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那道桥的时候,他会站定,扶她一把,两人并肩走上十几步,然后下了桥。再过那道桥的时候,他会站定,扶她一把,两人并肩走上十几步,然后下了桥,再次一前一后地走。互相不说话,然而走得安然。
市场附近的那条街。街角,一株很大的八重樱。树丫重重叠叠的,平日不惹眼,一开起花来,满树的绯红竟热闹出万种风情。走到树下,他站一站,等她赶上来,二人客客气气地说:“再见。”然后他向右拐,进入一条青石板巷,回家。
她则继续往前走,二十几步远近就是她家的米店。女佣人迎上来接过她手中的书包,热情地向拉门里喊一声:“二小姐回家啦!”。
左兵家里迎接他的只有母亲。
左兵的父亲郑孝仁是在中国和日本两地经商的广东人。他在横滨开一间食杂店,专卖中国南货,生意很好,于是就在横滨娶了外室,买下了十六岁的大岛由纪子。二人虽然谈不上感情,但由纪子日本式的温柔顺从较广东老家的两房妻妾要让人舒心得多,所以生活一直很平和。郑孝仁每年在日本住四个月,自从由纪子生下小左兵就住五个月。他在,由纪子穿戴整齐殷勤服侍;他不在,由纪子卸下钗环勤俭度日。
左兵四岁时,广东家中连着催请郑孝仁回去。这一回去就不知怎么再不回来了。日本的生意由管家代做,由纪子每月去账房领一小笔钱,仅够糊口。半年一载才收到信,信上没有称呼,只再三叮嘱好好照料左兵。
到了左兵该上学的年纪,就收到账户转来的一个红包,包里有一叠钱,红纸上写:左兵的学费。
日月如流,转眼左兵十七岁了,在教会中学里是一贯优秀的学生。因为是个中国人,还因为没有父亲,他没少受同学的欺侮,但是他不怕。他虽然瘦然而经打,也会发疯似地还击,渐渐地也就有了名气。
那一次,小林加代在校门口迎住他,说:“放学我们一起走好吗?我一个人走僻静的路,有些怕,拜托了。”其实加代一向是由家中女佣接送的。左兵当时一口就答应下来,觉得有个弱小的日本女孩居然请求自己的保护,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那时候,加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而左兵仍是未谙世事的少年。
每天清晨,左兵走到巷口,远远地就会看见加代在樱树下等着,见了他,微微一笑弯一弯腰,就跟在他的后面走。日久成了习惯。
左兵喜欢下雨天,下雨天加代穿木屐,噼噼啪啪地在身后响着,有板有眼有韵律。雨大了,加代还会半踮着脚,在侧后方举着伞,给他遮一下。左兵喜欢加代那种半羞半喜的样子,觉得女孩子真好玩。
那一年的圣诞节,学校组织晚祷,允许大家穿校服以外的正式服装。左兵一出巷子,眼前竟是一亮:樱树下的加代穿了一件白底织淡淡樱花的和服,红底织银的襁褓,还撑着一把红色油纸伞。
左兵第一次意识到加代有多美,不知怎的就心慌意乱起来,有一种马上想逃的冲动。少年的心啊,真是理不清楚。
1936年底,市面上的流言已经很多,大批华人开始返国。在涌向码头的人潮中,左兵紧随着父亲的管家,觉得自己是一滴水。母亲哀恸地哭着,郑孝仁没有让她一起走,她抓着左兵的衣服,泣不成声。
将近中午船快开的时候,加代突然呜呜咽咽地出现在舱门前。她是临时知道消息的,费了一个上午的周折才找到这里。加代筋疲力尽,她扑跪在左兵面前,只会说一句话:“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
一时间,左兵的心中一片茫然,好像雨中加代的木屐一下下踏在了脑子里,每一下都无限悲凄地重复着:“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
一直到多年以后,左兵才意识到加代说出这句话要有何等的勇气,无望中的坚持,不奢望结果的表白,在最后的时刻不顾一切,清清楚楚地说:“我喜欢你啊。”
日本在左兵的记忆中,便是两个女人,头发凌乱、哀痛欲绝地站在细雨中的码头上,她们互相扶持,呼喊,可是一切都是无声的,背景上,一树重重叠叠的樱花中,静静地如雨下……
然后便是四十九个年头。左兵在中国流亡、读书、工作、娶妻、生子、丧父,历经解放、大跃进、当右派、被平反、添孙、丧妻。和同时代的人们经历着差不多的悲欢,磕磕绊绊,却也没什么值得过多抱怨。
中日建交后,通过红十字会,他知道了母亲的下落:自1938年开始当看护,1946年死于疾病,简简单单,也没什么出于意料之外的事情。倒是时常,他的记忆中会出现一种声音,但是想不起来是什么声音。他老了。
1985年他因一些产权问题回了一次日本。中学时代的老同学去饭店看他,走时留给他一张名片——名片是加代的。于是他终于记起了萦回在脑际的原来是加代的声音,加代扑跪在船舱中央,泪流满面,无限凄绝,无限热烈:“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
他拨了加代家的号码,凭着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已经多年不见了。岁月冲走了许多东西,但是最纯洁的留了下来,那因为缺憾造就的纯净。
没有惊叫、眼泪、叹息、懊悔和掩饰,平平淡淡地,他约她出来喝苶,说:“我回来了,苶社见好吗?”好像他不过昨天才离开,而一切均可以从现在开始。
她说:“好的,但不必喝茶了吧,我实在不愿毁去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你在樱树下等我,我会从你身旁走过,请别认出我……”他答应了。
他们——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电话中平静地相约:“再见,来生再相认,来生吧。”
正是樱花庄严凋落的季节,横滨一株古老的八重樱下,站着一位老人。他穿着租来的黑色结婚礼服,手中一大抱如血的玫瑰,四十九朵,距那个铭心刻骨的时刻,已有四十九年。老人站在如雨飘落的樱花中,向每一个路过的老妇人分发他的红玫瑰,同时微笑着说“谢谢”。
四十九朵,总有一朵是属于她的,不管她现在消瘦还是富态,不管她现在儿孙成行还是独自寂寞,不管她泪眼婆娑还是笑意盈盈,此生此世,总会有一朵花属于她的吧。
老人遵守约定,他不去辨认,只是专心致志地分发着他的花。有的老妇人坦然地接受了,客气地道谢;有的老妇人满怀疑虑,可还是接下了,匆匆走过。
老人信心十足地向每一位老妇人递过红玫瑰。他知道她会从他身边走过;她会认出他,她会取走一朵迟到了半个世纪的花,而来生,他们会凭此相认,一定。
他们都已大龄,是相亲认识的。竟在那样的年龄。遇上了。相爱了。结婚了。两个人守在一起。日子像流动的蜂蜜,有着黏稠的甜。两个人手拉着手买菜,回来的时候择菜洗菜,照着...
