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闲居起来,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
【注音】bù xiāng wéi móu
【出处】《论语·卫灵公》
【解释】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在一起干大事
不相为谋意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道不仅仅指简单的志向或兴趣,它在哲学中是宇宙的本源,是最深刻的东西,统领着世界,可以理解为人的境界。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或者共事能事倍功半哦。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
解衣推食的故事 楚汉相争时,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率兵进攻齐国,项羽派大将龙且前去救援。结果被韩信打得大败,龙且战死。 项羽见韩信很有本事,于是就派武陟去劝说韩信脱...
凿井得人的成语故事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里没有井。做饭,浇菜地,都要用水。他家只得派一个劳动力,每天到村外去挑水。后来,姓丁的在家里打了一口井,用水就很方便了。姓...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
呆若木鸡的故事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 (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
关于鼠的成语故事:首鼠两端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fén]。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
顽石点头的成语故事 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围观者将这一...
斩草除根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合兵一处,进攻郑国。郑庄公吃了败仗,就向陈桓公提出两国讲和。陈桓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对他说:“与善良的人亲...
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故事 “不可同日而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表示不能相提并论,互相比较。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故事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注释:宁愿做高贵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
终南捷径的成语故事 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后来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司...
一成一旅的成语故事 范蠡与文种商议,他们知道吴王夫差好大喜功,只要投其所好,夫差就会接受越国投降的。只是吴国大夫伍子胥具有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担心他会从中阻碍。...
唱筹量沙的故事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十一月檀道济被授予督征讨诸军事,奉命率众伐北魏。 第二年一月,道济等自清水(清水即济水,位于今山东西部)赴救滑...
摧枯拉朽的成语故事 公元318年,琅邪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堂兄弟的支持和拥护下,建立东晋政权。王敦也因此而升任大将军、荆州牧。后来,由于晋元帝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
程门立雪的典故的成语故事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
为富不仁的故事 战国时,腾国很弱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
负重致远的故事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
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
无出其右的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 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