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致远:偶像的黄昏 北京时间2012年1月18日清晨,比雅虎实现私有化或剥离其亚洲资产的谈判进展来得都更早的消息,居然是公司创始人——“酋长”杨致远全面去职。 雅虎公司突然对外宣布,杨致远不仅辞去在雅虎董事会董事以及所有其他公司职位,还同时辞去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集团两家公司董事会董事的职位。相关变动立即生效。 早已无力对抗谷歌、Facebook等新一代互联网明星公司的雅虎,其主业颓势难改。投资人对于雅虎的投机心理远大于对其未来业绩的长期看好,因此与杨致远矛盾加剧。杨致远近年一心想让公司避免被瓦解的命运。 除了还拥有不足4%的股权(目前的市值8亿美元),杨致远此次遭遇公司投资人的无情驱逐,不留一个职务,令雅虎失去最后的保护者。 消息宣布当日,雅虎股价盘后上涨超过4%。市场欢庆的场景,更为这位创始人的黯然离场加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杨致远创立雅虎,是互联网的真正先驱。他精通技术产品战略,为人谦和,在雅虎受到员工尊敬。”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对杨致远在雅虎从创业到守业的17年给予了致敬式的总结。他认为,“杨致远主导和阿里的合作,现在成为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虽然在微软收购事件犯错,但是不应该抹杀他半生显赫的成就。” 祸起“温和”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杨致远在宣布辞职前并未通知雅虎其他董事成员。而两周前,公司刚刚宣布新CEO——前PayPal总裁斯科特·汤普森(ScottThompson)走马上任。 董事会1月18日上午匆匆审核完杨致远的辞职报告,便对外宣布。尽管在官方新闻稿中,现任董事长及CEO都对杨不吝赞美之词,但一句“立即生效”显露出公司的迫不及待。 “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举动。杨致远一直都被视为公司交易或者重组的绊脚石。希望他的离去能给董事会带来更多新鲜血液。”一位华尔街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 脸上常常挂着工程师特有的平静淳朴的微笑——这是杨致远给很多人留下的温暖而深刻的印象。1968年出生于台北的杨致远,成长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十岁时,举家移民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塞。最初在英文沟通上的问题,并没有妨碍杨致远成为一个优等生。他只用了四年就攻读完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及硕士学位。 1994年4月,杨致远与一同留校从事研究工作的大卫·费罗(DavidFilo)创办了雅虎互联网导航指南,并于次年4月注册成立雅虎公司。这项产品通过汇集各类站点并分类,以解决互联网发展初期用户不知道去哪上网的问题。 斯坦福大学的网络,一度被无数慕名登录雅虎站点开始网络冲浪的用户挤得拥堵不堪。校方对此怨气冲天,雅虎却一举成名。 手握明星产品,每天数以万计的访问量,令两位年轻的创始人很快找到了红杉的投资。投资人还推荐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出任CEO,为公司掌舵。 1996年3月,雅虎登陆纳斯达克,融资1。34亿美元,上市首日便大涨154%,28岁的杨致远获得1。7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上世纪90年代末,对那些初登互联网的中国网民来说,能注册一个雅虎邮箱、或者是使用雅虎旗下的IM工具yahoomessenger与好友进行在线聊天,都是最时髦的触网经历。没有雅虎开创门户模式,也就不会有新浪、网易、搜狐等一批中国本土门户网站的崛起。而远在美国、同样也是华人身份的杨致远,成为一代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共同的偶像。 直到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前,雅虎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1998年完成拆股后,其股价便跃升至100美元以上,市盈率超过300倍,而微软身为老牌IT企业的代表,彼时的市盈率也仅有52倍;2000年1月3日,雅虎股价冲至237。5美元,市值达到令同业惊叹的1280亿美元。 尽管雅虎携门户、邮箱及搜索产品,成为了互联网领域早期的标杆性企业,但是随着2004年带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核心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雅虎开始逐渐被边缘化,属于它的黄金时代不足十年。 Google公司于2004年4月登陆纳斯达克,融资16。6亿美元,成为投资者追捧的新一代互联网明星企业,并于两年后在市值上反超雅虎,成为全球最大网络公司。Google之后,又有以社交网络产品为核心的Facebook成为全世界新的互联网明星。 雅虎越来越沦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市值也一路下滑至不足200亿美元,不足最高值的六分之一。 投资者开始批评雅虎过去十年的战略失误,将先后错失了搜索和社交网络两次转型机遇一事,与这位性络温和、言辞又缺乏感染力的创始人联系在一起。 2011年5月,雅虎经历了支付宝股权转让风波——阿里巴巴管理层转让支付宝股权并擅自终止VIE协议控制。雅虎在处理此事的过程中给外界留下“十分被动”的不利印象,与此同时,雅虎还遭遇“未对投资者及时进行消息披露”的批评。 “这是一场包括多个层次的谈判,首先我们认为已经满足了中国政府对于发放支付业务牌照的许可条件。此外,雅虎必须明确股权转让的相应补偿是什么。但无论如何,获得牌照必须是第一位的。”为了更好地为阿里巴巴投资现状进行注解,在巴茨接任CEO之后已逐渐淡出雅虎管理层的杨致远,在出席投资者日活动时,以雅虎派驻阿里巴巴董事的身份向投资人解读谈判进展。