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窘,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 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 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 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 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1、成语故事寓意:无论是陈尧咨射箭百发百中,还是卖油翁倒油滴油不沾,都源于他们勤学苦练和反复实践,才能熟能生巧。凡是那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成...
【拼音】jīng ru shēng b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丢失了地盘,就去投奔刘表。刘表设酒宴安慰他。席
【成语故事】夏朝末年,末代君主夏桀非常残暴,对内实行残酷统治,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诸侯小国商的国君汤是一个贤明的
有哪些动物的寓言故事1、驴和哈巴狗 主人购买了一头驴用于拉磨,同时养了一条哈巴狗。驴在磨房里辛勤劳作,而狗却享受美食和玩耍。驴不解,问狗为何主人偏爱它。狗只需在...
【注音】hng zhǎo xuě n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曾在渑池一寺院住过,与寺院老和尚关系很好,并在寺内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这是王勃送别朋友时写的诗句。王勃确实有豪情,敢在一千多年前就说出这么酷的道别语言那可是一个一分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
刘备诸葛亮是成语故事什么中的人物三顾茅庐。刘备和诸葛亮是成语“三顾茅庐”中的人物。这个成语原为东汉末年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三次亲自拜访卧龙诸葛亮,邀请他出...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
成语故事同舟共济 《孙子》记载: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连年交战,两国的百姓...
成语故事运筹帷幄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几轮酒过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说说,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
注音b jio r zhū 成语故事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
成语故事分崩离析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春秋时,鲁...
车载斗量[chēzàidǒuliáng],成语。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被晋统一了。起初,吴...
注音rn qǔ wǒ yǔ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李悝从商人白圭的经商原则人弃我取,
成语故事三叠阳关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太子宾客刘禹锡每天上朝时路过一个平房,听到一个卖烧饼的男子哀叹地唱王维的《渭城曲》(即《阳关三叠》)...
【拼音】jīn ōu w quē 【出处】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南史朱异传》 【解释】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后人用“此地无银三百两”来比喻本想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
了解成语的来历与意义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由于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涵丰富,被广泛运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以及学术研究中。成语的特点是...
顿学累功的成语故事成语起源顿学累功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宋代时期,有一位名叫谢灵运的书法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无法支付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