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顥说:从前一个曾被老虎咬伤的农夫深知老虎的厉害,一次他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十分吃惊,而他则惊慌失色。因为他有被咬的亲身感受,研究学问的人要获得真知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典故】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二程全书·遗书二上》
【解释】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有余悸
【近义词】闻风丧胆、心有余悸
【反义词】面不改色、谈笑自若
◎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一些现代戏被抬上"样板"的宝座,竟然使现代戏倒了广大观众的胃口,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使人谈虎色变。
◎ 但也有些人对于癌几乎存在一种草木皆兵、谈虎色变的心理,这可能要归咎于传闻失实的错误。
◎ 在地图上看去,尼雅只不过是紧挨着令人谈虎色变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是隶属和田地区民丰县的一个小镇。
秦琼卖马的成语故事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 秦琼卖马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
蟾宫折桂的成语故事 蟾宫折桂,也有一些传说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 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
薪贵于桂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楚...
兢兢业业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荆州官吏陶侃,他勤于政事,处理政务从不拖延,对下属的赌博及贪小便宜的行为严惩不贷。他主张勤俭节约,经常将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
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
壮士解腕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征西大将军陈泰率军进攻蜀国,蜀将姜维率军还击到魏国边境,准备攻占狄道。陈泰与邓艾汇合,邓艾劝陈泰要像壮士断腕那样放弃狄道以求自...
沆瀣一气的成语故事 崔柯沆知贡举,得崔瀣。时榜中同姓,瀣最为沆知。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释义: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带贬义,表示臭味相投的人...
蠢蠢欲动的成语故事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原指像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吴孙权赤乌八年,遣校...
不学无术的故事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
两败俱伤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qūn]的故...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
嗤之以鼻的成语故事 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①.老舍《四世同堂》五一:“假若他甘心作犬儒,他不但可以对战争与国家大事都嗤之以鼻,他还可以把祖父、妈妈的屋中有火...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出处:《战国策·齐策》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
满城风雨的故事 潘大临是宋代黄州的一位诗人,他写过不少好诗。有一年秋天快到了,他的一位好友写信来问他:“你最近有新的作品吗?”潘大临回信说:“关于秋天的景色,每...
兵贵神速的成语故事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
夜郎自大的典故是什么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夜郎自大相关 典故 内容。夜郎自大的意思 ...
扑朔迷离的故事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
出处:《北史长孙及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及,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馒,遂一发双贯焉。 释义:雕,一种凶猛的大鸟。发一枚箭就射中两只大鸟。比喻做一件...
力不从心的故事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现使西域,屡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
临渴掘井的故事 春秋时代,鲁昭公因为在国内待不下去,就出奔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怎么会搞到今天的地步呢?”鲁昭公说:“因为我没有接近爱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