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故事会故事:马丁·路德的故事
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1483年他出生在德国的艾森斯莱市。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曾一度攻读法律(显然是根据他父亲的建议),但是中途辍学,成为一名奥古斯丁教团教士。1512年他从维腾贝格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此后不久就在该校任教。
路德对天主教会的苦衷是逐渐产生的。1510年他去罗马旅游,耳闻罗马牧师的贪污腐化和世俗观念,他感到震惊;目睹天主教会实行的受贿赎罪,他极其愤怒,公开表示抗议(赎罪是天主教会赐予的对罪犯惩罚的一种宽恕;包括减少罪犯必须炼狱的年限)。1517年10月31日,路德把他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腾贝格大学教堂的大门上,在该书中他深刻地批判了罗马教会的贪污腐化,特别是维恕罪行为。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送给美因茨市大主教一份,此外还把论纲印刷出来,在该地区进行广泛散发。
路德抗议教会的范围迅速扩展,他很快就否定了教皇和总教会会议的权威,坚持只接受《圣经》和公理的指导。可想而知教会是不会仁慈地看待这些观点的。路德被传叫到教会官吏面前,经过多次审判,将他解职,并根据他的《蠕虫的饮食》一书(1521),最终宣布他为异端分子和犯法分子。他的著作均被查封。
按照惯例路德有遭受火刑的危险。但是他的观点在德国人民和许多德国王亲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这种支持足以使他避免遭受任何严重的犯罪刑罚,不过,他还是不得不隐藏了大约一年时间。
路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圣经》的德泽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顺便提一下,路德把《圣经》译成了华丽的散文,对德国的语言和文学产生了影响)。
当然路德的神学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他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只信仰释罪①学说,一个源自圣?保罗作品的思想。路德认为人生下来就会因犯罪而身败名裂,因而只靠优秀的作品是不能把他从永久性的身败名裂中拯救出来的。灵魂的拯救只有通过信仰,只有靠上帝的慈悲才能实现。如果是这样的话,靠行贿来赎罪显然是歪门邪道,毫无用处。传统的观点认为教会是基督教徒个人和上帝之间的必不可少的调停者,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如果人们遵循路德的学说,就会即刻从理论上使罗马天主教完全无立足之地。除了对教会的主要作用提出质疑外,路德还对教会的许多具体信仰和实践提出反对意见。例如他否定了炼狱的存在,否定教士应该过独身生活。他自己于1525年与一个先前的修女结了婚,他俩共有六个孩子。1546年路德在对家乡艾森斯莱市的一次访问中去世。
当然马丁?路德并不是第一位抗罗教的思想家,早在他一个世纪以前就有波希米亚的简?赫斯和十四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利夫。实际上十二世纪法国人彼得?瓦尔多也很可能被认为是一位早期的抗罗教徒。但是在这些早期的运动中,无论哪一个的影响都基本上局限在本地区。1517年,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情绪非常普遍,以至路德的话如同燎原的火种,立刻点起了抗议的烈焰,迅速遍及欧洲许多地区。因此路德理应被认为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发动者。
当然,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最明显的结果是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虽然新教团体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且不是它的最大的分支,但是它的信徒仍比佛教多,事实上比大多其他宗教都多。
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第二个重大结果是随之而来的在欧洲广泛进行的宗教战争,其中有些是叫人难以相信的血腥战争(例如从1618年到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即使不考虑这些战争,在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欧洲政治舞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间的政治斗争都起着一种主要的作用。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带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在列入本册的人物中,来自英国的比来自任何其他国家的都多,德国屈居第二位。从整体来看,本册的确主要是被来自北欧和美洲的新教国家的人物所占据。但是人们可以看到,其中只有两个人(古腾保和查理曼)生活在1517年以前。在这个日期以前的列入本册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来自世界其他地区,而生息在今称新教国家的各族人民对人类文化和历史做出的贡献比较小。这显然表明在过去的四百五十年中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量杰出的人物,而从某方面来看,这一事实是由新教即宗教改革运动所引起的。也许在这些地区实行较多的思想自由是一个重要因素。
路德并不是一位完人。虽然他自己是一位宗教信仰的叛逆者,但是他却丝毫不能容忍在宗教问题上和他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也许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由于路德不容异说的榜样,才使得宗教战争在德国远比其他国家如英国激烈和残忍。此外他凶狠野蛮地反对犹太人。他极其恶毒攻击犹太人的作品也许有助于为二十世纪德国的希特勒时代开辟道路。
路德经常强调服从合法民权的重要性。也许他提出这一点的主要动机是反对教会干涉政事(人们应当记住宗教改革运动不仅仅是一场神学论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民族主义德国对罗马的一次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这种原因路德才赢得了德国皇帝的大力支持)。但是不管路德的动机如何,他的声音看来使许多德国新教徒在政治问题上接受了专制主义,这样路德的作品也可能为希特勒时代开辟了道路。
1786年一个冬天的傍晚,在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位盲眼老人快要离开人世了。他18岁的女儿玛丽亚强忍着内心的悲痛
李靖(571-649),唐初军事家。原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常与他讨论
孙中山 、 梁启超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核心人物,他们开创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的历史,他们是革命战士,却分属两条不同战壕。 梁启超说:孙中山这个农民 孙中山出生...
(英)格雷厄姆为英国儿童文学作家。1859年3月8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童年十分不幸,5岁丧母,父亲将4个孩子送交外祖母抚养。外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
这是一个关于苦难与坚持的故事,关于人生坚韧和超越的命题。故事的主人公唐锡中,36岁,湖南经仕集团董事长,一个上不着天、下不
恃才傲物惹怒曹操 孔融4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子让给哥哥,客人笑称他为神童。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让梨”。 孔融确实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写文章批评...
上个世纪初,有一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就连他的父母都觉得
二萧关系中,萧红一开始便处于劣势。萧军去世,其妻撰文,总结萧军爱她的三大理由,之一便是她是处女。这段话显然是针对萧
我故乡有位姓李的书生,世世代代都以读书为业。眼下已是家道衰微。有一日,我前去探望他,见墙角破筐中有古书数册,其中有《赵后别传》这本书,虽然编次已经脱落,依然可以...
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我能看得比别人远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他所说的巨人,首先就是指的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略少年时代就好学不倦,喜...
说起我国历代的丞相,年龄最小的要算甘罗了。甘罗是战国时候秦国人,从小就聪明过人。他五岁时,有一次去演兵场观看兵士们操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今年101岁。65岁那年,他发表《般若心经入门》,因说法精妙,一举成名。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四
我不是用财富和资源养大的,也谈不上有什么社会地位。我出身于工人阶级,父亲一辈子是个市政工人。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她待在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能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
现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并不出身名门望族,这位黑人显贵原本家道寒微。鲍威尔年轻时胸怀大志,为帮补家计,凭借自己壮硕的身体
1863年7月,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华盛顿附近的葛底斯堡发生了一次历时三天的战斗,虽然北方部队获得了胜利,但是也牺牲了无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年),曾当过杂志编辑,每天要处理大量退稿。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说:
安徒生 (1805~1875) , 丹麦着名童话作家, 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出生在丹麦中部富恩岛上的小镇奥登塞。安徒生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