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每一位高中生思考:不上985、211的人生会怎样?
上二本,感觉没上一本是遗憾,
上了一本,感觉没上211是遗憾,
上了211,感觉没上985是遗憾,
上了985,感觉没上华五是遗憾,
上了华五,感觉没上清北是遗憾,
上了清北,感觉没去国外是遗憾,
……
其实,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时时处处充满遗憾,人生有时就是一种残缺的美,更是一种残酷的美。
关于211、985高校,我们总有太多的话去说,往往会强调师资如何强大,科研如何厉害,就业如何占优。
其实,正如人生一般,成功的人生总有太多的相似,而不幸的人生总是千差万别。不读书不吃苦,换来的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读211、985是人生的幸甚,而没能读上211、985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呢?
远离211、985,远离了好工作
每年毕业季,面对接踵而来的招聘,找工作热潮,应聘条件之一,211、985学生,这一标示无疑打击了一大片,让多少学子间的人生平台画上了一个分明的界限。
优秀总是有界限的,人生是有阶层的。当我们非系出名门时,人生并非不能成功,而往往是付出别人十倍或二十倍的努力。
当和一群优秀的孩子在一起聊天时,听着他们嘴里谈着北大、清华,被芝加哥大学录取都还孜孜以求麻省理工和耶鲁时,我不由感概人生的差距。
其实,我们每个孩子出生时,天赋秉性是相差无几的,而后天的习相远,让每个人的人生拉开了差距,呈现了不同。
我们最终人生道路起点的高低,一定会深受我们学业成败的影响。211、985意味着好工作、意味着一份体面的职业,更意味着稳定富足的生活。
如果提到好大学,所有人第一时间内想到的绝对会是985高校要比211高校好。但很多考生和家长只知道985大学好,录取分数高,入学门槛高,招收标准严格,那么你真的了解985大学好在哪里么?
社会认可度
“985工程”也称“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量相对固定,院校的实力雄厚,被整个社会认可。
国家支持度在建立985工程院校之初的总体思路即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学校相对于来说,教学资源非常的丰富,比如学校能够提供许多的硬件设施,交流平台。
信息资源丰富
“985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所以,国家会将前沿性内 容交由大学来完成,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自然多。
学术氛围浓厚
在高考这一环节上,进入985院校的学生都是在高考中有卓越表现的同学,也算是千军万马中的“将军”了,不能否认其有一定的学习优势或者心理优势,学习的天分、努力刻苦、心态平和,这是高考所带来的潜在测试项。当你的周围都是相对来说优秀的同学,你能够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影响而不自觉的努力奋斗学习,而且能够通过观察他们而学习许多思维以及一些学习方法,同时你能够交到许多优秀的朋友。另外,不能否认有些人就是上帝派到人间搞学术做研究的,称之为大神!在一个大神聚集的环境里,不知不觉就会被群聚效应所影响,强化彼此的属性。
平台非常的高
所谓的平台就是大学的起点和见识面了,比如大家所知道的,像(清华、北大、上交、浙大)等学校招生夏令营的要求就是985或者211,因此这一点就相对来说限制了很多的同学不能保研去高校,当然前提是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成绩,另外,国内许多高校招聘大学老师其中一条就是本科和研究生所在学校必须是985高校。
敲门砖是“金钥匙”
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明文规定“考生须是985院校毕业”。个中缘由无非是,简历实在太多,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最有能力的人,虽然仅靠文凭评定有失偏颇,但如果按照能力来衡量,这个衡量成本花不起,企业也只能用一个出错概率较低的简单方式筛选。
大学自然环境
985院校的实力上面已经阐述很多了,自然环境是大学的最直观反应,一般来到大学后会发现一个好的大学相对于其他大学自然环境要好很多,学校感觉像一个植物园一样,超漂亮!另外学校的宿舍、食堂、运动场以及图书馆等都非常有历史特点。
学生能力强
985高校是有更多的专业领域为国内一流,一流高校的学生,从整体来讲,掌握的专业能力要高于普通学校,特别是整体的分析能力,因为是系统性教育,有一整套体系在。普通大学的话如果是能力强的会特别厉害,只要不是学习门槛很高的专业。
985大学虽好,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合理定位。既不可好高骛远,又不能毫无斗志,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朝之而努力。
非211、985的考研之路来得更漫长
在众多的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中,好的专业、有名的导师,往往都深处于这些211、985中。所谓系出名门,参加过考研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本科的出身会更直接的影响到你的考研之路。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本科学校的出身和考研学校的好坏呈正相关。本科学校越好,研究生学校的通过率越高,学校也越好。在研究生的面试中,一般院校的本科生的印象分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哈。211、985最大的优势还在于环境,从优秀人的比例也是大于普通高校的。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时间多了,对自己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说了这么多,诚然,学习靠的是自己,不能把学不好的原因都归结于学校。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好的学校和一个好的氛围以及优质的校友资源都会对孩子人生带来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机会。
因为每个命运都会在环境中崩生出机遇,只是这个机遇,是大是小,是好是坏,一定是和我们相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生在该奋斗的年华,决不能懈怠;在该获取最好的年华决不能苟且将就。年轻的生命就是用来拼搏奋斗的,要做就做最好!
