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贪官,非常喜欢鸟类,于是就养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十分乖巧,很讨贪官的喜爱,贪官每天都把鹦鹉抱在怀里,教他说话,渐渐的这只鹦鹉开始学会说话。
一天,贪官在朝堂上开完晨会,回到家中数落皇上的不是,刚好被鹦鹉听了去,鹦鹉把贪官说的话都一字不落的记了下来。
皇上微服私访来到贪官家做客,鹦鹉一看是皇上,就把贪官说的所有坏话都讲了出来,皇上知道了贪官的私心,重罪把他关进大牢,并封赏了那只鹦鹉。
其实皇上早就想收拾那个贪官了,只不过是没有证据,多亏了这只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总会败露的,所以不要做坏事。当然也不要学贪官的这只鹦鹉,虽然它在关键的时候起了作用,但是一味地模仿别人,也会招人讨厌的。要学会做自己,有自己的主见。
玩物丧志的故事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
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
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魏惠王看到商鞅把秦国变强大了起来,于是也学秦孝公的样,想找一个像商鞅那样的人才。那时候,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军事奇才鬼谷子为师,一...
应对如流的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徐勉做中书侍郎,梁武帝萧衍即位后,他提升为尚书右丞,掌管国家的行政与军政大权,他经常是早晚都不能休息,一两月才回一次家,他熟悉文...
贪小失大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
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 荆州被刘备所占,东吴大将周瑜便一心想夺回荆州。他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
心腹之患的故事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
自相矛盾的故事 从前, 楚国有一个人,他在街上卖矛和盾,他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盾牌它刺不破。”大家半信半疑,没有人理他。他见没有反应,就把矛收...
杜鹃啼血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
比肩接踵的故事 楚灵 王知道晏婴长得矮小,就和大臣们定计,想戏辱他。 晏婴到了楚国郢都,可是城门紧闭。一个楚国的卫兵把晏婴领到一扇新开的小门前,请他从小门进城。...
出处:《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
一误再误的成语故事 宋太祖病危时,他果然按照母亲的遗嘱,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嘱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即宋太宗。仍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
拔山扛鼎的故事 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他从小跟随叔父项梁生活。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羽年少时曾读过书,但没什么进展,后又去学剑,仍然不行。...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释义: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故事: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
舍我其谁的故事 孟子想到齐国施展自己的雄图大志,也很希望齐国君王能像历史上的商汤和周武王那样有作为。他到齐国后,齐王很高兴,并且任用了他。但孟子总感到不理想,于...
别无长物的故事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他生活俭朴,不图享受,人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
注音:hu qǐ zhī xi 成语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成语释义: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
不知不识的成语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知道维护老师的尊严。 赵简子问子贡:“孔子的为人怎样?”子贡说:“让人认识不了。”简子不高兴了,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