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班后4小时,没法改变你的人生?

文/古典
“周三下午 5:30″,电脑屏幕右上角显示。
你从无聊工作里深吸一口气,喝一口水。
告诉自己,还有30分钟——
然后……
开始自己想要的人生!
下班后的你会读1小时书,然后学一门手绘课,还会写写文章。
在自己的爱好里,你会完全变成另一个人。
也许再过几天,你甚至可以开个自己的公众号,然后成为这个领域的小IP。
白天为了生存打拼,所幸还有晚上的梦想。
“下班后的4小时,决定你的人生!”
挤地铁、穿人海,你回到家里。
含着这口热烈的鸡血,和疲倦做斗争。
你一定听过很多下班后2小时/4小时能改变人生的故事——有人通过这个读了100本书、成为微信大号、成为自由讲师、成为著名IP、开始一段全新人生……
对啊!下班后4小时,拿来学习、读书,发展个斜杠,肯定比刷剧和吃吃喝喝强。但是坦诚说,仅仅依靠这4小时,很难改变自己的人生。
因为第二天一早,大部分人还是需要面对一份你也许不太喜欢,每天占据你8小时的工作。
再美好再充实的下班4小时,也抗不过一个操蛋工作天天打击消磨你。这样一天累下来,要强打精神的4小时突围出一个全新的未来——很难看到希望。
所以每隔段时间,你就被激励一次;再过几天,你就又热情消退,实在没有了精力。
你会对自己说——也许这个方向不对呢?再换一个?
换几个以后,你彻底放弃了什么改变人生的想法——对了,生活大爆炸第十季昨天出新的了,下下来看看。
人们之所以相信“下班4小时改变人生”,往往有下面一个或者多个假设:
只有下班后是自己的时间,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只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改变人生;
这些事情集中做,效果才会更好;
这些假设连起来,也许有人还能推出第四个假设:
如果我下班后4小时做好了就能改变人生,那上班就不是太重要了。
其实不然。
1、上班的8小时,最有资源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一个朋友肖,长得像缩水版的罗大佑,所以自绝了做培训师的这条路,立志做一个生涯咨询师。
普通人这么想,就努力的上班工作,下班找个平台,发文章做个人品牌,然后接咨询,从100元收起,慢慢熬个2年,到1000元。
他的做法不同。
作为一名销售,他首先把自己的每个销售都做成了半个咨询——和每一个打电话来的人谈自己的职业发展,从中获得咨询的经验,也增加客户信任度——“一个销售都这么懂啊,产品估计挺靠谱”。
在公司还有很多咨询师,他有很多机会向他们请教,向高手学习,速度也快很多。
更有趣的是,上班结识的很多客户,成为他下班写作的来源——通过了解和访问不同的行业的高管,他的文字也源源不绝……
公司愿意吗?
愿意啊。销售额在上升,在传播自己品牌,也在传播公司的品牌。这是个双赢。
发现没有,这种模式比下班后单独搞咨询,速度快很多。
因为咨询除了需要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和名气,更重要的核心能力是一种“能通过交流助人发展的”沟通能力。如果你只在咨询中练习——刚入门的咨询师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案例,为了这个宁愿花钱去实习——机会很少,速度很慢。
但其实这种发展型沟通的能力在咨询中能练习,在销售、汇报、交流、协作、采访……也都有练习的机会。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上班时候练习呢?
一旦你意识到,所有能改变你人生的工作、生活和机会,都意味着某种底层核心能力的提升,而这种底层核心能力处处有练习机会,你就几乎能在所有的白天工作里找到修炼这个能力的机会。
在下班培养梦想,在工作中练梦想——这会让技能发展更快。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式让未来的梦想和现在的工作搭接起来,形成正循环。
很多人的模式是:
不喜欢上班,就单独搞一个未来,弥补下自己痛苦的生活——上班痛苦赚钱买自由,下班用自由买快乐缓一缓,第二天继续痛苦上班赚钱……
这样的痛苦如钟摆,永无止境。
其实——
兴趣的玩法是:兴趣→能力
工作的玩法是:已有能力→收益
梦想的玩法是:兴趣→能力→收益
