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进一家医药公司工作时,被分在采购部,经理让我给申明当助理。
申明深得经理赏识,他不仅办事干练,经验丰富,且为人处世有口皆碑。申明从不把我当“菜鸟”呼来唤去,反而处处关照,传授我业务知识也毫无保留。我暗自庆幸,自己遇到贵人,打心眼儿里对他充满感激。
申明第一次带我出差,是为公司采购一批中药。与王老板谈判时,申明游刃有余,不时地逼着对方降价。而我更想趁机努力表现,找出各种理由,拼命压价,分毫必争,王老板面红耳赤,有些招架不住。正当我得意之时,突然发现申明竟然不出声,而且脸色阴沉。谈判不欢而散,我很纳闷:为公司争取利益,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晚上,申明单独找到我,递给我一个红包,平静地说:“王老板给的。”我恍然大悟,这分明是损公肥私,万一被公司知道了,准保被炒鱿鱼。申明仿佛看穿我的心思,说:“不用担心,只要咱兄弟俩不说出去,没人知道。再说,就算我们不拿回扣,王老板也不会降价,这是行业规矩,慢慢你会明白的。”
事情既然已经摊开了,如果我不拿,等于与申明为敌,何况他一直把我当亲兄弟照顾。除了收下红包,我没有第二种选择。
第二天的谈判格外顺利,签完合同,王老板欢天喜地,亲自把我们送到机场。回到公司,一切如常。以后每次同申明出去采购,彼此都心照不宣,共同的秘密,把我们的关系拉得更近。只是,我隐隐有些担心,害怕有朝一日东窗事发。
大半年过去了,我最担心的事情始终没有发生,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原来的经理另谋高就,走之前,他向公司推荐申明。得知消息,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好,我感到,我的春天即将到来。
申明顺利当上采购部经理。不出所料,上任当天,他就把自己手上的业务全部移交给我,并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办事,我放心。”理所当然,我接替申明的位置,成了业务骨干。我不过是个才来大半年的新人,能得到如此器重,同事们自然有些嫉妒,但也无可奈何。谁都看得出来,我是申明的心腹。
没多久,办公室里忽然人心惶惶,传言公司即将裁员,采购部要裁员一半。我特意跑去问申明,传言得到证实,然后,他意味深长地说:“你只管安心工作,有我在,其余的事不必多想。”吃下这颗定心丸,我不再杞人忧天。公司有好几百名员工,老总不可能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谁去谁留,还不是部门经理说了算。哪怕采购部只剩下最后一个员工,那一定是我,谁叫我是申明的心腹呢。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刚到公司,就被通知去老总办公室。老总见我进来,又是主动握手,又是亲自倒茶,异乎寻常的热情,弄得我心里直发毛。交谈很简短,不超过五分钟,我不清楚老总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明白一件事:我被公司裁掉了,而且是第一个出局。
我马上去找申明,想问个究竟,但他没来上班,打他的手机,关机。毫无疑问,申明早有预谋。气愤之下,我想去找老总,揭穿申明的老底,可是刚迈出两步,理智又把我拉回来。毕竟自己也参与了那些事,一旦抖出来,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哑巴吃黄连,我只能黯然离去。
我的第一段职场生涯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画上句号,但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申明为何非要踢我出局?两个月后,与好友谈起此事,他一言惊醒梦中人。他说:“如果你参与别人的阴谋,乐观地说,你是他的心腹之人;但从悲观的角度看,你也是他的心腹之患。”
成语故事木梗之患孟尝君准备西入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他,孟尝君却说:“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苏秦说:“我这次来,确实也不敢谈人间的事情,而是专门和殿下讨论鬼神的事。”
孟尝君就接见苏秦。苏秦说:“我这次来齐国,路上经过淄水,听见一个泥土捏成的土偶和一个桃木刻成的木梗交谈。木梗对土偶说:‘你原是淄水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了人,到了八月,天下大雨,淄水涨上来,你就残缺不全了。’土偶说:‘你的话不对啊。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为大水毁了也仍然是西岸的泥土。可你是东方桃木刻成的,天下大雨,淄水横流,你随波而去,还不知道要被冲到哪里呢?’那秦国是个虎狼之国,关山四塞,殿下到了秦国,我不知道殿下能否安然出来。”孟尝君就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
“木梗之患”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出自《战国策》) 木梗之患的意思是: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成语故事河伯为患的故事《抱朴子》里记载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叫做冯夷的人,因为渡河的时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为河伯。但是,在战国魏文候的时候,发生过和河伯有关的故事。
西门豹是当时魏国的邺县县令。他一到邺县上任,就调查清楚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结了巫师骗钱。这些人恐吓老百姓说:「河伯每年要娶一个妻子,否则这里一定会发生水灾。」他们不但搜刮老百姓很多钱,还淹死了不少女孩。于是,西门豹为了整顿当地的风气,就决定要铲除这些人。他利用智慧,骗三老和巫师说那女孩并不美丽,河伯不会满意,因此要三老、廷掾和巫师转告河伯,然后二话不说就把那些人丢入河中。
后来,西门豹带着老百姓开挖水道,引来河水灌溉农田,老百姓从此便过得很幸福,也不再担心河伯的问题了。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是个专门重视外貌,不学无术的人,只要稍有点成就,就很骄傲、自满。有一次,他打败了骠悍的
鼎的成语故事鼎的起源与历史鼎,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皿,是一种有足三足两柄的大型器皿。早在古代,鼎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被认为是贵族社会的象征,代表着...
【注音】wng hu l qin 【成语故事】唐朝初期,诗歌散文十分活跃,其中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及骆宾王
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任大夫,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够。可是子
车载斗量[chēzàidǒuliáng],成语。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被晋统一了。起初,吴...
【注音】yǎng rn b xī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很多郡县纷纷响应,冀州牧韩馥看到袁绍的强大十分不安
【注音】yo wěi t zhōng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很有才学,楚威王想请他来辅佐朝政,派两个使者带上许多
孜孜不倦,意为勤奋努力,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语出《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
狼吞虎咽成语故事1、蔡庆盘缠用尽无法归还,就去找杨林。杨林说:“你来得正好,李应被济州太守关入狱中,我们去营救吧。”于是他们到狱中设法让李应越狱逃出。在黎明十分...
成语故事劳思逸淫的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子弟公父文伯继承祖上大夫的爵位,他退朝回家见母亲敬姜正在渍麻,看到母亲辛苦的样子,让她不要干这下人干的活...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
成语故事病入膏肓 成语解释 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作者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源于《左传 ...
孝顺的成语故事孝顺的意义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指对父母尽心尽力、恭敬顺从、关心父母的行为和情感表达。孝顺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视为家庭伦理...
【注音】mng hn gu guā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伍子胥在郑国劝阻楚国的太子建不要做晋国的内应没有成功,事发后他只好带
成语故事门庭若市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
【拼音】png yun dū yu 【典故】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南朝宋刘义庆《
按部就班,成语。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
解释: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
【拼音】fā lng zhn ku 【成语故事】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
禅宗用语,说明人的智慧因阅历而增加。佛教既主张万法唯心,也极重视实践的验证,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僧云:不因一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