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食品,竟然可以“磨”出250多种花样、远销至美、英、德、澳等10多个国家、每年创造出5个亿的产值——这个几乎天方夜谭的事情,蔡祖明却做到了。他的“祖名”豆制品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和最先进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之一。
小小的豆腐怎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解码蔡祖明的创富经历,一定能给我们的读者以启发!
蔡氏创富秘诀一:落实
蔡祖明,1960年出生在浙江省萧山西兴“豆腐世家”。早在1816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蔡祖明爷爷的太爷爷,就开始做豆腐了。蔡祖明初中毕业后,既不想“倒腾”豆腐,也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一门心思只想赚大钱——青春期男孩的梦想总是带着不切实际的痞气。于是,他拜师学艺做木匠。木匠一做就是7年,虽然娶了妻子王茶英,但他并没有成为富翁。他郁郁不得志。
当时,蔡祖明的父亲在杭州当工人。父亲42岁那年,身体不好,办了病退,年纪还不太
蔡祖明不忍心看年迈的父亲如此劳累,便和妻子王茶英一起,跟着父亲干起卖豆腐的买卖来。
很快,卖豆腐赚得的“杯水车薪”又不能满足蔡祖明的“胃口”了。他把卖豆腐挣来的钱拿去买了台三轮摩托车,跑短途客运,卖豆腐的事交给了妻子。
摩托车开了不到两年,蔡祖明觉得不过瘾,想开汽车,便把王茶英卖豆腐赚得的钱花了个精光,买了辆“达西亚”,当起了出租车司机。
那时,出租车行业刚刚起步,蔡祖明算是农民中最前卫的了
见蔡祖明换车换上了瘾,父亲和妻子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妻子王茶英对蔡祖明说:“开
父亲的话令蔡祖明醍醐灌顶。是呀!开出租车不就挣个辛苦钱嘛,而且还不安全。既然父亲和妻子都不支持自己开出租车,那就转行吧!可转行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又难住了蔡祖明。
就在这时,萧山的国营豆制品厂倒闭了。在社会上已摸爬滚打多年的蔡祖明意识到商机来了:萧山这么大的一块地盘,总不能没有豆腐厂吧?于是,他和王茶英商量办个豆腐厂,得到了她和父亲的热烈响应。
1994年4月18日,“萧山华源豆制品厂”的执照拿到手,蔡祖明正式走上了卖豆腐的道路。现在回想起走上这条路的契机,蔡祖明坦言,并没有多少“时势造英雄”的味道,更多的是当时的他从妻子那里看到卖豆腐卖得好是可以让家人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而幸福和安稳即是财富。
“折腾”了那么多,却返回到了卖豆腐这条路上,那之前的“折腾”岂不白费了?蔡祖明却说:“所有的折腾都是为了让自己看清楚,到底什么行业什么职业才适合自己;所有的折腾都是财富,将自己磨练得更加稳重、干练和成熟。”对于“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大学毕业该就业还是该创业”这两个问题,蔡祖明作为“过来人”,如此建议:“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首先要磨练。等磨练过了之后,这些问题自然就会有答案。”
蔡氏创富秘诀二:责任
蔡祖明在西兴的北塘河边的一亩八分地上,盖起了简易厂房。他卖了车,用卖车的钱买了几台磨浆机。随后,他又花高价从杭州豆制品厂请来两个老师傅,一个搞安装,一个搞生产。机器安装好,产品出来后,师傅就走了——养不起他们了。于是,蔡祖明一个顶三个,睡在厂房里,不分白天黑夜…&hellip
就这样,经过两年汗水的“浸泡”,“华源”豆腐不仅占据了萧山的一半乡镇,还占领了城区市场。
1999年3月,为了提高产量,蔡祖明拿出手中全部积蓄扩建厂房。可就在厂房破土动工两个月时,杭州一家豆制品厂突然杀入他卖豆腐的农贸市场,并在他的对面摆起了摊位。令他更气愤的是,那家豆制品厂摆了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豆腐每箱13元”,而他的豆腐每箱18元。
