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张瑞敏:从砸冰箱到“砸组织”,他说没有成功的企业
文/清如
【人物名片】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作为海尔的掌舵者,张瑞敏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进化不止,在管理思想和模式上不断创新,引领海尔这艘巨舰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一、质量为王
1984年,第一波创业浪潮兴起,35岁的张瑞敏临危受命,接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这是一个濒临倒闭的“烫手山芋”。
面对员工散漫、生产落后的问题,张瑞敏从头抓起,颁发13条规定,比如“不准迟到早退”、“不准在工作时间喝酒”、“不准打架”等等。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家电商品供不应求,市面上以次充好的产品不胜枚举。然而,张瑞敏却坚守产品质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砸冰箱”。
当时,有一位用户反映海尔的冰箱上有划痕,张瑞敏检查后发现还有76台冰箱有问题。他立刻召开员工大会,让员工亲自砸毁这76台冰箱,震惊业界。
“企业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
正是这种质量意识,让海尔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不仅于1988年斩获冰箱行业第一枚金牌,而且产品销量直线上涨。“这就是所谓的质量溢价,通过质量观念传递,实现高收益。”
二、品牌价值
经过初期的发展,张瑞敏开始调整思路,进行多元化兼并。他一口气兼并了18家企业,进入到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多个行业,初步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家电工业园。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民族企业在海外创业提供了机会。张瑞敏抓住机遇,制定了“出国创牌,而非出口创汇”的战略,为用户提供价值。
这个时期,他大胆实施两个方针,一是在美国南卡建厂,二是购并意大利一家冰箱厂,引发争议。很多人认为海尔这两个举措肯定会失败。
张瑞明却坚持到底,“去美国市场的策略,就是要与狼共舞,就算输了也能学到东西。”
事实证明,张瑞敏的决策是正确的。七年间,海尔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形成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让海尔的品牌价值深入人心。
“在海外我们一直坚持创自己名牌,而不是为名牌代工,今天为止可以看出来,中国家电在世界上占一半,但自有品牌不到3%。这3%里头80%以上都是海尔的。”
三、人单合一
2005年,互联网蓬勃发展,张瑞敏再次抓住机遇,提出“人单合一”的理念,“人”是员工,“单”是用户价值,员工和用户连到一起就是“人单合一”。
“‘人单合一’打破了科层制的钢筋水泥,注重员工价值的最大化,把员工和用户利益结合在一起,让员工从执行者变为创业者。”这种“砸组织”的做法无疑具有颠覆性。
基于这个理念,海尔走上了一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崭新道路。张瑞敏通过实行零库存即需即供战略、建立社区店、建立三专店,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与此同时,张瑞敏积极将这种模式输出到海外。例如,海尔收购美国GE家电之后,运行人单合一模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价值,企业利润实现高速增长。
如今,海尔已经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神话,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白电第一品牌。而这离不开张瑞敏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进化不止的精神。
正如他所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
来源:南财专访
张瑞敏经典语录 张瑞敏经典名言 张瑞敏名言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文/张宏杰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
一见钟情 1946年秋,20岁的李政道进入芝加哥大学后,暗下决心,不在学术上取得成就,不会过早地恋爱、结婚。 李政道入学后,由于他有双份奖学金,便买了一辆二手小...
尹明善:47岁创业的亿万富翁(三)因此,改革二十年来,虽在各行各业中都已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民企巨头,产生了一大批资产达数亿级的富商,甚至,连改革很长时期后才允准民...
沉寂464天,曾两次想自杀,刘国梁凭什么东山再起?文/陌姐01刘国梁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好消息:这个不懂球的胖子,成功当选新一任乒协主席。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从去...
分答创始人姬十三:创业必须找到不断尝试的勇气文/清如【人物名片】嵇晓华,网名姬十三,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姬十三的创业历程就像做实验,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最终得到...
公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立平,他创立的公牛电器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高端开关插座和转换器专业供应商,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年营业额超过6.75亿元。 正如阮丽萍所说,公...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轻时(1919-1927)曾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其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人冲和谦逊的徐悲鸿曾亲自向一个洋学...
许家印:父亲送我的那块梅花表许家印,男,汉族,1958年10月9日出生,河南周口太康县人,中国着名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恒大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广州恒...
蔡文胜:高中未毕业的天使投资人,野心绝不如此1999年,蔡文胜决定去澳洲闯荡。对他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菲律宾5年了,一家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做生意赚过...
1988年,台湾剧作家、导演赖声川带着太太和7岁的大女儿,第一次去印度游玩,他们住在印度北部山上的一个小镇。这儿风景很美,民风也很淳朴,但是一个非常原始落后的小...
IT大佬奋斗史:马云蹬三轮送书,刘强东创业遭女友嫌弃马云,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2岁时,马云买了台袖珍收音机,从此每天听英文广播,对英语开始感兴趣。1...
任正非,44岁两万一千元创下华为1988年,深圳。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
和马云、马化腾并称互联网金融三巨头,6万亿帝国背后的男人文/清如【人物名片】马明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三巨头...
陈士骏:人要永远站在无聊对立面如果你对YouTube这家世界最知名的视频网站有所了解的话,或许你熟知它的创业故事:陈士骏和查德?赫利在旧金山一个朋友家里聚会,曲...
鲁迅逝世后的七十多年来,不同的时代环境赋予了他不同的色彩。近日,尘封50年的许广平手稿本《鲁迅回忆录》面世,还原和纠正了1961年该书出,版时曾被删减和改动的一...
郑耀南:从保安到39亿身家,东莞富豪的商业密码20年前,一个小保安,从老家带了500元到深圳闯荡。现在,他是都市丽人的老板郑耀南,每年营业额达60亿元。20年间...
史玉柱:追逐梦想的巨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不平凡的人。史玉柱和同属他那个时代的企业家一样,敢想也敢做。改革开放的初始,激活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沉睡的梦....
高圆圆:我也需要一场越狱文/柏邦妮她坐在化妆镜前,穿着白色小礼服。用一条黑色大围巾,裹着胸部,严严实实的防止走光。缠绕得恰到好处,让我误以为,那条围巾是礼服的一...
颜躅.安步当车-德育名人小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个隐士名叫颜躅,他颇有才能,不愿从政,甘愿过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齐宣王为...
2010年是王学圻事业大丰收的一年,作为多年荧幕上的老兵,王学圻凭借深厚的生活底蕴,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在王学圻巨大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人最替他高兴,这个人就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