这也是他去职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台上的杨致远,谈吐清晰诚恳,保持着他一贯的谦和之气,但台下的投资人对雅虎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华尔街数位分析师指出,此番杨致远从雅虎去职,更多的应该是公司投资人针对杨过去几年问题的“秋后算账”,包括拒绝微软收购,以及对亚洲资产“看管不严”。 “友好弱势的人无法应对正在走下坡路的公司的多重挑战。”资深互联网人士、雅虎中国前总经理谢文分析指出,杨的离开在公司内部应该“酝酿已久”,现在新CEO到位,是杨离开的最佳时机。 在谢文看来,杨虽然成为牺牲品,但面对强敌林立,新CEO若选择强势出场,提出新战略,重振士气,雅虎亦或有一线生机。 投资者的时代 2007年的雅虎,在前一任CEO因提振公司业绩不力而被迫离职后,曾淡出管理层的杨致远再度接棒。2008年1月31日,微软向雅虎提出,希望以每股31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雅虎全部股份。但身负创始人情结的杨致远,最终拒绝了这笔高达470亿美元的交易。 这件事成为杨致远个人与雅虎股东交恶的起点。有激进投资者不满其决策而第一次提出“让杨致远下台”。 “杨致远对雅虎的功劳都看得见,他也应承担雅虎失败的责任,我认为他做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拒绝了微软的收购。”雅虎投资人之一、美国智治基金创始人艾里克·杰克森(EricJackson)对财新《新世纪》回忆说,杨致远是根本不想卖出公司。 “我不认为他是出于报价不够高的考虑。他就是不想雅虎被纳入微软旗下然后自己的员工被裁掉,他希望对员工和公司负责,但事实证明他做了错误的选择。”杰克森说。 2008年11月18日,雅虎董事会宣布CEO杨致远离职,只留任董事会成员。随后雅虎迎来公司历史上第四位CEO——卡罗尔·巴茨(CarolBartz)。但这位硅谷著名的“铁娘子”也无力回天,于2011年9月被董事会解雇,这令雅虎内部陷入更大的混乱。 随后雅虎紧急聘请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机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AllenHamilton)和高盛,对其进行战略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出售雅虎。彼时,雅虎的收盘价低于16美元/股,这令众多雅虎股东不由地再度想起当年微软欲以33美元/股收购公司的往事,对杨主导的董事会的种种不满情绪开始回升。 “雅虎的董事会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杨致远的董事会”,杰克森认为,尽管SEC对董事会的独立性有要求,但公司现存的各位外部独董,都是创始人的朋友,“私下里不想让杨致远失望”。 2011年10月,雅虎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雅虎的利润和营收均出现同比下降。分析师随即指出,对许多投资者来说,雅虎当前的业绩状况并不重要。 “他们持有雅虎股票只是希望雅虎被收购,而不是由于雅虎的基本面表现良好。”奥本海默分析师贾森·赫福斯顿(JasonHelfstein)表示。 而同月,“杨致远有兴趣与私募基金公司达成交易,从而使雅虎退市,实现私有化”的传闻开始在市场上弥漫。尽管杨致远本人并没有过任何公开回应,但外界普遍分析认为,此举可算是这位公司创始人在雅虎遭遇华尔街抛弃后,颇为悲壮的“最后一搏”。 完全私有化雅虎需要大约200亿美元的资金,这对于仅仅持有不足4%股份的杨致远来说,胜算几乎为零。但“私有化”的传闻却彻底激怒了投资人。 11月5日,雅虎投资者中著名的激进派——投资公司ThirdPointCEO丹尼尔·勒布(DanielLoeb)致信该公司董事会,要求免去杨致远的职务。 “董事会和战略委员会原本不应允许杨致远从事这种谈判,尤其鉴于他在2008年微软收购雅虎谈判中不称职的表现就更是如此。”勒布在这封抗议信中批评杨致远“没有与股东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杨联合PE资金想要重夺公司的控制权,只是“符合其个人最佳利益”。“杨致远必须说明他是买方还是卖方根据企业伦理的要求,他必须不再代表雅虎进行进一步的谈判。此外,雅虎还应要求他马上退出董事会。”勒布说。 杨致远在雅虎与阿里巴巴交易中扮演的角色也令人唏嘘。2005年8月,雅虎公司宣布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联盟关系,雅虎以10亿美元获得阿里巴巴近40%的股权。谁曾想,这笔当初曾被投资人贬斥为“买贵了”的收购交易,后来成为支撑雅虎江湖地位的核心资产。 对日本和阿里投资回报的估值已远远大于公司美国主营业务区区五六十亿美元的价值,在一些乐观的投资者看来,“如果把美国业务交给PE打理,再把日本和中国投资的钱拿回来用于新业务的投入,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这笔钱就算不投入,分给股东也是很大一笔钱。但股东看到的,是董事会到目前为止‘什么也不做’,当然就会很失望。”启明创投负责TMT产业投资的董事总经理童士豪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杨致远遭遇今天的结局虽然很不幸,但美国是一个讲究公司股东利益至上的国家,所以“他的离职应该属于公司百分百的商业判断”。 分析师基于投资者的立场普遍对杨致远去职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此举将加大交易发生的可能性杨致远同时从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离职虽令人有点意外,但会令股权回购成为一个不加杂任何个人感情的“纯财务决定”。 杨致远描述当年创业时的感受时曾说,“这项工作很艰苦,但充满了乐趣,有时,我有一种从悬崖上跳下的感觉。”的确,互联网的创业就像是蹦极,成败的转变几乎一瞬间就发生。而现在的互联网也早已走过了杨致远当年创业者主导的年代,理想主义已被冷酷无情的资本取代。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轻时(1919-1927)曾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其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人冲和谦逊的徐悲鸿曾亲自向一个洋学...
