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0人浏览日期:2021-11-30 03:07:36
  

呆若木鸡的故事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 (shěng)子帮他训鸡。

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béng)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注音】dāi ruò mù jī

【出处】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解释】呆:发傻;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不是骄气,不是盛气,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敛。形容人因恐惧或惊吓而愣住的样子,就像木头做的鸡,一动不动。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本意为褒义,现多用于贬义

【近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反义词】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泼可爱、大智若愚

【年代】古代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土豆阿莫的故事一群出谋献策的人一错罚三年谁可以称得上三国正史中第一名将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语故事带有寓言故事弓的主人桓帝与灵帝究竟如何造就了三国乱局老祖父和孙子羊质虎皮的故事做鬼也风流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曹操的三次致命失误实力上拥有优势的曹操怎么灭不了刘备孙权宝镜异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为何抹黑吕布狠点没什么不好鬼母情深被箭射伤的鸟临时抱佛脚的故事养母兄弟的另一种诠释徐敬业火中脱脸聊斋故事之女鬼索命最后一张抗曹大旗 陈留贵族高干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山野奇谈 第十口棺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牵回巨人革律翁的牛群乌鸦告狐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