清晨,一缕阳光从窗口透进客厅,照到文章脸上,他醒了过来。妻子马伊琍坐在他身旁,正看着他,目光里满是爱惜。她递过两个小红本,说:“这是结婚证。孩子被保姆送到我妈那...
2011年9月,飞碟射击世锦赛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正式开幕,参赛的诸多中国队队员当中,出现了一个观众熟悉的身影——奥运会冠军张山。她戴着墨镜,穿着紧身制服...
一睡意渐渐袭来。她拉了拉被子,掖好被角。刚要睡着,忽听他说了一句:“家里有止疼药吗?”她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过了一会儿,他用胳膊肘碰碰她,又问了一句:“有没有...
晚上参加一场豪华盛宴,各类名流会聚,漂亮的都是女人,涂脂抹粉珠光宝气。现在还时兴社交聚会拟一个主题,这一夜的主题是“品致生活”,不知为什么不写品质生活。 主办方...
1975年5月9日,也就是台湾的“母亲节”那天,台北国鼎川菜厅举行了一场简单却又隆重的婚礼,一身玫瑰红色西装、系着桔黄色花领带的古稀老人,站在司仪的位置,宣布婚...
他推门进来,身上一股刺鼻的酒气扑面而来。她接下他扔过来的西装外套,小心地整理好,挂上衣架。像往常一样倒了一杯白开水,递给他。他没接,示意她放在茶几上。他身体陷进...
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不幸误入魔窟,在短短的4天之内,她遭到了惨绝人寰的“酷刑”,然而,心中有不屈信念的她始终没有屈服。在最后一次被打昏死前,她感到自己快活不下去...
他叫张六君,她叫王朵,他们从小就开始相爱。 高中毕业的时候,王铎家里发生了变化,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 当时张六军家境也很穷,考上了大学。 王铎家决定让王铎嫁...
起初,这不过是一对贫寒伴侣的普通爱情。他在广州的某经济开发区当业务员,而她是某外贸公司的文员,偶尔在一次小聚会认识,一见钟情。两个人都是初恋:逛个街,吃碗拉面,...
1我从小就是个不修边幅、疯疯颠颠的丫头。直到二十好几了,我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一身休闲,素面朝天。就流行的说法,叫裸妆。我的这种裸妆生活很快乐,但因为迟迟未...
每次圣诞节或者情人节什么的,我从不寄望得到先生什么礼物。先生说,这种节日本意是好的,只是给商人利用了。又说,何必为了节日才买东西送来送去呢?凡事但凭一心,心中想...
她出身于贵族世家,十八岁的年龄,如玫瑰一样娇艳欲滴,如蝴蝶一样惹人喜爱。一大群世家子弟围绕左右,为她一颦一笑而痴迷,她只需伸手随便牵一个,这一生便紧紧抓住了富贵...
老李是30年前《为了孩子》杂志创办时的老编辑,已退休多年。先是常和丈夫老杨一起去原籍昆明小住,那里四季如春的气候和便宜的物价,使老李夫妇在几次来来往往后干脆住了...
8月初,伍先生的体检报告出现异常。医生打电话来,约了时间说尽快回去复查。我跟伍先生一起走入医生办公室,才知道他身体里长了一个肿瘤。而且报告显示肿瘤内有血管,所以...
大学毕业后苏小小在省城一家知名广告公司从事行政工作。波澜不惊的生活久而久之透漏出一种空洞,越积越深的寂寞啃着她的心,她的灵魂,无路可寻的时候,她找到了网吧——这...
他在公交车站台上张望着。站台上的人不多,几个妇人,一个踩着半截几乎快要磨平鞋跟的高跟鞋女人,再过去点,就是他。他的存在在这群人里,格外显眼,穿着一身简单的T恤长...
静身材苗条、端庄温柔,又在县级一行政单位上班,工作稳定。因此,追求静的人很多。勇是静的同事。勇出身农村,条件一般,在静的众多追求者中并没有太多优势,但勇追求静的...
文森长得英俊帅气,举止优雅,看起来颇有几分绅士风度,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他是个非常有教养的上等人,其实他的真正身份是个骗子,一个专门以有钱女人为对象的爱情骗子。 ...
那天,只是为了一件琐事,玲子跟丈夫吵得天翻地覆,丈夫摔门就走。玲子觉得很委屈。这三年来,她扮演着一个贤惠妻子的角色。可是,丈夫又给过自己什么呢?玲子右手的无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