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张乖崖就是根据这一条杀了小吏,这自然是滥用刑法。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成语故事三则导入?1、B. 求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各三则,只要题目和寓意,一定要短 杯弓蛇影,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烂竽充数,愚公移山,C. 最...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
拼音jing mn yǒu jing 出处旦谓诸佐曰:镇恶,王猛孙,所谓将门有将。《南史王镇恶传》 释义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事情办完了,回来时路过一个叫冀的地方。他的马车路过一块田地,
【注音】pī jīn jiě di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拼音】:y bng xiāng zhēng,y wēng d l 【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
传说很久以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当地人都不熟悉驴。有一年一位商人从外地牵过来一群驴,很多人都感到新奇,前来围观,议论纷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后人用“此地无银三百两”来比喻本想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许
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古代文明的奇迹古代文明的兴起始终令人惊叹。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长城,古代人类展现了惊人的智慧和技术能力。例如,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工程学的杰作,...
【注音】p liǔ zhī zh 【成语故事】晋代尚书右丞顾悦与简文帝同岁,文帝头发全黑,而顾悦头发全白了。文帝问他为什么头
只争朝夕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只争朝夕”是一则流传千古的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据传,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梁惠王问他如何管理国家,孟子回答说:“只争一朝之...
成语故事一寒如此的故事 战国时,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人。那时魏国中大夫须贾怀疑他与秦国私通,宰相魏齐叫人把他痛打了一顿后扔到厕所里。范睢...
讲讲有关马的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简介)田忌赛马 田忌常与齐国的公子们赛马,并下重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实力相当,于是建议田忌用计。他说:“您用下等马对他们的上等马...
【注音】ju chng bǔ duǎ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
奇货可居[qíhuòkějū],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经常出...
成语故事狼子野心春秋时,若敖氏的后代子文做了楚国令尹。当时,楚国不设相国,令尹是最高的长官。他为人公正,执法严明,楚国的属官和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叫子...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鸡鸣狗盗是中国古代的一则成语故事,源自《列子·汤问》。成语中的“鸡鸣”指的是清晨,而“狗盗”则指的是夜间行窃。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偷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