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卒于1973年。作为一个画家,他画风多变,数量充沛,在20世纪旁出无人。
1904年,他才二十出头,只身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年轻的他发脚不齐,头发油亮可鉴。他很严肃,但微微翘起的嘴角更多的是笑意。他的眼神里蓄满生命的汁水,他还是一株青绿的嫩芽,未经风雨,整装待发,对人世有好奇,对人生有自信。
到了1917年,毕加索已过而立之年,他已经开始探索立体主义,并小有成就,举办过一两次画展。他端正地坐在蒙有窗帘的室内,衣冠楚楚,发线泾渭分明,梳理得妥妥帖帖。他的标志性的大鼻子闪闪发亮,盘踞在脸中央,象征着他试图融入社会人生却不很顺利。每一个人都需要调整适应,才能与社会人生相安无事,天才绝世如毕加索也不例外。他的嘴唇因爱情更加柔软多情,嘴巴略张,似乎有表达的冲动,也好像还有动摇——因为他对未来有了期许,而未来并不确定。十多年前,他不会动摇,因为任何可能都是未来,反而无所谓。他的眼神是一潭绿阴覆盖之下的水面,轻微地慌张摇动,思索,探寻,也等待安慰与鼓励。
最后一张肖像摄于他的晚年,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的。他老了,秃了头,额头和面颊上有深深的皱纹,但他从未如此迷人过。他的眼睛陷得更深,但强烈聚光,直视人心。他已看得太多。他的嘴角较壮年有些许干瘪,但坚定地抿住。他已表达太多。如今的他不轻易发言,因为他太熟悉社会,一说,就是至理名言。即使是他的大鼻子,也因个性鲜明的目光和嘴角,突兀的轮廓神奇地改善了。他的脸是和谐的。他想做的已经做了,他的心是平和的。他甚至恢复了儿时的顽皮,他说:“你们期望我告诉你们什么是艺术。如果我知道,我将据为己有。”
——这多像每一位凡夫俗子的人生演义啊。年轻时自信快乐,中年妥协而获得成就,晚年则可从心所欲,东方的孔子几千年前就曾总结过的人生规律。即使为毕加索,也不过是这样的人生轨迹,想来让人心灰意懒,又不免在阳光里伸个懒腰,不管怎样生活,都很好,都很好。
张怡宁四五岁的时候,正赶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爱上排球的她就在家里挂了个气球苦练晴空霹雳。妈妈见女儿如此好动
出车祸后,苏菲变成了聋子,她听不到任何声音。她不明白,为什么她一个小小的吉他手,爱音乐,爱世界,却被上帝无情的抛上一
1938年的冬天,一位16岁的英俊少年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他雄心勃勃地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让全世界人都为他喝彩的舞蹈
鲜花与掌声从来都被年轻人全力追逐,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的周星驰也不例外,中学时期就梦想有一天能主演一部电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
感谢上帝给了我这样一位精通的观测者。这8分绝不敢忽视,我决心从这里打开缺口,改革以往所有的体系。 他是个早产儿,只在母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朱德任总司令。他率部在华北太行山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指挥八路军奋勇杀敌,与...
一个美国女孩,1984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从小就痴迷冰雪。她7岁开始学习滑雪,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天赋,于是梦想成为世界级的滑雪运动员。13岁时,为了有...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平鲁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
(1860-1937)(英)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他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现安格斯郡)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1882年在爱
美国旅馆业大亨希尔顿13岁那年发生了一件极平常的小事,但这件小事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记忆中,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天夜晚
距今150多年前,一位虽不能说听不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
顺子是家里的老二,钢琴家妈妈在计程车上生下了她,前后只用了20分钟,特别顺利,于是爷爷便给她起了个乳名叫小顺。顺子说,自己
1954年9月14日,李敖走进台湾大学校园,19岁的他抬头看蓝天白云,左顾右盼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台湾大学校园的美景立刻抓住了
当亚历山大过世时,他告诉他的首相说:当你扛着我的身体经过市街时,请将我的手放在棺材的外面。他们都感到很疑惑,说:为了
杨振宁青年时期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1946年,杨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窜。仅
她5岁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播放《天鹅湖》,就模仿电视里的演员将自己的足尖立起,仿佛她就是舞台上那只优美的白天鹅,年幼的她哪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