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发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一个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简介】)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近义词】名不副实、鱼目混珠、掩人耳目、混水摸鱼
【成语举例】学习不能滥竽充数,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进步。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
中流击楫的故事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
抱残守缺的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骏,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
一毛不拔的故事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子,名翟,是战 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
寸木岑楼的故事 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
长袖善舞的故事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舞蹈者靠着袖子长,舞起来就翩翩多姿,容易达到体态优美的效果;做买卖的人,凭着本钱多,他的业务也就容易开展。 这句话,在...
厉兵秣马的故事 春秋时代,秦国和晋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却暗中与郑国单独媾(ɡòu)和,并派杞子带领军队以帮助郑国保卫边疆为名进驻郑国,企图吞并它。杞子的...
空洞无物的成语故事 “空洞无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空空洞洞,没有内容,没有东西。比喻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或不切实际。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
室如悬磬的故事 有一次,齐孝公出兵去征伐鲁国,鲁君想派人去说服齐国,制止齐国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词去说服他们,便去问展禽。展禽沉思了一会儿,就说:“我听人...
行将就木的故事 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邻近一些小的诸侯国,成为一个大国。当时,年老的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打算将来让她生的儿子继位。他听了骊姬的坏话,将太子申生逼...
胁肩谄笑的故事 公孙丑一天问孟子,古代一些士子并不主动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孟子回答道:古代的人,如果自己不是诸侯的臣子,就不去谒见。 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两件...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于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承矣。 释义:窍通气的窟跃窟窿,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称为七窍。七窍中没...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
汗流夹背的成语故事 出处《汉书·杨敞传》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
无功受禄的成语故事 无功受禄 释义:“无功受禄”是指没有功劳而得到优厚的待遇。 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
各自为政的成语故事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释义形容各行其事,不顾全局。 故事公元前607年,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为主帅,统率宋军前往迎战。两...
儿童英文成语故事:Look at the Sky from the Bottom of a Well 坐井观天 There is a frog. He live...
侃侃而谈的成语故事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发蒙振落的故事 西汉时,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将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