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一步步被“舒服”杀死的?
文/美滋滋
半年前,前同事lastday向我告别,问起她离职原因。
她说有一天同事说,刚入职的时候她每天套装加公主裙,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仙女;现在每天T恤加牛仔裤,连妆都不化就跑来上班。
一句玩笑话,让她突然醒悟:“留在这里一切安好,但我已经丢了自己的梦想”。
前辈的一个比喻让我印象深刻:有些安逸就如同窝在沙发里看肥皂剧——舒服,却会因荒废而自责;有些疼痛就如同SPA中心做按摩——难忍,但却神清气爽。
所谓“该不该跳出舒适区”,这怎么算是个问题?简直是道送分题。
舒适区未必真舒服,你只是懒又怕
大部分人愿意蜷缩在舒适区是因为贪恋那一份已经适应的“春光”,但闲适并不代表真舒适。
一位师妹,接受过最好的教育,大二就在创业公司和合伙人拼搏,别的同学还在为考试努力的时候,她就已经参加了高管培训班。
然而即使这样,她仍在纠结父母让他走上公务员体制道路的建议,而不是果断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
按时上下班,单位管三顿饭,不担心被辞退,中午还有时间上个瑜伽课——父母的理由是女孩子能想到的一切按部就班的生活都能在这里实现。
这样的话确实安稳,但是对她来说真的舒适吗?
没完没了的报告,勾心斗角的角逐,阶级分明的关系,事业发展的天花板。事实上,任何一条都足以让热爱自由和挑战的她抓狂。
感情又何尝不是这样。
很多人都有相近的经历:当下的状态已经明显让人不开心,却因为害怕打破既有关系一忍再忍。
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担心转换成本,我们不愿意承认“投资”失败的结局。
于是开始给自己找理由,告诉自己改变的潜在风险和保持现状的益处。不断向朋友倾诉或咨询前辈,给自己找补更多的支持论据。
可现实是,当我们又维系了一段时间后,也许诸多问题仍无一解决,还平添再次浪费时间的痛苦。
没有谁的青春和生命可以随意挥霍,“止损”是下一个投资的开始。
我非常欣赏华裔设计师王薇薇,她可以在63岁时候选择结束23年的婚姻,并且毫无畏惧地公开与花样滑冰冠军的恋情。
王薇薇的外表从不符合我的眼缘,我也不认为牵手小鲜肉是个可以标榜的话题。
然而这个不平凡的女人和她的艺术品却有那么大的魅力,让我一个从青春期就决定不办婚礼的人,能执意憧憬未来拥有一件VERAWANG的婚纱。
很多时候,我们固守的不是舒适,只是懒惰和怯懦。
跳出舒适区,你只会更快乐
当你勇敢地走出那一步,你会发现自己有多快乐。
一位好友让我深有感触。
大学时她曾是人大经院的前十名,毕业后在埃森哲咨询顺风顺水做了一年。当她终于发现自己不能忍受一辈子做这个工作时,选择去继续读书,用一年的薪水维系自己申请期间的费用。现在她已经在欧洲读了两年舞蹈和人类学。
上一次见她时,她还沉浸在巨大的“改变”带来的异地和经济负担所导致的失恋中,郁郁寡欢。前几天微信,她开心地说终于在异乡找到了自己的“小钱学森”,因为她从小就有一个“蒋英”梦。
看到她朋友圈的笑脸,不必问哪一种生活更甜蜜。
客户公司的总部律师毕业于斯坦福,曾在清华和麻省理工读了八年的工科,是个彻彻底底的美女工程师。随后偶然原因又读了三年法学博士。
比起凑齐名校的学位证书的光环,放弃八年工科的胜利成果更需要破例。问及算不算时间浪费,她说,“做律师让我感到快乐,之前的八年学习让我有深耕知识产权和产品领域的能力。”
《晓松奇谈》中讲到,在白衣飘飘的九十年代,男孩子有一张外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那时的郑钧却放弃了出国读书的机会,决定在一间破屋里开启摇滚梦想。
也许你会说,上面成功的例子属于幸存者偏差,有多少人“改变”之后遭遇的是挫败。
的确,改变有风险,失败可能是事实——但他们也许会后悔,却绝不会遗憾。
体验是为了认知,最终还是要找到归宿
曾经我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最难的选择;去干一切艰难和富有挑战的事情就能做到所谓的自我实现。
但我逐渐发现,阅尽千帆的真实目的不是满足于“体验”的形式,而是要尝试认知自我。
北大光华教授JeffreyTowson曾在冲动下结束了令人艳羡的咨询工作,搬到中东为阿尔瓦利德王子工作。他说,“我不在乎我要去世界的哪个角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但要做喜欢的,要为精英中的精英工作。”
因为热爱,亦因为擅长,当初几个月的项目变成了如今九年的坚持。
读过彼得巴菲特的《做你自己》一书,除了对股神小儿子选择做音乐人的心路有所触动外,印象深刻的还是书中讲述的一个人在转换了几十份职业后才确定自己的挚爱。
然而这一切都不算糟糕,因为所有的经历既是认识世界,也是邂逅更好的自己。
台大教授叶炳成在刚刚结束的学校毕业典礼中,分享了求学时被同学嫌弃生活贫乏的经历后反思:
“我把思绪整个沉淀下来,开始对时间看得不是那么功利,开始也意识到让自己变的丰富,是我未来成功的重要条件。于是在那五年中,我没试过的事情就尽量去试、去玩、去学。”
最近陆陆续续和很多创业者沟通,总好奇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因为单纯的兴趣很难维系一家企业熬过创业公司的平均寿命。
一家很棒的初创公司CEO告诉我,“除了责任感本身的驱动外,去处理各种问题,和各种人打交道,让公司、产品、团队一切都从无到有,这种感觉是会上瘾的。”
巴菲特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建议:在你的一生中,你应当做你热爱的事情。
如果你做的是你热爱的事情,那你的效率会更高,并且在你的一生中你不会有一天将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
令人羡慕的成功只有一种——以自己热爱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奋斗,凭什么过上舒服生活 年轻人哪,不能太舒服了 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成功的程度职场上从不怕淘汰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文/张良计1与其拼经验,不如拼洞察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说起来有10年工作经验,但实际上他只是把1年的经验重复使用了...