从这个角度看,梦想和工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因果关系。梦想是一份你喜欢的,还没有孵化出来的工作,孵化他需要持续的热情投入与回报——单独在下班后4小时,很难走通闭环。我们参加各种在线社群,各种打卡签到鼓励,也就是为了获得这个持续的力量。
其实你忽略了,工作场所就是个特别好的反馈系统。
一旦你开始培养一个新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视觉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讲故事的能力……你都应该寻找这些能力在真实职业中的应用和兑现方式。做的不好,有人给你回应,做的好,有人给你鼓励。
而且因为你本来能力就足够,所以做砸了也不会太受打击。
只有当你清晰的看到下班后的投入,在工作中兑现出来价值,你才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愿意继续投入。
这种坚持不是毅力的结果,而是设计的结果。与其下班后搞梦想,不如直接上班的时候练习梦想。
把下班后4小时融合入工作
上下班分离的策略会让上班下班都痛苦,而最好的方式是整合两者——让新的能力在汇入老的工作,获得新收益,最后强化新方向——让下班4小时的改变,慢慢,一步步蔓延到你的上班8小时中去,乃至发展成整体的改变。
在下班培养梦想,在工作中练梦想——也是个让改变更持续的策略。
“整合梦想与工作”的优势在于:
精力更多:
上班时间更长,精力更多。不管你主观意愿如何,这都是你一天里面最有精力的一段。等你回到家再挤出4小时,精力往往就不够用了。
机会更多:
工作里的资源多,你的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其实都在工作中。如果你的梦想最后要兑现,不妨从你资源最大的地方开始思考。
收益最大:
单独的能力一开始很不好兑现,但是整合起来很有用——好的演讲能力也许能让团队士气一振拿下销售目标 ,好的写作能力也许能让一个产品爆发——把你的小能力点缀在原来的能力系统上,整体打包出售,价值更高。
你肯定刷过我家赵星童鞋(ID: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写的《下班后2小时,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其实赵星恰恰是个极其努力的整合型选手。她晚上读书,白天工作输出;白天的经历,晚上写文输出——她写作为她带来了名声和影响力,名声为她提供更好的平台,而平台也反过来放大她的影响力——
她的人生改变,就是从下班后2小时,到上班8小时,到整个人生的。
2、梦想可以在工作里练习,反过来说——工作也是为梦想的一种练习
即使有天你完全进入你的人生梦想,也需要很多很多非梦想以外的能力,这些能力在现在工作里,都可以得到锻炼。
假如你的工作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在《比「自由职业者」更酷的,是「自由职业态」》一文里说过,自由职业者除了自己的一门手艺,还要有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营销能力、基础的商务谈判能力、基础的财务能力……而所有这些能力,都能在你今天的工作中获得。
就如乌拉喵在她的简书文章里所说:
一个上班时拖拖拉拉的人会在下班后鸡血满满地学英语吗?
一个上班时溜号偷懒的人会在下班后去健身房挥汗如雨吗?
一个上班时开会走神的人会在下班后认真读书记读书笔记吗?
如果你在工作中就没有全身心投入,在下班后难道就不会三心二意吗?
在没有任何约束和督促的环境里,你真的觉得你会比工作时更高效吗?
凭什么你认为这段婚姻不幸福,就坚信你现在搞的这个小三能和你天长地久?
未来支持你梦想的能力,都是现在上班的时候练出来的。
很难想象一个自我管理不好、不懂得说话、缺乏基础商务能力的人,会在下班以后突然变成一个自律、八面玲珑又懂得经营自己的人。因为这些也都是“底层核心能力”,它们在支持你的人生改变。
工作还能培养一种更重要的底层能力——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到80分的能力。
即使是你最热爱的工作,也至少有30%你不那么喜欢的部分。当各自优秀的地方没法比,但是差的地方是看得出来的,这个时候,谁能做到80分,谁就赢了。
把手头不喜欢的事情全力做好,让身边认识你的人更加喜欢你,本身就是一种梦想练习,等梦想砸过来,你才能HOLD得住他不好的一面。
