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有“人言可畏”这个成语,原来它最早出现在《诗经》里。《诗经 郑风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把这诗译成现在的话,它的意思应该是:二哥啊,请你不要来到我家院子,不要折断我家杞树。不是我舍不得杞树,是怕我父母啊。MM心里想着GG,但MM也怕父母的骂啊!二哥啊,请你不要翻过我家墙,不要折断我家桑树。不是我舍不得桑树,是怕我哥哥啊。MM心里想着GG,但MM也怕哥哥发话啊!二哥啊,请你不要穿过我家园子,不要折断我家檀树。不是我舍不得檀树,是怕别人说闲话呀。MM心里想着GG,但MM也怕邻人的闲言碎语啊!看来,诗的主人公,是在追求美好的爱情,可是,她却胆战心惊,又怕父母骂,又怕兄长说,又怕邻里的闲言碎语。相爱竟是如此艰难啊!原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懂得“人言可畏”了。它和“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样,都说明人言是非常可怕的。记得着名演员阮玲玉留给人间的遗书,也是“人言可畏”这四个字。现在有一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看来只能是口头上的豪言壮语,现实并不能如此轻松的。怪不得那么多的人忙着保住面子,那么多人不惜用假象来掩饰自己。也怪不得人们如此称道当年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因为,如果不是他后来那么有出息,可能他的日子会是非常难过的。这样说来,觉得前些天读到的戎夷,更是了不起了。如果他后来真的穿了学生脱下来的衣服而活下来,会不会受到千夫所指?人言非常可怕,但人言有时也非常有用。比如在今天,有不少坏人坏事,是在舆论的压力下被制止或被揭露的。在这一点上,畏“人言”的,则是那些做了坏事的人了。这样说来,人言的威力,本来就存在,对坏人来说,能发挥应有的震慑作用,而对好人、对无辜的人来说,则会起到不应有的伤害作用。这就希望发出“言”的“人”们,该说的一定要说,不该说的就不要说了。特别是那些道听途说三人成虎的传闻,千万不要再以讹传讹,须知,你无意中的一句话,却是会伤人的。不是自古以来人们也很痛恨那些喜欢嚼舌头的人,称之为“长舌妇”吗?
出处: 《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释义: “言”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故事: 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知道后,会责骂她所以要恋人别这样做。于是唱道:
“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门楼,不要把我种的粑树给弄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伯父母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父母要骂我呀。”
姑娘想起哥哥们知道了这件事也要责骂她,便接着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墙,不要把我种的桑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哥哥们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伯哥哥要骂我呀。”
姑娘还害伯别人知道这件事要风言风语议论她,于是再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后园,不要把我种的檀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人家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风言风语议论我呀。”
人生故事“人言可畏”,动物表示很生气狗说:“人说话没根据,胡言乱语却说放狗屁。”
猪说:“人长得难看却说长得跟猪一样。”
猫说:“人有见不得人的事却叫猫腻。”
狼说:“人不知好歹却说白眼狼。”
鼠说:“人没远见却说鼠目寸光。”
虎说:“人不好惹却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黄鼠狼说:“人不安好心却说我给鸡拜年。”
青蛙说:“人没见识却说井底之蛙。”
羊说:“人小偷小摸却说顺手牵羊。”
牛说:“人说大话却叫吹牛皮。”
蛇说:“人心狠手辣却说蛇蝎心肠。”
猴说:“人自己跑了却说树倒猢狲散。”
乌龟说:“人没有廉耻之心却说乌龟王八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注音】w fā tǔ bǔ 【成语故事】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贺,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
【成语】:马革裹尸 【拼音】:mǎ g guǒ shī 【解释】: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拼音】hn l zh qūn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一天一只韩子
中国历史上坚持不懈然后取得成功的人物事例有哪些1、次年一月,鉴真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十多年的东渡终于获得了成功。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书生家里穷得叮当...
【成语】: 忠言逆耳 【拼音】: zhōng yn n ěr 【解释】: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
【注音】nng wn nng wǔ 【成语故事】贾母去世后,宝玉的病情有了好转,他从此刻苦读书,准备考举人。贾府遭了贼人抢劫,
友情的成语故事1. 面如冠玉,心如明镜 —— 解析“面如冠玉”"面如冠玉,心如明镜"这个成语源自《史记》中的故事。故事中,曹沬因获罪被贬为庶人,他仍然以一颗善良...
【拼音】h fn mn xi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大儒王通不想谋一官半职,他决定把自己的学问传授他人,就在河汾设帐授学,他
【注音】sh wēi li luǎ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要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造了三年还没有造好,弄得民不
【注音】guān guǎ gū d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人劝齐宣王毁掉周天子巡狩朝见诸侯的明堂,他征询孟子的意见,孟子认
【注音】guǎng lng sǎn ju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善弹奏《广陵散》曲,很多人崇拜他。嵇康因罪被判死
拼音h sǐ shǒu qiū 出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狐死正丘首,仁也。 《礼记檀弓上》
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出自《韩非子》的成语“郑人买履”,讲述的是一个郑国人为了买鞋而事先量好脚的尺寸,但却忘记带上尺码,最终未能买到鞋子的故事。当有人问...
成语故事狡兔三窟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名叫冯谖(xuān)。有一次,孟尝君让冯谖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债。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点...
成语故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
成语故事闻鸡起舞的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
【拼音】q lǘ m lǘ 【典故】诵经不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 【释义】骑着
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
【成语】:因人成事 【拼音】:yīn rn chng sh 【解释】: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