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注音】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出处】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清·颐琐《黄绣球》第十章
【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铁杵磨成针
【押韵词】再造之恩、反裘负薪、文质斌斌、混沌不分、狼子野心、柳暗花明又一村、触目恸心、望岫息心、玉软香温、断臂燃身。
【年代】古代
【法文】àforcedepatienceonarriveàtout
经典童话铁棒磨成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年少时便读那些经籍、史乘,那些书都十分深邃,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死板无味,因而他丢下书,逃学出往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气专注,以致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发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甚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甚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覆了李白,仍然当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感觉很不大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样是针呢?李白不由得又问:“老妈妈,针长短常很是藐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恰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藐小的针。”
“甚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候,老妈妈才抬开端来,慈爱地看看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坚苦的。可是我天天不断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工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年少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会儿大白了很多,心想:“对呀!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每天对峙往做,甚么事也能做成的。念书也是如许,固然有不懂的处所,但只要对峙多读,每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忸捏,脸都发热了。因而他拔腿便往家跑,从头回到书房,掀开本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历史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在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从铁杵磨成针,李白想到了做学问。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学问就一定会有长进和建树。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每天苦读诗书,终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哲理故事只需一根针时,千万别去磨铁棒智者想了想,从身上拿出一根针来说:“其实,你的目的只是要一根针吧?这样,我这里就有一根针,我用它换你的铁棒好吗?”
这个人愤怒了,他站起身来对智者吼道:“我凭啥要换给你?你用一根小小的针,居然就想换我这根铁棒,你不知道我正在磨针吗?”
智者摇了摇头道:“那我就不明白了,你跟大家说说。”智者指着周围的人群接着说:“你无非是需要一根针,我用针和你换,省去了你磨铁棒的时间,你就可以去做更多别的事情了,你为何不愿意呢?”
成语故事公而忘私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名叫祁黄羊,品德高尚,是晋平公的得力谋臣。晋平公要决定什么大事,都要同他商议。 有一天,晋...
【注音】mng zhū tn qu 【成语故事】鲁哀公听说颜阖非常贤明,就派人给他送礼物请他出山。贫穷的颜阖不受。庄子就此事发
【注音】pī jīn jiě di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
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
【注音】lǐ guō xiān zhōu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
成语:先忧后乐 拼音:xiān yōu hu l 解释: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成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
成语故事锲而不舍150字中文名:锲而不舍 拼音:qiè ér ⑥ 锲而不舍的成语故事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转念又一想,天...
【拼音】sng jiā zhī gǒu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讲学,因孔子是保守派,与当时诸侯争霸不
【成语】:知彼知己 【拼音】:zhī bǐ zhī jǐ 【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
成语故事单者易折的故事 从前吐谷浑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患病临近死亡时对他的儿子与弟弟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叠放在地上。然后吩咐弟弟慕利延说...
成语故事杯水车薪的故事 出 处 《孟子middot;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
学而不厌的成语故事学而不厌的成语起源学而不厌,顾名思义,指的是勤奋学习的精神,永不厌倦。这个成语源自《论语·述而》,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对孔子的一句话:“子曰:‘学...
【成语】:书生救火 【注音】:shū shēng ji huǒ 【释义】:做事情要分清主次,雷厉风行,讲究效率,讲究速度。虚
成语故事食言而肥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
比喻关于努力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
满城风雨[mǎn chéng fēng yǔ],风雨满城。 重阳节前雨的原始描述。 某事件(坏事)的比喻传得很广后,到处都是议论纷纷。 潘大林,宋代黄州诗人...
注音gū wng yn zhī 成语故事宋代文学家苏轼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写诗讽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黄州。晚年又再次被贬
表达母爱的成语和诗句1、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注 音】:su y r ān 【释 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出 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