最可悲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有了机会。你根本抓不住,因为你没有准备。
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每天坚持五点半下班,这种效率,能帮她实现任何想要的梦想。一个人是从成功走向成功,而不是从失败的工作走向成功的。
近年创业界流行“创二代”的说法:
从BAT出来的做互联网,从央视、湖南卫视出来的做节目、《中国企业家》出来的做内容,从新东方出来的做教育……
他们现在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之前在自己工作中一直在做梦想练习。
3、成长不是集中突击,是个生活方式
拿我减重举例子。从开年到现在,从 85-78公斤,体重一共轻了7公斤,身体很多指标——新陈代谢、脂肪率、内脏脂肪率也逐渐恢复正常。更重要的是,我没有高强度的运动,没有了痛苦的节食,用了一种很自然舒服的方式。
我曾是个自虐爱好者,周六日骑行80公里,或者山里驴行2天,常有的事。虽然折腾一次能轻很多,过几天又回去了。
后来认识了做健康管理的飞鱼,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以前专门抽出1小时的狂虐自己的方法无效——减重是24小时的,核心是一套好的健康习惯,要饮食观、运动观、作息观三观统一。
按照某个配比来饮食,每天喝足够的水,和充足的睡眠(这个还没有搞好啊……),然后才是恰当的肌肉训练(提高新陈代谢),然后是正确的身体姿态。
做到前面3个,即使没有集中的大体力运动,体重也就自然降下来。而做到后面两个,身体会保持好的状态,不反弹。习惯好了,吃饭睡觉喝水,走路端坐,24小时都在瘦。不用每天专门花时间专门出去健身。
这个想法对我启发很大——成长其实也是24小时的,自自然然的生活方式。这个状态应该横跨上下班,蔓延工作与生活。就不是大半夜坚持2小时的事。
最好的成长方式,不是晚上加班突击2小时,而是在某一个领域整体加速你思想的新陈代谢率——晚上学习新知,白天8小时时时刻刻找机会刻意训练。
所以,重新审视关于上下班努力的假设,你是不是有所改观?
上班其实也可以有机会训练自己想做的事;
即使上班没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在锻炼未来自我实现的能力;
与其非要在下班后集中突击,其实平时做训练,效果会更好;
下班4小时重要 ,但上班8小时更要珍惜——如果你能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这两个东西就是一件事。
所以:
精力、资源、平台和价值都更大的8小时,才应该是你梦想修炼场。
当然,你也需要下班后的4小时为自己注入新知、设定训练方向,以及提醒自己常常刷这篇文章。
如何重新整合工作与梦想
形成闭环,让未来蔓延?
下面提供几个思考题,请认真的重新思考这事儿:
什么是我的梦想工作的核心底层能力?
如果请教这个领域的高手,他们会认为是什么能力?
这个能力能在你平时工作里,什么环节有机会应用?
这个能力和你现在哪些能力组合起来,会非常牛逼?
工作中有哪些资源是可以反哺你的梦想的?
下一步你会做什么?
仔细想想每一个问题,在评论区尝试回答这些问题,作为自己输出倒逼输入的练习。
我选择在下班后这个点发这篇文章,就是知道你“想着以后找个安静的时候再认真想!”——估计就再也没有以后了。
作者简介:古典,著名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橙子学院创始人。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公众号: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
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了你的一生 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下班,晚走10分钟决定你的命运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说话的高手文/宗宁很多人都会夸我说,你的文笔真好啊,其实呢,我的口才比文笔还好一点,当年上大学拿过河北省的辩论赛冠军和全系列的最佳辩手。写文....