无奈之下,蔡祖明只好降低价格。可降价意味着亏本。眼看着辛苦赚到的钱又赔了进去,王茶英心中万分焦急。就在她和蔡祖明束手无策时,却发现那些经销商又一个个都回来了。
原来,那家豆制品厂因为压低价格,所以采用低廉劣质的豆子,导致豆腐放一天就坏了。而蔡祖明坚持用最好的豆子,制作出来的豆腐可以保质存放两三天。
产品质量提上去了,接下来就是向市场做推广。2000年9月,蔡祖明夫妇的第一家豆制品专卖店在杭州开业。晚上做好的豆腐,早上送到专卖店销售,蔡祖明夫妇的做法让杭州市民渐渐感到放心。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在杭州开了28家专卖店。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产品的知名度,2004年初,蔡祖明夫妇想去电视台做广告,可高昂的广告费让他们舍不得赔本赚吆喝。几经思考与权衡后,蔡祖明觉得,既然做广告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不如直接把消费者拉到工厂来参观。
王茶英在厂里修建了参观走廊。蔡祖明买了几台依维柯中巴车,免费请杭州城里的老百姓来他的厂里现场参观流水线,包来包回,参观者可以现场吃,现场买,相当于赶了趟超市。在老百姓心中,豆腐作坊总是脏乱差。然而,在蔡祖明这里,老百姓却看到了干净、整洁、每道程序都绿色有机,还可追溯责任。这样的免费接客,坚持了一年时间。蔡祖明的产品“清洁可靠,放心食用”的印象终于在杭州城的老百姓中扎了根。(原作者:王玉 吴洪 范艳林)口碑相传后,杭州城里几乎所有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都有了蔡祖明的豆腐。
2001年3月,萧山撤市,并入杭州,设为萧山区。蔡祖明的厂挂上了“杭州华源豆制品有限公司”的牌子。如今,蔡祖明在萧山拥有一座占地面积达36亩、4万平方米的特制厂房。规模扩大了,“透明度”也进一步加强了。在这座特制厂房里,修有一条参观通道。工人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举动,在参观通道里都看得一清二楚。
只有真正有良心的企业,才可以做到这样360度无死角的“透明”——在蔡祖明看来,豆制品加工,工艺并不复杂,技术也不高深,但是豆制品微生物多,容易变质,在工厂化作业和市场化流通的条件下要把质量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是企业从上到下,各个环节,人人都要有一颗责任心。首先是企业上上下下都要有像关爱家人一样关心消费者的责任心。只有做有责任心的企业和产品,才可以有长远的发展,才可以完成他的商业帝国梦想。
就是这样的一份责任心,使得蔡祖明的产品相继通过了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和HACCP认证。同时,饱含“责任心”的产品很快就走出了杭州,覆盖长三角地区。
蔡氏创富秘诀三:创新
生意做大的时候,也是考虑给产品取个响亮名字的时候。在搜集来的众多的名字中,蔡祖明看中了“祖名”,既与自己名字同音,也是对祖宗的感恩。
生意做大,随之而来还有一个更令蔡祖明头痛的问题,那就是被仿冒。
2005年4月的一天,在杭州锦江农贸市场负责销售的赵志军无意中发现,有几筐公司的豆腐看起来不大对劲——公司包豆腐的布一向是很白的,而这几筐豆腐的布却很脏——显然这几筐豆腐是假冒的。但豆腐筐上又印刷着“祖名”二字。
赵志军马上打电话给工商管理部门,值勤人员过来后,把假冒的豆腐没收了。
蔡祖明的本意是把产品名字印在豆腐筐上,以防别人假冒,没想到有些批发商不负责,被别有用心的人把豆腐筐也偷了去。
一筐豆腐卖10。5元,而一个豆腐筐就要20。5元的进价。很多消费者看到豆腐筐上面的“祖名”才掏钱购买,结果买到假豆腐,一时间投诉电话接连不断。情急之中,蔡祖明想了一个办法——此后,凡有经销商来进货,就得拿来卖完豆腐的豆腐筐。经销商拿几个空豆腐筐来,他们就给经销商几筐豆腐。
宁可少卖豆腐也要保证豆腐筐不丢失。蔡祖明的方法虽然有些无奈,但豆腐筐的数量明显得到了控制。他和他的产品也重新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
“祖名”最早推出可吸式豆奶系列,采取独特的可吸式外包装。如今,在市场上,除商标有所差别以外,豆奶的外包装几乎都一模一样,大家都“学”了“祖名”。但在蔡祖明看来:被仿冒也不完全是坏事,这督促着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升级,更新换代。
