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范雎(jū)列传》记载,范雎是魏国人,原先在魏中大夫须贾门下做宾客,须贾怀疑他暗中与齐国有交往,就把他打得半死不活地扔进厕所里,以为他一定会死,谁知他活着逃了出去,并改名张禄。
这时,秦昭王派王稽到魏国寻找贤能之士,别人就把范雎介绍给王稽。王稽看中了范雎,便将他带到秦国去。
他们乘车经过湖县时,正巧碰上秦相国穰(ráng)侯的车马。范雎素闻穰侯反感秦国接纳外国宾客,就很担心,忙躲进车子里面。
穰侯果然问王稽到魏国找到宾客没有,并说这些宾客到秦国来毫无益处,只会搬弄是非,乱人耳目。王稽赶忙表白自己并没带宾客来,穰侯只好走了。
待穰侯走远了,范雎跳下车子对王稽说:“我素闻穰侯很狡猾,说不定会折回来检查车子,我最好是躲开一会儿。”果然,穰侯的车马走了不多远又转回来了,并蛮横地检查了王稽的车子,没有发现人,只好悻悻地离去。
范雎后来取得了秦昭王的信任,当了秦国的宰相,但引荐并帮助他安全到达秦国的王稽却未升官。对此,王稽很不痛快。有一次他对范雎说:
“世界上不可知道的事情有三件:一是国君不知哪一天忽然驾崩升天;二是您不知何时仙逝;三是我也不知哪天离开人世。世界上无可奈何的事情也有三件:国君驾崩,他虽恨臣子却无可奈何;您突然仙逝,君恨于臣也无可奈何;我离开人世,君恨于臣同样无可奈何......”
范雎明白王稽话里的意思,他禀告秦昭王说:“王稽是有功劳的,如果不是他的保护,我到不了秦国;如果不是您的贤明,我也不会当上宰相。可是王稽却不见提拔......”
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提升王稽为河东郡守。
成语“无可奈何”即由此而来。人们用它表示心中虽不愿意,但也毫无办法。
【成语】:一日三秋 【拼音】:yī r sān qiū 【解释】: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
【注音】qīng l xu sh 【成语故事】西汉成帝时期,传说刘向在天禄阁聚精会神校书,夜晚有一个穿黄衣的拄着青藜拐杖的老
【拼音】gun shān di l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时,东海有大鳌能顶着蓬莱仙山到沧海到处游玩,这事传到一群红蚂蚁那里,他
【拼音】mi lǐ mi wi 【成语故事】江南甄府派了几个老婆子来贾府送礼拜访,大家相互聊天,她们很想见贾府那个衔着玉出生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
【成语】:轻如鸿毛 【拼音】:qīng r hng mo 【解释】: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成语:未可厚非 拼音:wi kě hu fēi 解释: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
孔子及其影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成语故事汗牛充栋的故事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当时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孔子说春...
【拼音】mng rn shuō xing 【成语故事】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
【拼音】jū d b y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白居易刚刚考上举人,名声还不是很大,就用歌诗去拜访当时权贵顾况
【注音】f zhū hng qio 【成语故事】晋朝豫章太守殷羡,字洪乔,在离任时,很多人委托他捎带书信回家乡,因那时还没有邮
成语故事好逸恶劳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
成语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
成语故事汗马功劳萧相国,即萧何,辅佐刘邦称帝的首要功臣。刘邦平定天下后,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为酂侯,赐予丰厚的俸禄。而其他功臣却认为萧...
【拼音】r sng kǎo bǐ 【出处】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尚书舜典》 【解释】丧:死去;考:父亲;妣
【成语】:欲盖弥彰 【拼音】:y gi m zhāng 【解释】: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
成语故事偃旗息鼓的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
成语故事一举两得的故事 东汉初,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的耿弇率兵奔赴齐地,前去围剿以张步为首的割据势力。当时张步据守剧地,派他的兄弟张蓝率精兵二万据守...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六篇)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篇二:楚弓楚得 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