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夫,汉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父亲灌孟,本姓张,在“颍阴侯”灌婴家作门客,后来就改姓灌。汉景帝时,讨伐吴、楚七国叛乱,灌夫父子同时从军,共同属窦婴麾下。在这次战事中,灌孟阵亡,灌夫也因深入敌阵,奋不顾身,受了重伤。灌夫的勇名,当时传遍天下,大将军窦婴很赏识他。
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事中是有功劳的,受封为魏其侯,但景帝并不信任他(参看“沾沾自喜”)。武帝接位以后不久,窦太后去世,窦家的势力就更加衰落了。这时,皇亲国戚中势力最大的要算田蚡。
田蚡,是汉景帝王皇后的亲兄弟,也就是武帝的亲舅舅。比起窦婴来,田蚡晚一辈,年纪也轻得多,可是他仗着这种特殊关系,当上了丞相,对于失势的窦婴以及其他文武大臣,都不放在眼里,连武帝也奈何他不得。那般趋炎附势者,都归附田蚡。相形之下,窦婴的门庭显得冷落多了。这时,灌夫作了几任地方官,因事被免职,闲居在长安,他同窦婴都有牢骚,因此意气相投,倒很亲热。
田蚡续娶时,大排筵席,所有贵族和满朝大臣都去贺喜。窦婴约灌夫同去敷衍一番,灌夫鄙视田蚡,不愿意去,窦婴再三劝说,才勉强一同前往。在宴会上,按当时习俗,宾主都要轮流敬酒。灌夫向田蚡敬酒时,田蚡却不喝,向灌贤敬酒时,灌贤又只顾同程不识交头接耳地说话。灌夫的满腔怒气,正无处发泄,便大骂灌贤说:“我平日就看程不识不值一个小钱,我是长辈,向你敬酒,你站都不站起来,还学什么小娘腔咬他的耳朵说话!”(参看“一钱不值”)
当时,田蚡见灌夫破口骂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有人劝灌夫向田蚡磕头赔罪,他不肯,还说了一些刺耳的话。田蚡就把他押下牢狱,并把灌家亲属全部拘禁,准备满门处死。窦婴怪自己不该劝灌夫同去贺喜,以致闹出了这场大祸,便拿出钱来,四处托人疏通,并且上书求见汉武帝申诉道:“灌夫酒醉得罪丞相,罪不至死,请求作主裁决。灌夫是有名的勇将,当年他父亲阵亡,他曾匹马单枪,杀入吴军,身受几十处创伤,还不肯退下,谁不知道他是国家难得的壮士,现在为了一杯酒的小事而全家抄斩,恐怕太过分了。”可是田蚡却竭力说灌夫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在家乡颍川广积家财,欺压良民,而且排斥皇族,真是罪大恶极。窦婴一怒之下,揭露了田蚡的贪污舞弊等种种劣迹,田蚡也就肆口诬控窦婴、灌夫招纳豪侠,图谋不轨。两大皇亲,一时吵得不可开交。汉武帝也难于决断,就叫大臣们发表意见。
御史大夫韩安国(长孺)吞吞吐吐地说:“魏其侯说,灌夫平时有功无过,酒后失言,不应当陷于重罪,这话是对的。丞相说,灌夫胡作非为,危及国家。这话也不错。究竟怎么处理,还是凭陛下圣明定夺!”其余大臣,有的也不痛不痒说一两句,大多数人都不敢开口。当时只好不欢而散。田蚡坐车离宫,在宫门口看见韩安国正在前面走,就叫他上车同行,埋怨他道:“长孺!你应当同我一起对付那个秃翁(指窦婴,讥辱他没有官职),为什么首鼠两端呢?”
“首鼠两端”,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比喻疑虑不决、没有主见、畏畏缩缩、哪一方面都不敢得罪。
至于“首鼠”两字的一般解释为:“首鼠,一前一却也”。《埤雅·释虫》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总是两头观望,畏首畏尾,所以叫“首鼠两端”。但《后汉书》的《邓训传》作“首施两端”,《西羌传》又作“首尾两端”。《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又有“缓则首鼠”的说法。有人把“首鼠”解释为迟疑。还有人说“首鼠”和“首施”,都是“踌躇”的音变,“首鼠两端”或“首施两端”,其实都是“踌躇两端”的意思,也就是又想顾头又要顾尾、踌躇迟疑的意思。
注音gū wng yn zhī 成语故事宋代文学家苏轼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写诗讽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黄州。晚年又再次被贬
成语故事同舟共济 《孙子》记载: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连年交战,两国的百姓...
【拼音】b png z mng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
成语故事东床坦腹的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
成语故事病入膏肓 成语解释 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作者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源于《左传 ...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
机不可失,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互文修辞,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主谓式;作宾语;常与“时不再来”连用,也作“失不再来”。唐朝初年,高祖李渊为平...
【拼音】w s chū bo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广陵太守琅邪人赵昱,是一个有名的忠孝人士。他13岁时,母亲生病有三个
词目光阴荏苒 发音guāng yīn rěn rǎn 释义光阴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注音】yn ān zhn d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邢国遭到北方的狄人的侵略,其向齐国求救。相国管仲立即向齐桓公报告。齐桓
【拼音】ling l r wi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
【成语】:言犹在耳 【拼音】:yn yu zi ěr 【解释】: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成语
除成语故事的作者是谁崔钟雷崔钟雷,作为吉林美术出版社野肢的主编,历戚出版过很多图书,包括《成语故事》《歇后语大全》,《成功就要靠自己》,《十万个为什么全知道》,...
成语故事拾人牙慧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
【成语】: 风吹草动 【拼音】: fēng chuī cǎo dng 【解释】: 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成语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middot;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
成语故事筚路蓝缕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shù]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luán]书极力反对...
【注音】lǐ guō xiān zhōu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
成语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
【拼音】lin qun rng shuǐ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梁州人范柏年晋谒宋明帝请求办理朝政,谈话间,他们偶然说到广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