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985、211不值钱?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思维 你都上了985,211,凭什么你还什么都想要?给高三考生的30条建议一、关于科学预防考试焦虑建议1:适度平静。平时个性张扬的学生,在张扬的前提下,可稍平静一些;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当然,都...
高二,我的兵荒马乱文/夏若诗回望中的道路总是惊心动魄。白岩松如是说。可我却以一颗平静的心,不急不缓地摸索到往事的绳,再慢慢地编织。直到把它编成一条好看的辫子.....
高三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尊敬的家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让我代表我们班的6位文化课老师,代表62位同学,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苦来参加我校我班家...
致高考阅卷老师的公开信尊敬的阅卷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炎炎夏日还不辞劳苦地为我们阅卷!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作为刚刚走出考场的2010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对于我们...
哥,不只是一种传说(上篇)――记一位学长高中三年的成长旅程编者按:前一阶段,面对高考只有100天的时间,百日冲刺成了应然之作,其目的很是简单,就是进一步激发高三...
高三学习的四大黄金法则1、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如果把走一百里路看成一件事,那么前面走过的九十里路仅仅是完成了事情的一半。也就是说最后虽然仅有十里路,但承.....
高三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孩子高考,对于一个家庭和社会来说,大家都知道是一件大事。每年的六、七月份,对于有孩子或亲属参加高考的家庭来说,都是一段不寻常的日子。可...
高三毕业典礼主持词(二)第一阶段:集体活动时间:2011年6月2日上午8:50开始地点:学校塑胶运动场我的主持词整理: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高三年级全体老师、亲...
高四,只不过是从头再来Wearearrivingat北京大学东门station.我把双手插进裤兜,走出地铁站。大人们说把手插进裤兜是在装酷,其实对于在孤独中执着...
高考状元透露考场上的十大妙计一、答卷前要浏览试卷考生在答卷前,最好按试卷上题的顺序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试题的数量、试题的类型、试题的难度、试...
中考誓师大会教师发言稿同学们:中考是你们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加油站,她意味着你们的希望,你们的前途,甚至是命运,挑战六月就是挑战命运和未来,如何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考...
写给新高三的同学的暑假学习指南亲爱的同学们:今年的这个暑假不同寻常,因为再开学的时候你们将成为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学期的结束,而应该....
高考百日励志文章《梦想翱翔,才能翱翔》距高考还有107天,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不管面对的是什么困难,都要勇于克服,不能当逃兵。既要有...
高三成功密码:自信又从容赵雪江冬阳的烦恼匆匆太匆匆!还没来得及准备好,时光列车便把冬阳带到了高三。以前,冬阳曾无数次与学哥、学姐们聊起高三紧张、枯燥,又充满挑战...
年级1200名到高考省前十,我哭过无数次,但从没想过放弃文/韩思雨本文作者韩思雨,高中就读于衡水中学,2016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第七名,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
一个中国高中毕业生的自白当我还是小孩子时候,大学毕业生像独角兽般的珍贵,现在他们却像爆米花一样:便宜并且量多。没有什么可惊奇的,想想每年都有百万的新生前赴后继....
高三励志:高三学生要学会提升开心指数人在高三,的确有点累!这句话是出自高三师生、家长的感叹。寒假不足十天,象征性地玩了下,根本就不过瘾,又得风雨兼程地上路。放假...
冲破心灵束缚,超越考试错位作者简介:戴红英,江苏吴江高级中学教科室副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市优秀班主任。2006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江苏省...
高考考前备考六要点高考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资深高三班主任支招高考备战,最后冲刺阶段,考生坚持三原则:少课外(指课外资料)、多课本,少做题、多反思,少繁复、多容易。...
高考励志文章:只需去战斗即使在无尽的黑暗中,我也敢微笑着独自前行。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仍不颓其志者。题记呓语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开篇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