没过多久,蔡祖明就和他的研发团队研制了“黑活”系列新品种豆奶,有黑米、黑芝麻、黑豆奶等几个口味,还推出了5种口味的“祖名”牌豆腐卷、卤制豆干、臭豆腐、香豆干。
2011年广交会上,“祖名”共有近50种真空包装豆制品类产品参展。参展产品包括豆干类、卤制豆干类、豆腐卷类、重庆风味类、臭豆腐类以及炒菜专用类等。
谈到产品创新,蔡祖明也聊到了大学生求职。每年向他们公司递交求职简历的大学生数以万计,但大多数学生都被他们拒之门外。这些被拒绝的学生,且不说有没有特长特色,就连简历设计几乎都一模一样。蔡祖明说:“有个性有特色才能吸引别人的关注,而不断创新又能使你立于不败之地。做企业做产品是这样,求职就业亦如此。”
蔡氏创富秘诀四:共赢
一次,蔡祖明到香港参加一个农产品展销会,发现香港与扬州合作的一家豆制品厂经营不善,亏了本。对方正想找出路,他们也看到了“祖名”产品的销量好、前景好。双方一接触,有了一些合作的意向。可几经谈判,合作的条件始终没能达到。蔡祖明便劝对方干脆甩包袱,把厂折成股份出卖,对方居然采纳了他的建议。
最终,蔡祖明以2200万收购了扬州豆制品厂,又投入2400万重新装置,建起了扬州生产基地,生产“祖名”系列产品。这个分厂由他控股,扬州当地也参股一部分。不足部分,蔡祖明采取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让公司的部分高管来参股。就这样,16个股东抬起了扬州基地。
人心齐,泰山移——蔡祖明深信不疑,并始终将这条古训贯穿于企业管理中。第一年,扬州分厂的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
2012年12月18日,蔡祖明又迎来了浙江安吉分公司的开业。安吉分公司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继续秉承蔡祖明的生产过程“透明化”理念,建造了参观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者除了可以随时看到原料投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还可以通过参观通道另一侧看到以大豆和豆腐文化为主题特色的大型豆文化馆,全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投资1000多万元。馆内蜡像惟妙惟肖,通过声光电的作用,使参观者身临其境。
蔡祖明的想法是,安吉分公司不但要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还要打造成为食品工业旅游基地和豆制品文化传播基地。
“祖名”为何要下血本誓要在安吉做生产生活旅游消费一条龙服务呢?血本的背后,其实蕴藏着蔡祖明对员工的无私关怀。
原来,在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蔡祖明更加重视企业的基础建设,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先后招进一批高等学历人才及研究人员,在关键部门担任主要职务,用他们的先进理念管理企业,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结构和层次,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
对于这些为“祖名”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优秀人才,蔡祖明向来优待他们——他希望借助公司扩张的力量,努力提高员工下班后的生活质量。比如建造运动馆、健身房、幼儿园,甚至配备“婚房”。目前,这些为员工服务的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得民心者,得天下!蔡祖明和他的“祖名”系列产品,赢得了员工的心,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名”豆奶也会打出一片天下来,跟牛奶制品一争天下!
关玉生精心装扮了一番,如约按响了凌小玲家的门铃。开门的正是他魂牵梦萦的凌小玲,她仍然美得那样让人震憾,带着淡淡哀愁的苍白的脸上照旧挂着那丝诡谲。 这不由让关玉生...
