来偷偷流泪。
整个大一,钻了牛角尖的董倩根本没有调整过来,沉浸在失落里,学不进去。
如今的她已深谙一个道理:“当你经历了一些事,你会问‘为什么’;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你就想知道以前是什么样的。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董倩最爱北大的未名湖,春夏秋冬每次季节转换的时候,她都要去湖边转一转。她还喜欢泡图书馆,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不懂的,就复印下来带回宿舍再读。在北大4年,她没有找男朋友,不是在湖边散步就是在图书馆啃书本。
在北大,像她这样的学生很多,充满着求知的、向上的朝气,那种氛围让董倩至今怀念。
从北大毕业后,董倩为求职的事四处忙碌。
1995年10月,董倩去参加央视的招聘考试。灰毛衣、格子衬衫,短头发、戴眼镜,董倩素面朝天,带着一身“学生气”,夹在精心化妆、打扮入时的对手中间,显得格外“稚嫩”。但她那种特有的自信和朝气,打动了在场的考官,最终顺利进入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做编辑。
那是11月底的一天,天是灰色的,飘着雪花,冷得不得了。她早早赶到央视东门传达室,等制片人李小萍来接她进去。她紧张兴奋地站在雪地里,一点都不冷,浑身发热。
漫天的大雪,热烈奔放,董倩从此进入央视的大门。这一扇门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真正进入央视,董倩觉得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归零。她根本不懂电视,连什么是编辑都不懂!也没有人主动辅导一个新人,不懂的她就要勤问,赔笑脸去迎人家的冷漠。
她感觉自卑透了。
北大4年培养的清高,就此轰然破碎。看着办公室同事出出进进忙这忙那,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傻呆呆坐在办公桌前不知所措。
后来,她得到机会去采访那些“东方之子”,但白岩松采访一个人只需20分钟,自己却需要2个小时,心中对台里的摄像师感到十分歉意。
在“东方之子”的一次采访中,采访对象告诉董倩,“人和人的资质都差不多,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不能,就在于谁能坚持。”
这话让董倩明白:只有改变自己,适应社会,执着努力地坚持,坚持,再坚持。
如今的董倩平静地说:“一个人在从学校到社会,从年轻到成熟的过程中,适度的自卑是非常好的,它会推动你向前。当你知道自己这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克服缺陷的过程就是努力向前的过程!”
越做越觉得如履薄冰
凭着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经过十几年的磨炼,董倩才有了今天的睿智、成熟和干练。
1999年,董倩第一次参加澳门回归大型直播节目,她以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出色地把握了现场。2000年,她加入“新闻调查”当记者,照例做得很好。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只有完成了‘东方之子’的积淀,通过在‘东方之子’的钻研、训练、提高,才能进入‘新闻调查’这一更高的层次,我才有相对自如一些的采访功力。”
现在,她成了“新闻1+1”的当家主持人。
“从做现场记者到进入演播室做主持人,我的速度比别人可能快了些,但既然受命于此,就要尽力干好。”这是董倩的一贯风格。
看她的节目既不大起大落,也不惊心动魄,但是很有厚重感。镜头前觉得很平淡,看完以后却觉得有深度。不懂就问,不懂就学,每做一期节目,在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做足准备,这体现了董倩科学、客观、理性的工作态度。
面对一些批评的声音,董倩笑着说:“有了批评,这说明有人看我的节目了,有人注意我了!人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批评,把它贴到墙上,随时提醒激励!”
生活中的董倩,真诚朴素,仍带着些“学生气”。
“我只是电视节目制作众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其实,电视有时候挺不公平的,有那么多人参与了电视节目的选题、策划、编辑工作,最后观众记住的却往往只有露脸的公众人物。”
那天,董倩应邀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她对网络主持说:“你瞅我的头发,我自己剪的,一剪子下去就成这样了!”主持人乐了。又有网友问她一个问题,她脱口而出:“我这个猪脑子,我怎么想不起来那时候采访的是谁了呢?”
从重点大学到新闻评论部,一路在“人尖”中打拼的董倩,虽然亲历了众多重大事件,越来越被观众和业界认可,但董倩却有着出乎意料的谦虚。
董倩的父亲是从山东农村出来的,他经常用一些农谚教育董倩:稻子熟了腰弯着。
董倩曾说自己“不如张泉灵聪明,不如柴静有口才,不如白岩松深刻”,“我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才能维持跟那些优秀的人一样的水平。”
她说这些话,没有丝毫的矫情。
她坦言:“真是越做越觉得如履薄冰。按说每做一个节目我都应该增加自信,但问题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的确是培养了自己的自信,知道在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应该调整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比以前自信了;另一方面,我比以前更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因为我知道要采访得好太难了!怎么能深入事情的本质、核心,挖掘到真实情况,其中的学问太深了!”
