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 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窦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 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 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然后就逃跑了。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燕山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随之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燕山又梦见自己的父亲。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题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当他醒来,发现也是一个梦。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来,他果然有五个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他的长子名仪,在后晋时 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后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次子名俨,也是后晋进士,历仕汉、周, 宋初任礼部侍郎。三子名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窦偁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是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当时人们美称他们为 “窦氏五龙”。当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窦禹钧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最 后,窦禹钧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无病而卒。
【注音】wǔ zǐ dēng kē
【出处】《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解释】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用法】主谓式
【年代】古代
【俗称】状元中,有5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先比较相同点数的数字大小,5个红4最大,其他按数字顺序,如果相同点数的数字一样,则比较后面的点数大小,点数大者胜。
故事中窦禹钧的五个儿子全都考取了功名,希望小朋友们也能拥有自己的梦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怎样的未来,并为之努力,梦想实现的那天,所有人都会为你欢呼。现在你要做的,便是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不欺暗室的成语故事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时蒲国人,生活的时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优秀的人。“卫地多君...
指雁为羹的成语故事 元·宋方壶《醉花阴·雪浪银涛套·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明 朱有炖《半夜朝元》第一折:“假相期不志诚,恰便...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
中饱私囊的成语故事 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 临行前,税官问赵简子: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 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
死而不朽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 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
夸父追日的故事简介 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
博而不精的故事 “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东汉著名...
铁杵磨针的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
邯郸学步的故事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郑国较弱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汗牛充栋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当时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孔子说“春秋以义”...
箪食壶浆的故事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
曲尽其妙的成语故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出身于三国东吴的世族大家庭,祖父当过丞相,父亲当过大司马。 晋朝建立后,他与弟弟陆云一起到京城洛阳,两人的文章倾倒了当时的士...
以古非今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席,庆贺自己寿辰,六十位博士前来拜寿。酒宴开始以后,远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
捕风捉影的成语故事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
门可罗雀的成语故事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经为汉武帝手下的、两位大臣合写了”一篇传记,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郑庄。 汲黯,字长 孺,濮阳人,景帝时,曾...
越俎代庖的故事 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
带马字的成语故事1、【犬马之劳】成语故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赵普年事已高,调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诗为他辞行,赵普手捧诗稿潸然泪下,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