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秦国和晋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却暗中与郑国单独媾(ɡòu)和,并派杞子带领军队以帮助郑国保卫边疆为名进驻郑国,企图吞并它。杞子的军队进驻郑国之后,发现郑国没有什么戒备,就派人去报告秦穆公,请他秘密派兵来袭击郑国,一举灭掉它。秦穆公得到杞子的情报之后,马上派孟明视这位大将带兵出发。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恰好有个郑国的卖牛商人弦高要到洛阳去做买卖。弦高发现秦军要袭击郑国,他突然想到一个好办法,就冒充郑国使者,宰了十二头牛,代表郑国慰劳秦军。同时,马上派人回报郑国国君郑穆公。郑穆公得到报告后,马上下令准备应战,并且派人到秦军驻地侦察,发现秦军正在整盔甲、磨兵器、喂战马。(原文是:“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于是郑穆公就派皇武子去见秦军驻郑国的将领杞子,告诉他说:“你们在我们郑国已经驻扎了很久,我们的供给也不足了,听说你们快回国了,我们郑国有个园圃,你们可以到那里去打猎。”杞子听他这么一说,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暴露,就跑到齐国去了。孟明视发现郑国已经有准备,也认为袭击它不会取得胜利,于是不战而回。
【注音】lì bīng mò mǎ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近义词】严阵以待 盛食厉兵
【反义词】解甲归田 高枕无忧
【年代】古代
【例句】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
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人要想做成一番事业,成就一番理想,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完善、充足的准备必将归于失败。“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句话就是对准备的最好注解。无论在什么领域,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对准备,当你自觉时,它成全你;当你不自觉时,它毁掉你。也许你正准备扬帆启程,锋芒初露;也许你经历重重,继往开来;也许你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恐力所不及。一切都不应该拒绝,但要问自己一句:“准备好了吗?”
止戈为武的成语故事 楚国大夫潘党,劝楚庄王把晋国军人的尸体堆积起来,筑成一座大“骨髅台”(叫做“京观”),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物,留给子孙后代看,借以炫耀楚国的武...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1125年冬,北方的...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
朝三暮四的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
孟尝君的高枕无忧的成语故事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随遇而安的成语故事 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
一身是胆的故事 刘备和诸葛亮便商议退敌之计,诸葛亮说:“现在曹操由于粮草没有准备好,所以还不敢轻易进兵。此时如果派一支部队去攻打曹营,把曹军的粮草烧掉,便能大大...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
讳莫如深的故事 春秋时,鲁庄公有好几个妻妾。他的妻子哀姜没有生育,于是她的妹妹叔姜跟着嫁给庄公,并生了一个儿子叫启。而哀姜与庄公感情不好,与庄公的庶(妾所生的称...
举贤不避亲仇的成语故事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当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去当。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问...
儿童成语故事:疾风劲草 西汉末年,颍[Yǐng]阳(今河南省许昌附近)有个人名叫王霸,刘秀起兵反王莽路过颍阳时,王霸带领一帮朋友去拜见刘秀,请求入伍,刘秀表示欢...
玩火自焚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735年,卫桓公继位,成为卫国第十二世国君。桓公是武公的孙子,他即位时距离武公开创的黄金时代只有二十多年,卫国还算得上国泰民安。但是桓...
有脚阳春的成语故事 宋璟,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唐...
滔滔不竭的成语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宰相叫张九龄,以善于言谈而出名。他见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进言劝谏。张九龄主张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并设置了选拔人才的专门机构...
挑肥拣瘦的成语故事 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当时,在太学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拣瘦”就是...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故事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
如胶似漆的成语故事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学问很好的朋友,一个叫雷义,一个叫陈重。他们一块到京城去考试,结果雷义上榜了,陈重却名落孙山。 雷义觉得陈重的学问其实比...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