吴元是南阳的落魄文人,每天带着笔墨纸砚卖诗作画,游山逛景,倒也逍遥自在。 这年初冬的一天,吴元在路上玩得高兴,不知不觉错过了客店。天渐渐黑下来。周围黑咕隆咚,凄...
这年头谈恋爱交朋友一定要小心,因为人心不可测,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能可怕到什么地步。上周日,美国有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女孩被残忍的杀害。之后她尸体的照片在网上疯传12...
老鬼正躲在黑暗的地方,密切地注意周围着一切的行动,他神经高度集中,周围的一点风吹草动,就会牵动他的神经。老鬼并不是什么地下工作者,他之所以有这样敏感的神经,是因...
外婆1913年出生于汉川县田二河镇一个中等人家。几岁时生母就病逝了。外婆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受过私塾启蒙,放足较早,但脚弓仍然是折断而弯曲的。外婆在23岁左右时,由...
说起来这已经是十年以前的事情了 真实恐怖短篇鬼故事鬼姐姐 ,那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也就是在十年动乱期间,故事的地点是在湖南省某市的一个小镇上。 这是一个盛夏的傍...
传说四川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西;飞到哪里,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最恐怖的鬼故事节目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
我一点一点地扒开那些土,空气中开始慢慢弥漫着腐尸的臭气,我屏住了呼吸。很快我就碰到一个冰凉的东西,那一丝手指尖的冰凉像有生命似的突袭至我的心脏,我看见几根惨白的...
这是民国年间的事了。这一天,沈家大院张灯结彩、鸣鞭放炮,人们都在议论着,离家十几年的沈家三少爷要回来了。 提起沈家三少爷沈三福,那可是人人皆知的大画家,他的泼墨...
我初中同学讲给我的故事,因为我们 理算命灵异故事恐怖鬼故事 镇只有一所中学,所有村子的学生都是在镇里上初中,而九八年正好是我们小升初的时候。所以我听到他给我讲这...
地狱十八泥犁纤中,列有十八层地狱,何等为十八层地狱呢?就是光就居、居虚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呼...
夫妻间的很多问题,就像皮肤上出现了一小块破损,有一些,是癌症前期,需要马上去解决,越拖下去越严重;有一些,只是简单的擦伤,你不去碰它不去管它,慢慢地,它自己也就...
广树村的来强30好几了还没娶上老婆,愁得爹娘整天都怪自己没出息挣大钱,影响了儿子的婚事,整日茶饭不思吱声叹气。来强却无所谓,急啥?婚事看缘分,缘分没到,有缘千里...
大明崇祯年间。 杭州举子苏书平入京赶考,其父苏员外为苏生准备了纹银五百两做为盘缠,并令家丁苏原陪同前往。苏生拜别家父,启程赴京,一路晓行夜宿,饥餐渴饮。倒也顺利...
别去浴池洗澡 晚上,章万舟和毛勇准备去校外的浴池洗澡,正拿着毛巾向外走时,却被郑宾拦住了。 你也要去洗澡吗?章万舟以为郑宾也要跟着去,便好心地让他去拿条毛巾。 ...
我也不知道是谁杀了我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布置好了,就等着子时到来。 黑夜寂静,夜风吹来,竹林中发出了呜呜声音,像是有人在哭泣,听在耳中有些人。 我扫了黑夜中一...
人皮草人 “他二大爷的,这又是玩的什么鬼
老刘村和老王村是两个相临的村庄。如果有人问老刘村谁长得最丑,人们肯定会说是刘二狗。如果有人问老王村谁长得最丑,人们肯定会说是王花花。 刘二狗那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
传说是清末年间的 灵异事 恐怖网吧鬼故事 件 。我们那里是山区,经常有猎人上山打猎。他们一般在山上建有窝棚,蹲守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有时一住好几天。 有两个猎...
河北遵化道台衙门,有一个庞大的后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假山重叠,流水潺潺。傍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中心是个亭台,九曲桥弯弯绕绕直达亭 恐怖鬼故事图片文字 台。院内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