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听到魏国和楚国发兵去救赵国,就派人去对魏安王说:“邯郸早晚得给秦国打下来。谁要去救,我就先打谁!”
魏安王吓得连忙派使者去追晋鄙,叫他在当地安营。晋鄙把魏国的十万兵马驻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春申君也不再前进,在武关驻扎下来。秦王叫大将王加紧攻打邯郸。赵孝成王只好再打发使者偷偷地跑到魏国,催魏安王快点进兵救赵。
魏安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他只好不进不退地耗着。平原君也派人上邺城请魏国大将晋鄙进兵。晋鄙回答,不敢自作主张。平原君又给魏公子信陵君写信,大意说:邯郸万分危急,敝国眼看快要亡了。您姐姐(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黑天白日地哭着,公子也得替您姐姐想一想啊!
信陵君接到了这封信,再三央告魏安王叫晋鄙进兵。魏安王始终不答应。信陵君对门客们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自己上赵国去,要死就跟他们死在一起。”他预备了车马,决计去跟秦军拼命。有一千多个门客也愿意跟着他一块儿去。
路过东门,信陵君下车去跟他的朋友、守门人侯生辞别。侯生冷淡地说:“公子保重。我老了,不能跟您一块儿去。”信陵君向他告别后就走了。走不多远,信陵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侯生连一句体贴的话都没有,忍不住再回去问问。
侯生见信陵君回来了,就说:“我料定公子准得回来!”
信陵君说:“我想我一定有得罪先生的地方,特地回来请先生指教。”
侯生说:“公子收养了几十年的门客,你这么上秦国的兵营里去,正像绵羊去跟狼拼命,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侯生接着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最宠爱的是如姬。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请大王给她报仇,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去给如姬报的仇,把仇人的脑袋给她送了去。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她就是替公子死,也甘心情愿。公子只要请她把兵符偷出来,拿了兵符去夺取晋鄙的军队,才能跟秦国打仗。”
信陵君被侯生提醒了,就去跟如姬商量。如姬当晚就把兵符偷了出来交给信陵君。信陵君拿着兵符再上东门去跟侯生辞别。侯生说:“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勇士。要是晋鄙不把兵权交出来,公子就叫朱亥杀了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一千多个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对他说:“大王特地派无忌来接替将军。”说着,就拿出兵符验过。
可晋鄙起了疑心说:“这军机大事,我还得奏明大王......”他的话还没说完,朱亥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铁锤,冲着晋鄙的脑袋一砸,晋鄙的脑袋被打得粉碎。
信陵君拿着兵符给将士们下令:“父亲和儿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可以回去;哥哥和弟弟都在军队里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可以回去养活老人;有病的或者身子弱的,也可以回去。其余的人都跟我去救赵国。”
信陵君重新编排队伍,总共有八万精兵。他指挥这八万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没想到魏国的军队突然会来攻打,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平原君也开了城门,带着赵国的军队杀了出来。两边夹攻,打得秦国的军队就像山崩似的倒了下来。
多少年来,秦国没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秦昭襄王赶紧下令退兵,已经死伤了一半人马。郑安平的两万人给魏国的军队切断了退路,变成了孤军,他带领两万人投降了信陵君。
赵孝成王亲自到魏国兵营来给信陵君道谢,说:“全仗公子救了赵国!”信陵君也谦逊了一番,他不敢回国,就把兵符和军队交给魏国的将军带回去,自己留在赵国。
【拼音】h l fēng shēng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 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
表示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烽火连天 烽火连天形容战火遍地,四处战火激烈的景象。此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烽火台,用以传达军情。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讲述的是楚霸王项羽...
孟母诫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山东人。汉献帝时,孔融曾做过北海相。据说,当年曹操发动50万大军,南征刘备和孙权时,孔融曾表示反
成语故事齐大非偶的故事 春秋时期,强大的齐国国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公子忽,郑国比较弱小,担心其中有诈,公子忽就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别人奇怪问他...
南宋末年,有位姓郑的画家曾以太学生的资格,参加博学词科考试。后来北方蒙古贵族南侵,他向朝廷上书主张抵抗,但未被采纳。
简短成语故事1、小学生成语故事(简短):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
拼音chǐ jū wng hu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作品多以诗歌为主,当时文坛上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最为出名,
匡衡凿壁的成语故事1. 成语来源匡衡凿壁,是指古代中国东汉末年,一位名叫匡衡的官员在审案时,面对黑暗的法律环境和权贵的阻力,勇敢地捍卫正义,以一己之力抗争不公,...
病入膏育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
关于名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就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县人文不识家...
【成语】不义之财 【拼音】b y zhī ci 【释义】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成语】不知深浅 【注音】b zhī shēn qiǎn 【解释】原意是不知道水的深浅。后多用以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
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圆木警枕(司马光)成语故事: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
钝学累功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钝学累功,是一个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曹瞒的人,他虽然学习笨拙,但通过不懈的努力,最...
成语故事别开生面 唐代着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场作画,...
名人的成语故事1. 孔子的“三人成虎”在中国成语中,“三人成虎”是指舆论造势,引导公众信以为真的情况。据说,这个成语的来源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有关。相传,有人告...
【注音】běi yun sh chǔ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
成语故事背道而驰的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