赫拉克利特.精神幸福高于肉体幸福-德育名人小故事 人人皆愿意追求幸福。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所追求的幸福呢?早在古希腊时期,思想家们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赫拉克利...
善挪者赢文/蒋骁飞一个年轻人研究生毕业后,没有选择去高薪的银行工作,由于他对软件非常感兴趣,就到了北大方正。北大方正根本不稀罕研究生,给的待遇很低,800块钱一...
唐纳德布朗,美国最励志的人唐纳德布朗,1945年生。1985年考取哈佛大学法学院,52岁开始徒步穿越美国,被美国民众称为真人版阿甘。1981年的夏天,36岁的建...
赶集网杨浩涌:学他者生像他者死2005年前后创业的一批互联网公司,能挺到现在还活着的,基本上都已小有所成,杨浩涌创立的赶集网即在其中。杨浩涌,1974年生,狮子...
雷锋上学 长沙解放后不久,新中国就诞生了。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小雷锋扛上了红缨枪,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每天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还跟大人们一样学唱歌,排着队去开...
东盛集团郭家学: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堪比史玉柱文/林巧燕从无到有,又从顶峰跌入谷底,再到东山再起,一个人内心有强大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东盛集团郭家学:大起大落,他...
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小时...
穷小子白手创业 今年45岁的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农村。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育了5个孩子,陈光标2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 ...
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饭不吃,觉不睡。有一次,汤夫人问他饿不饿?他说:我整天都同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打交道,哪里还觉得饿! 一天中午给他送饭,书房里竞空无一...
1746年,郑板桥上任山东潍县知县。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阅公文,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击鼓之人是一个哑巴,跪在地上呈上状子。 郑板桥细...
格兰仕梁庆德:中国微波炉大王是怎样炼成的?文/清如【人物名片】梁庆德,格兰仕创始人、董事长。梁庆德,被誉为中国微波炉大王,他一手创立的格兰仕驰名中外,连续20年...
他是《十七岁不哭》里的简宁,他是《士兵突击》里的吴哲,他是《北京青年》里的何东,他更是《麻辣女兵》里的陈雄他就是李晨,年龄不大,却已经历年少成名、跌落谷底、渐有...
用了15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卫哲让中国人认识了他。这位中国年轻的高级执行官,如同坐火箭一般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升迁,其职场生涯如同一部将白领染成金领的...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 有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开了几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
接到乔羽的宝贝女儿国子的短信,我心里一动:多年不见,乔老爷和夫人佟琦,还有他们三个懂事的早已成家立业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国子在短信上说:亲爱的妈咪,一切都好吧...
力克胡哲,青年人的学习榜样现年27岁的奇人力克,澳大利亚人,生来肢体就有残疾。从肩部开始,没有上肢;从臀部开始,没有下肢。主演了《没有肢体的人生》这部感人影片。...
高文华卖子为党 1935年2月,高文华接替朱理治担任河北省委书记,6月,又接任北方局书记的职务。这年冬天,北方局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断绝,同志们的...
她本出生于富商之家,过着一种平静奢华的生活,却因为丈夫经商不在家,不忍寂寞,断然去外面寻找性福;她和三千个男子上过床,喜欢在旅馆裸睡,她是民国第一位身体写作的先...
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为了证明华人在极限运动方面的能力不比外国人差,而勇敢地学习高空跳伞、翼装飞行等极限运动。在不断的努力下,她不仅成了美国跳伞协会里华人级别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