我凭什么要相信你?文/咪蒙除了哭,她什么也不会。你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机会?上周收到一封邮件。是来应聘我们实习生的。最近我的公司在招实习生,她是在简历环节就被刷....

一个实习生的哭泣文/一只不爱爬树的考拉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还是没有结果?因为你将精力都用在了保持努力的样子和纠结没有结果上面,而不是关注理解吸收知识和改善工作...

无论你是领导还是下属,都要学会这12条1.说话要用脑子,做事慎言,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

凭什么你的年薪,只是别人的月薪?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够证明自己的基因,只是它一直隐藏在我们的内心,等待挖掘。谁都渴望走进内心,重要是怎样去到达。对世界,天生...

最好的回报,便是投资你自己文/Lori不是萝莉出来工作一段时间不难发现,职场里的一些人,并没有因为工作年限的增长而获得更好的机会,更别说出任CEO,迎娶白富美,...

为什么你的工作总是越做越不开心?文/桂公子昨天,室友小冰加班到凌晨才回的家,已经是这个礼拜第五天加班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晚。从中旬开始,她几乎每天都无法准时下班,...

只有具备如下五个能力,你才能叱咤职场很多人说混职场很难、很累,不知如何做才能在职场上如履平地和青云直上?很想找到这样的方法或成功的特质,我就结合十多年的职场管....

一位企业家请罗振宇吃饭。羅振宇到了这家宾馆后,看到这么高档,挺兴奋的,见了这位企业家就说:“哎呀,这么破费啊?”“我听过你的演讲,受益匪浅。”“那我可是要收门票...

职场话外音,你听懂了吗?文/严珏在职场,领导跟你说的话,如果你单纯地理解为字面意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有些话,你得学会听话外音,这才是领导要表达的意思。做好了就...

10个价值百万的职场经验乔布斯说过:我以前觉得一个好员工能顶5个普通员工,后来发现我错了,一个好员工能顶50个。这并不是说一个好员工能干50个人的活儿,而是他能...

必须暗自努力,才能称心如意文/丹尼尔这世界,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管你是否这么认为,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也许你会反驳说,世界上有很多富二代、官二代等等,拥...

哪行都有压力,没有谁能真正无忧无虑文/夏与至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在一次聚会中,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聊了起来。谈到彼此的近况,大家都在一个劲地抱怨自....

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文/杨熹文一个二十三岁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给我留言,每个字都能听得到委屈,姐姐,我在一家公司做文员,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做得特别用心...

不要忙着挤进别人的圈子文/三月弯钩表妹今年刚毕业,进入职场刚刚一个月。昨天给我发信息说,姐,职场的人际关系那么难吗?为什么我怎么努力,都没法跟她们亲近,总是像是...

你赢了工作,丢了生活,又如何?文/谢可慧和M小姐约在江南的梅雨季节,躲雨的人比外出的人多,连昔日熙熙攘攘的咖啡店,也没有那么多人。她说,想和我聊聊。M小姐是我十...

“在我眼里,根本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伪装下的聪明的问题。”AMS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沃尔夫经常这么说。AMS是一家为表演艺术提供建议的知名咨询公司。每当史蒂...

忙起来多好,因为闲下来更累文/李尚龙1我去过东北的一个地方看朋友,很久没有去那么偏僻的小山村,两个半小时的飞机后,又坐了两三个小时的汽车,一路颠簸。跟出租车师傅...

三招助你轻松入职场文/刘伟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想很快适应工作,创造不错的业绩,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不是感到工作不适应,就是感觉和同事不好相处,自然谈不上施展才...

唯有敬业,方能立业文/沐心1我常去的理发店,有一位洗头的小哥。每次碰到他给我洗头发,我的心里都有一点抗拒。因为,他在洗头的过程中,并不怎么用心。虽然并不是直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