你有终生就业力吗?文/旷文琪你是一位专业人士吗?你认为你够专业,就可以一辈子无忧无虑吗?如果你的答案为是,请试想以下问题:如果你所在的产业突然发生巨变,你必须面...
每天拿出来2小时浪费徐老板常说:计量只是个工具。他别的话我都听,唯独这句话,我当耳旁风。因为我计量学得不好。大学时,我每次六级挂掉,都有人对我说:英语只是个工具...
美国福特公司是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知名汽车公司,它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独占鳌头,甚至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然而,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
一次,日本和美国两家贸易公司要谈判一项投资较大的长期合作项目。美国人很想尽快达成协议,于是,在第一次谈判时就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日本人却只是在那里记笔记,...
知乎网超万赞好文:被传销洗脑又逃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文/知乎说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他是西安交大金融系毕业的,大三的时候为了帮一个网友的忙,去了东莞,没想到被骗进...
记住客户的名字文/成杰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话浯不是称赞对方如何貌美如花、如何天生丽质,而是当众叫出他的名字,让他知道你记得他。对一个人来说,名字就是他的第一....
学会以下潜规则,让你的事业顺风顺水大凡成功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明白这一点。他们读懂了社会的本质和人际交往的潜规则,知道对方需要什么,知道对方脑子里在想什么。生容....
一日,释迦牟尼坐禅,探寻生命的深意。 他意识到了。 然后他问周围的弟子:“生活怎么样?” 弟子一说,就回答说:“几十年。”释迦牟尼摇头。 另一名弟子想了想,...
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文/汤木我的一个堂弟大学毕业一年了,工作换了四份,最近又离职了。而在这一年中间,他还休息了两个月。我惊讶于他换工作的频繁,他气愤地说,...
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合理性堪称标本。12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和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收了三位股东:、许、陈一...
别拿体制说事,你要有随时离开的本事文/姜郁桐01早些天,在微信群里有人问起,大家觉得考公务员怎么样?就是这么安静的一问,原本静如一潭死水的群,一下子炸开了锅,比...
在北京年过三十买不起车房的男人是很失败的文/Lorraine月薪六千,在北京四环内租个小卧室要2000,水电网费每月500,吃饭每月1500,车费每月不打车的话...
在日本,“泰佳”牌热水瓶已长期占据了日本热水瓶市
职场寓言五则文/余可及一、知了和蜜蜂清风微拂,绿树轻摇,一只知了在树上响亮地叫着。有个行人走路热了,来到树下歇息,凉爽之余,赞道:知了声如雨,真美啊。知了在树上...
你还在跳槽,是因为你不懂这5招文/东成西九(简书作者)2017年希望职场的朋友们把时间用在提升能力上,而不是用在跳槽上。001小刘是国内211高校的毕业生,学的...
有一年元旦,山东大学门口,一位老太太在卖自己的两大筐苹果,因为天很冷,买的人很少。 恰巧一位刚刚开完市场营销讲座的教授见此情形,就帮老太太出主意。 他走到附近商...
这些职场经验可谓是秘籍了新员工是每个职场人士必经的阶段,它可能精彩,可能难熬。相信每一个经过职场初级阶段的人都深有体会。我们特地搜集整理了一些职场老鸟的经...
我用24次离职,换来6条血一样的教训文/周冲的影像声色我是2014年毕业的。毕业之后,以为年轻,有的是任性资本,也有的是发展可能,结果频繁跳槽,稍有不顺就辞职。...
低学历的人,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值钱文/李清浅01朋友艳子是一家公司的HR,今天她和我聊了聊最近单位招聘的事。她在一家珠宝公司上班,单位一直长期招聘学徒,长期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