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徒:同类,同伙)
【成语】:徐市求仙 【拼音】:x sh qi xiān 【解释】:比喻和讽刺某些人长生不老的妄想,也有的用来比喻事情根本不
成语故事相敬如宾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回来时路过冀地。他看见路旁有一块田地,有一位青年正在锄草。这时,那...
在一次偶然让我看到了一个故事,使我坚信每个人都是一颗用石头包裹的金子。 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
【成语】:书生救火 【注音】:shū shēng ji huǒ 【释义】:做事情要分清主次,雷厉风行,讲究效率,讲究速度。虚
成语故事司空见惯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身于 书香门第,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在朝廷任职期间,他曾参与政治改革...
西晋初年,朝中有位大臣名叫满奋。他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体格似乎很健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生来体弱,尤其怕冷。每当冬天
【注音】gōng d w ling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期,武帝的孙子刘洵因受卫太子事件牵连入狱,狱吏丙吉竭力保护。武帝要杀掉
多事之秋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我国古代的执政者,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
拼音 nng yng yng xuě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
【成语】:依样葫芦 【拼音】:yī yng h lu 【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同依样
风夜匪懈的成语故事:源起与含义风夜匪懈是一个充满着古代智慧的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风,是指大风,夜则是夜晚,匪懈指不懈怠,不松懈。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春...
注音qīng chng qīng gu 典故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
【成语故事】公元前227年,秦国打败赵国迫近燕国。燕国太子丹请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带上秦王的仇人樊于期的人头及督亢地地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事情办完了,回来时路过一个叫冀的地方。他的马车路过一块田地,
半途而废的故事半途而废成语故事1 乐羊子外出学习,过了一年就回家了,妻子劝他要坚持,并用织布机比喻学问的积累,乐羊子醒悟,重新出发,七年学成归来。 半途而废成语...
成语故事引狼入室的故事 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后人用“此地无银三百两”来比喻本想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
成语故事河伯为患的故事 《抱朴子》里记载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叫做冯夷的人,因为渡河的时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为河伯。但是,在战国魏文候的时候...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六篇)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篇二:楚弓楚得 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