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
董倩是一个很用功的人。
董倩觉得要想采访成功,首先气势上不能输,一定要让被采访者眼里有你。为了做到这一点,采访前的功课便不能不做足。“如果你的提问不准确,或者说你的提问不够水准,让对方觉得你不具备与他们对话的资格,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敷衍你。”
董倩从不吝惜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为了做好一期节目,董倩常常“预习功课”到深夜。有一次,她把编导准备的半尺厚的资料带回家,眼看着天黑了,又到了天渐明,人们又离家上班了,她还在工作。整整一天一夜,董倩从材料堆里完成了满意的采访提纲。
“一个节目成功与否,跟你的准备是成正比的。再得心应手的片子,你轻视了它,一样效果不好,因此我会重视每一个片子。”
她不给自己任何懈怠和轻慢工作的理由。
“当面对专家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为你遮丑:他们的目光直视你,让你无处躲藏。如果你没有能力与他们对话、过招,那就是一场不对等的谈话,根本没有办法深入探讨问题。”董倩这样解读自己的工作,“当主持人能够把问题最核心的东西抓住,引导专家去分析,专家的精彩,就是主持人的精彩。”
董倩已经成为一个名记者,但她并不想把自己营造成一个明星,她甚至本能地抗拒着这种可能。十几年面对面的采访经验,董倩总结出一句话: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
“不管什么人,部长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谓‘配’,就是让对方感到‘你懂我说的话’。不因为他是高官就仰视他,也不因为他是普通人就俯视他,心态要平和。要了解他的处境和他讲的内容,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考虑。”
即使是采访一个犯人,她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因为她知道,人只有处在被尊重的状态下,他才会感觉双方是平等的,也才会有与人沟通、交流的愿望。
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成功,董倩感触颇深。不是所有得到机会的人都会成功,因此属于自己的应对机会的资本一定要雄厚。她告诫年轻人:“你是一个小萝卜,没有你的坑,你就得去努力寻找你的坑,找不到,你就变成了萝卜干。”
双汇集团万隆:世界500强中的杀猪匠,一生只做一件事文/清如【人物名片】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是杀猪...
俞敏洪:创造必然比等待偶然更靠谱要说当今身价最高的教师当属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俞敏洪。当初因为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让俞敏洪作出弃教从商的决定。之后...
陶华碧,封闭的王国和低调的女王文/郭彦博在互联网上,陶华碧被90后称为国民女神。留学生群体在国外超市花高价买走老干妈辣酱,从豆豉和辣椒的香气中吃出家乡的味道。....
瞧,任正非这个人中国企业界的几个神秘大佬,长虹的倪润峰像个老兵一样黯然隐去,伊利的郑俊怀在经历了牢狱之灾后销声匿迹,只有任正非还在前台,在四射的狼性中延续着他的...
费尔巴哈.宁居僻壤不屈膝 -德育名人小故事 1828年,费尔巴哈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到爱尔兰根大学当了讲师。1830年,他匿名发表了《论死与不死》一文。这篇反对基督...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励志故事我为什么要请求赦免 1862年6月,车尔尼雪夫斯基主编的《现代人》杂志被沙俄反动当局勒令停刊。一个月之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住宅被搜查,尽...
粉红色的彩妆只能说明草莓的基因,果肉的味道才能构成人们喜欢的理由。 漫画家夏达一直强烈抗拒美少女的称谓,甚至将其看成一种耻辱。 其实夏达一点也无愧于美少女的名号...
接到乔羽的宝贝女儿国子的短信,我心里一动:多年不见,乔老爷和夫人佟琦,还有他们三个懂事的早已成家立业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国子在短信上说:亲爱的妈咪,一切都好吧...
梁稳根:成功从失败开始一个家庭穷得甚至快到了要饭的地步的农家孩子,一家国有企业的处长,一个下海创业屡屡失败的创业者,坚持创业不动摇,终于成就了中国首富。他就是梁...
三一重工梁稳根:成功永远属于愈挫愈勇的人文/清如【人物名片】梁稳根,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从砸掉铁饭碗到艰苦创业,梁稳根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成为中国民营....
关于雷锋的资料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叫庚伢子。...
凭借处女作一鸣惊人,他25岁作折桂台湾视帝;顺势而上挑战大荧幕,成为两岸实力偶像新贵;意外收获佳人芳心,他直言面临考验一定选爱情。成名走红间难挡商业人情,浮华娱...
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84岁再成亿万富翁褚时健案曾引发了一个59岁现象,即官员退休前捞一把的讨论。80多岁,完成了从烟王到橙王的转变。这个人,本就是传奇。褚时健...
李彦宏炼成记位于北京上地的百度搜索框大厦在9月的阳光下温厚而静谧。走入大厅,北墙大屏幕里实时显示网民关注指数的折线无声地起伏,宛如一幅搏动着的心电曲线图。...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不幸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为了掩护一同被捕的青年...
一天中午,包拯吃完饭,刚想休息片刻,衙门外就传来击鼓声。包拯以为又有案件发生,立刻升堂。 威武 包拯来到大堂,只见跪着一胖一瘦两个农夫打扮的人,问道:下跪者何人...
隐者任正非:遭遇华为第二个冬天导语:没有人,包括任正非自己,能预料到公司今日的成就:华为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2011年营收2039亿元人民币。一些昔...
想成为大佬?知道大佬们起的有多早么!华尔街见闻认为,必须提醒的是,尽管早起可能吃到更多的虫子,但更大的前提在于:早起的鸟儿必须拥有足够强壮的翅膀,以及鲜活旺盛的...
曼德拉:唯灵魂不可征服文/徐剑梅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
陈一舟:创业成功三要素2011年5月4日,陈一舟终于站在了纽交所的敲钟台前,这一天他等了太久太久。敲完上市钟后,他花了88美元,在纽约的一家二手商店给自己买了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