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年轻时曾当过电工。他的朋友亨利做了一架自动接收机,却不大好使。一天晚上,亨利请爱迪生去他的实验室看看。
亨利一个人走进黑洞洞的小屋里,刚要去点燃吊花板上的煤油灯时,突然一声枪响,亨利应声倒地。爱迪生立刻冲进屋去,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
这时,亨利的妻子以及同他们住在一起的亨利的堂弟闻声跑了过来。看见离尸体四五米处的柱子下,有支手枪落在地上,他们就去叫来警察,把爱迪生作为杀人犯给上了手铐。
爱迪生指着小屋中央竖立的一根圆柱说:“警察先生,我没杀人。枪弹是从柱子那个方向发射的。你瞧,柱子上面还敲了个大钩钉,还有被火药烧焦的痕迹。手枪一定是挂在那个钉子上的。”
警察便把手枪挂在那个钩钉上,发现这支枪的枪口正好可以对着去点煤油灯的亨利的脊背;钉在柱子正中的钉子,也正巧是在手枪的扳机前面。
“可是,是谁扣动扳机的呢?”警察疑惑地问爱迪生,“小屋里只有你一个人,总不能说手枪是自动发射的吧!”
爱迪生把圆柱仔细地看了看,发觉离手枪仅一厘米左右的柱子上,埋着一块铁片,而且还接上了电线,电线顺着圆柱延伸到天花板和地下,被一块薄板覆盖着,不易觉察,爱迪生叫警察把那块铁片卸下来。
警察从工具箱里找出橇棒,向铁片走去。这时,亨利的堂弟站在柱子前阻挡道:“要是把那块铁片拿下来,柱子会断的。”
爱迪生用身体将他撞了一下,那堂弟摔倒在地。“警察先生,他就是杀人犯!”爱迪生说着,就用那双不自由的手,从警察那里接过撬棒,取出埋
在柱下的铁片。只见铁片上绕着线圈,线圈上的软线沿着柱子伸向顶楼和煤油灯下的地板。“瞧,他竟想出这样的坏主意来让手枪发射。”
爱迪生告诉警察,埋在柱子下的铁片是块电磁石,线圈的架线伸向煤油灯下的地板,进而连接藏在顶楼的蓄电池上,亨利为了点煤油灯而站在灯下
时,由于藏在地板下面的开关启动,接通了蓄电池的电流,铁片就变成了强有力的磁石。由于磁石的作用,挂在钉子上的手枪的枪口被拉引了过来,扳动挂在前面钉子上的扳机,子弹就从手枪中发射出来。同时,发射的反作用力使手枪脱离钉子而掉在地上。原来,亨利的堂弟按照亨利在点燃吊在天花板上那盏油灯的时候惯常所站的位置,事先把手枪瞄准好,子弹出膛,亨利也就被射中了。
警察弄清了是非,把亨利的堂弟带上了法庭。
25岁时,他由于学历低,没技术,在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公司里做装卸工,月工资只有600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了成功大师陈安
陈景润,福建闽侯人,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在圆内整点、球内整点、华林问题、三维除数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他的《
无论时光流逝、地位变迁,他从未忘记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哪怕是败军之将,在他心里依然是英雄。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二战中最
如何才能让别人依赖你,并听命于你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感到需要你,或是少了你,他的计划就无法运作,他的生活就难以正常进
1999年的春夏之交,我找到了张艺谋妈妈家。张妈妈沏好了茶,递给我一张名片。名片正面印着: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皮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
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自小生长在贫民窟里,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
一、创建最早的革命军事学校 中国最早的革命军事学校,是 孙中山 先生于1903年8月在东京创立的青山军事学校。 1900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发动了...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当他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有一个小男孩,在创收 小学的时候,是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坏孩子,因为他总是在课堂上搞一些恶作剧,使老师出丑,课下又常常欺负
有资料记载, 孙中山 先生的祖籍是在河源市的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村,在紫金有一个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 孙中山 先生祖籍紫金之说虽有争议,但亦...
孟浩然,40岁出头,长期失业在家,以写诗自娱。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终于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家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有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一天,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
清朝乾隆年间,皇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纪晓岚,能诗善文,通晓经史,生性诙谐,在官场上足智多谋,而且在我国谜史上占有一席
鲁迅到37岁时仍是无名小卒 少年的不幸,让鲁迅遭受了很大的心灵创伤,他到日本留学后,决定学医,希望学成之后,可以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病,战争时...
刘文典(1889年~1958年),原名文聪,字叔雅。安徽合肥人。国学大师,善治庄子;教育家,曾担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生性狂傲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横刀夺爱,不顾朋友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少年朋友熟悉的谚语。这条谚语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同时也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赋予了高度
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他的部队在一个无比荒凉土地上的小镇当中作战,当时他意外地与他的军队脱离时,一群俄国哥萨克人盯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