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奄奄一息
【拼音】:yǎn yǎn yì xī
【解释】: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成语故事】:
李密,字令伯,晋朝犍为武阳县人。他曾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的职务,以文学才辩见称于世。蜀汉亡后,西晋一些地方行政首脑先后推举李密为官,他都以祖母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了。不久,晋武帝又征召他为太子待从官。他不敢不从,他更不愿离开年迈的祖母,就向晋武帝上表陈情,叙述自己的不幸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李密在《陈情表》中说:臣命运坎坷,早年便连遭不幸。出世刚六个月,父亲亡故。
四岁那年,舅舅逼迫母亲再嫁他人。臣全靠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现在祖母年老,长年疾病缠身,久卧不起,犹如西山落日,气息奄奄,生命不长,早晨难保晚上了。臣如无祖母抚育,难有今日;祖母如果失去臣的奉养,也无法度完余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臣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因此,臣为陛下效力的日子长,而报答祖母的日子短呀!所以臣以这种乌鸦反哺其母的私衷,来乞求陛下准允臣为祖母养老送终。臣之辛酸困苦,乡邻官府共睹,天地神明可察。文章写得委婉恳切,真挚动人。直到祖母死后,李密才出仕晋朝,官至汉中太守。
成语故事割席分座的故事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就又扔了...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
勾践的成语故事1. 勾践与吴王争霸勾践(前公元前496年—前465年)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吴国君主,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勾践与吴王阖闾之间的争...
成语故事骑鹤上扬州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说郛(fuacute;)middot;商芸小说》。 陶宗仪是元末明初时的文学家。他曾于元朝末...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
【拼音】sān go tu zh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
功夫庆运不负有心人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与含义成语“功夫庆运不负有心人”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故事。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信念:只要有恒心、毅力和耐心,付出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拼音】jiǔ hu w d 【典故】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 清曹雪芹《红楼梦》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
映月读书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映月读书是一则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的场景。据说,映月读书的典故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有...
成语故事舍我其谁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
【拼音】xīng ch din fā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叛乱首领元伯生在边关作乱,魏孝武帝决定派京畿大都督匹娄昭去平叛
成语故事十步芳草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
百科科普:带有历史故事的探索起源与定义带有历史故事的科普(Historical Storytelling)是一种结合历史故事与科学知识的独特传播形式。它不仅致力...
成语故事借花献佛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释迦牟尼...
成语故事相敬如宾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回来时路过冀地。他看见路旁有一块田地,有一位青年正在锄草。这时,那...
【注音】sān xǐ chng gu 【成语故事】相传尧舜禹时期,舜在没有成为首领前,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爱戴。他第一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邑,第二次搬迁...
拼音hn b wi n;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的女儿魃因为身体里有大量的热能,她所到之处就经常发生旱灾,人们很不欢迎她,认为她
【注音】rn shn gng fn 【典故】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旧唐书于柚传》 【释义】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
成语故事名缰利锁的故事 发音: míng jiāng lì suǒ 解释: 缰:驾牲口用的缰绳;锁:锁链。比喻名利束缚人就像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