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个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既然如此,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在企业,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新的意见和想法一经提出,必定会有反对者。其中有对新意见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一片反对声中,领导者犹如鹤立鸡群,限于孤立之境。这种时候,领导者不要害怕孤立。对于不了解的人,要怀着热忱,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使反对者变成赞成者。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任你怎么说,恐怕他们也不会接受,那么,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的赞同。
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就应坚决地贯彻下去。
决断,是不能由多数人来作出的。多数人的意见是要听的;但作出决断的,是一个人。
上古时代,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黄帝上前问道:小童,贝茨山要往哪个方
(18191875) (英) 《水孩子》的作者查尔斯金斯利(也译为查理金斯莱),生于达特木(英国西南部一荒野的丘陵地)附近的
刚进北平,毛泽东住在香山双清别墅。当时一起在山上住的还有不少中央领导人,其中有不少是行伍出身。这些将军都是子弹堆儿里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
今天,我们来讲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是美国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小时候,老爱问这问那,“这是什么呀?”“那是为什么呀?”他是个...
元帅与他们的妻子这一直是个特别的话题。1942年,正在疗伤的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偶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
什么是薛定谔的猫?要从头说起。薛定谔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经用一
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我能看得比别人远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他所说的巨人,首先就是指的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略少年时代就好学不倦,喜...
因为《盗墓笔记》,南派三叔名利双收:6部书、销售200万册、年收入百万南派三叔真不愧为这个时代的英雄。既是英雄,我们就要
德国科学家巴特劳特是一个爱较真儿的人,他也特别喜欢中国清代文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他想不通,为什么莲会
1。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自动过滤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
2001年7月,《机会》杂志在意大利的米兰创刊。为了能一炮打响,董事长亨利肯德里提议,让比尔盖茨写发刊词。主意已定,接下来的
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大卫布伦纳出身贫寒,小时候,当别的孩子为没有轿车没有别墅嘟嚷不休的时候,他却在为一双鞋子一顿饱饭而发愁
因为家境贫寒,他年仅20岁就辍学踏入社会。 那时正逢经济萧条时期,要想找份工作非常艰难。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科
1997年底,我在拍摄李少红导演的《红西服》,有一天先生下班后去片场陪我拍片,拍完回家已经凌晨1点多了。冬寒刺骨,而我们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
美丽的美国西雅图城郊,风景秀美的开比特尔山下,来了三位游玩的老人。领头的一位,年近七旬,名叫加尔文。他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公司总裁。跟在他身后分别是五十岁的爱德...
1786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在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个失明的穷苦老人快要死了。他从不喜欢牧师和修道士,于是他叫女儿到街
因为他自己就是皇帝,他的父亲是皇帝李治,他的弟弟是皇帝李旦,他的儿子是唐绍帝李崇茂,他的侄子是皇帝李隆基,更重要的是,他的母亲也是皇帝武则天,皇帝的圣神。唐中宗...
1965年,一个19岁的美籍犹太青年考入了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攻读电影及电子艺术专业。大三时,这个狂热地做着导演梦的小伙子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