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马面[niú tóu mǎ miàn] ,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在很久很久以前,丰都城有个姓马的员外,在城内算是个财权双全的巨头。按说,他也该心满意足了,但有一件事情却总是耿耿于怀,因他年已六旬,先后娶了十一个“偏房”,才仅有一个独丁。无论怎么求神许愿,终不能如愿以偿。不用说,马员外对他那个独子马一春,就视如掌上明珠了。但他十分担心,如果万一不幸,不仅断了马家香火。而且万贯家业也无后继之人。为此,他日夜忧愁,不知所措。
哪料屋漏又遇连夜雨。一天,马员外用过早餐,准备出门备办酒菜,为儿子明日满十八周岁办个喜酒。说来也巧,正在这时,有个八字先生从门前经过,口中琅琅有词:“算命罗,算命!”
马员外听见喊声,心中大喜,竟把出门之事忘记得一干二净。于是手提长衫,疾步走下台阶,恭请八字先生进屋上坐,茶毕,马员外诚恳地说:“先生,请给我家小儿算个命好吗?”
八字先生点头说道:“可以,可以。”
马员外立即给儿子报了生庚时辰。八字先生屈指一算,不禁大惊失色,脱口而出道:“哎呀,不好!”
马员外心里越发慌张,但为了急于弄个清楚,央求道:“请先生免虑,直说不防。”
八字先生迟疑片刻,说道:“你家少爷衣禄不错,可惜阳寿太短,只有十八年!”
马员外“妈呀”一声,晕到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面色如土。问道:“先生,求求你想各个办法,救救我那可怜的儿子吧!”
八字先生想了一会说:“凡人哪有办法,只有一条,不知员外舍不舍得破费呢?”
马员外听说还有办法可想,忙说:“只要能救儿子,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八字先生这才告诉他:在明晚半夜子时,你办一桌最丰盛的酒菜,用食盒装好,端到“鬼门关”前十二级台阶上,把酒菜送给那两个下棋的人。不过,你要连请他们三次,耐心等待,切莫急躁。马员外一一记在心上。
第二天,当他来到指定地点,果见有两个人正在那里专心下棋。这两位不是别人,正是牛头、马面。
马员外不敢惊动他们,只好悄悄跪在一旁,把食盒顶在头上默默地看着。当他俩下完了一盘棋后,他才小心翼翼地请道:“二位神爷,请吃了饭再下吧!”那二人似听非听,不语不答,如些三番。
牛头、马面见此人这般诚心,又看盒中的美味佳肴那么丰盛,不禁垂涎欲滴。马面悄悄的对牛头说:“牛大哥,我们此番出差,尚未用饭,就此饱餐一顿吧。也难为这人一片心意,你看如何?”牛头也早有此意,只是不便启齿,当下点头说道:“吃了下山也不为迟。”
说罢,便犹如风卷残叶般,以下便将饭菜吃个精光,正要扬长而去,见送饭人还跪在地上,于是问道:“你为我等破费,想必有事相求吗?”
马员外忙叩头作揖道:“小人正有为难之事,求二位神爷帮助。”说着还烧了一串钱纸。
牛头马面过意不去,只好说:“你有何事,快快讲吧!我等还有要事远行呢。”
“二位神爷,我只有一个命子,阳寿快终,求二位神爷高抬贵手吧。”
“叫啥名字呢?”
“马一春。”
牛头翻开崔判官给他的“勾魂令”一看,大惊道:“马老弟,我俩要去捉拿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只是时辰未到,没想到......这......”
马员外连连磕头:“二位神爷若能延他的阳寿,小人感恩不尽,定当重谢!” 牛头说:“阴曹律条严明,不好办哪!”
马员外暗暗着急,灵机一动,转向马面说:“我有个姓马的兄长也在阴曹地府掌管大权,你们不办,我只好去找他了。”
马面听了,心想,这阴曹地府从王到鬼我都认识,姓马的除了我就无他人了。如果这亲戚是我,可我又没有见到过他,于是便试探地问道:“我也姓马,不知你那兄长是谁?”
马员外惊喜地说:“小人有眼无珠,一笔难写二个‘马’字,有劳兄长了。”
马面说:“你说你是我兄弟,我怎么不记得?”
“你到阴曹地府后就喝了迷魂茶,阳间地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记得?”
马面一想,他说的着实不假,如今又吃了他的东西,这事不办不好,便个牛头交换了一个眼色。牛头会意,既然如此,干脆就作个人情吧,也图他几个零钱花。于是,趁着醉酒,便回曹作罢。这事被阎罗天子知道了,派白无常亲自查明,确有其事。阎罗天子顿时火冒三丈,即令把牛头、马面押上殿来。为了杀一敬百,他当着群臣之面,将他俩各重责四十大板,接着又吹了两口阴风,顿时,牛头、马面便还了原形。阎罗天子见他俩实有悔改之心,就将其削官为役,留在地府当了捉人的小差。
成语读后感:
牛头马面取材于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汉族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但也有资料说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阅资料中,并未发现印度神话中有马面作为冥府差役的说法。密宗中到是有“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传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远。
成语故事乘龙快婿的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上善于吹箫的箫史,就跟他学起吹箫来。秦穆公成全了他们,为他们建立一座凤台。弄玉很快学会了吹箫...
成语故事杀鸡吓猴的故事 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
成语故事知己知彼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着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
风兴夜寐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风兴夜寐是一个古老而富有哲理的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故事。据说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氏家的门口种了一颗老槐树,这颗树每到夜晚...
乐于助人的成语故事1. 乐善好施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学大师,他乐善好施,经常帮助那些身患重病无力医治的穷人。有一天,一个穷人带着患重病的母亲求...
动物的成语故事1.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出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形容利用他人的势力欺压别人。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于一则寓言故事,据说有一只狐狸被一只老虎追赶,狐狸为了逃...
成语故事不可救药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更重。他贪财...
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1、南辕北辙成语故事如下:魏王要出兵攻打赵国。大臣季梁在外边游历,半路上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赶了回来。他衣服来不及理,脸也来不及洗,就跑进宫去见...
鼎的成语故事鼎的起源与历史鼎,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皿,是一种有足三足两柄的大型器皿。早在古代,鼎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被认为是贵族社会的象征,代表着...
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雷义,另外一个叫陈重。雷义和陈重的感情比亲兄弟还要好,有一次,他们两个人一起去参加
西晋初年,朝中有位大臣名叫满奋。他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体格似乎很健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生来体弱,尤其怕冷。每当冬天
成语故事断织劝学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
磨砻淬砺的意思是什么磨砻:磨炼;淬砺:制造刀培弯剑 必须 淬火隐中如 和磨灶启砺, 比喻 刻苦磨炼。指 切磋 琢磨 , 反复 研讨。 成语出处: 宋·李纲《与潘...
【成语】:雪泥鸿爪 【拼音】:xuě n hng zhǎo 【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
关于诚信的故事30字1、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曾子却真的杀了猪。他认为欺骗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对他的信任,通过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讲信用。 季...
拼音hung l zhī tng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尚书令王戎穿着华贵的衣服,乘车经过当时有名的黄公酒垆,这是他
搞笑的成语故事:揭秘中国古代幽默文化1. 胡说八道:由来及意义胡说八道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相传,南朝宋时期,有一位名叫胡毋彧的人,他常常说一些没有根据的话,编...
【成语故事】公元前227年,秦国打败赵国迫近燕国。燕国太子丹请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带上秦王的仇人樊于期的人头及督亢地地
成语故事名正言顺的故事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