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之后,几次三番打电话回家,让父母过来小住,他们都推托家里走不开来不了。他们年纪大了,又不肯来,我只能经常来来回回走在回家的路上,甜言蜜语地讨他们欢心。
有次回家探亲,却赶上了百年不遇的鹅毛大雪。我被困在家中好多天,临走前那晚,躺在父亲烧得热乎乎的炕上,和母亲聊天聊到深夜。
临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无限惆怅地说:“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但却越来越想念小时的味道,尤其是您俩的黄金搭档:您做的羊肉馅包子和我爸的香喷喷小米粥,那简直是世间美味。”
我一边说一边装作擦口水的样子,母亲那边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还要再聊,母亲阻止了我:“明天还要早起赶火车呢,赶紧睡吧。”然后帮我掖好被子,轻轻地带上门,出去了。
在母亲的身边,在滚烫的炕上,一向失眠的我睡得非常踏实,梦里五彩斑斓。
小时候由于父亲在外工作,很少回来,而且他不会做饭,只会做粥,尤其是小米粥。只要吃到包子喝到粥了,就一定是父亲回来了,而且那一天全家都会笼罩在一层温柔的光影里,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哪个孩子不盼望全家团圆呢。
第二天早上被母亲温柔唤醒,钻进鼻子的竟然是熟悉的羊肉馅包子的味道。母亲一脸慈爱,催着我起床吃饭。
到了厨房,一眼便看到了父亲刚从蒸锅里端出来的热腾腾的包子,还有他专属的黄澄澄的小米粥。
我边吃边不忘极力恭维:“您俩是神仙吧。我想吃什么,您们就变什么。”
母亲嗔笑我:“吃的还堵不上你的嘴,好好吃,别噎着了。”
吃完后,母亲把剩余的包子给我装在一个盒子里,硬要我拿走,并再三坚持送我到车站。
父亲担心地看着她:“一晚上没睡,你的血压行吗?”
母亲冲他摆摆手:“没事,刚吃过药了。”
上了车,我很奇怪,问:“为什么一晚没睡?”
父亲笑了:“傻丫头,你以为包子真是你妈变出来的?”
原来母亲从我屋出来后便跟父亲念叨:“闺女想吃羊肉馅包子和小米粥了。”
老两口便一头钻进了位于东厢房的厨房,开始和面发面。由于天气冷,怕发不起来。父亲便想辙把和面的铝盆放在一个大铁盆里,放在火上,用热水发,面好不容易发好饧上;俩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去镇上唯一一家卖羊肉的店铺,去等着人家开门;家里今年没种小米,仅有的一点也不新鲜了,母亲又让父亲迎着风雪到邻村的姥姥家去取的新小米……
等到我一觉睡醒,包子和粥便冒着热气在我的桌上。
听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和母亲在厨房忙活的身影,看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走在积雪的路上。他们不顾黑夜不怕风雪,不过是女儿临睡前无意的一句话,眼泪不争气地一点点流了下来。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我这个女儿,相隔千里,一杯热茶不曾给他们端过,一顿饭不曾为他们做过,就连一句“我爱你”,也被中国人的性格拘束着生生咽了下去,轻轻地放在了心里。
想到这些,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一样,我只能紧紧地左右握住他们粗糙而温暖的大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回到有暖气的北方。刚到家,就接到母亲的电话,问包子坏没坏,还能不能吃。我说能吃呢,最后极其讨好地说一句:“如果天天能吃,我就幸福死了。”
没想到,第三天的晚上,已经十点钟。父母却全副武装拉着行李大包小包站在了我的门口。
看着漫天的冷空气中突然从天而降的两个人,我有些惊呆了。以前我说破嘴皮,想让他们来我家小住几天,他们都不肯,今天是怎么了?
一边张罗他们到屋里落座,一边忍不住说他们:“怎么也没打个电话,我好去接你们,这么老远的路,怎么找来的?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儿了?”
母亲先说话了,点着我的鼻子说:“你的问题真多,你说过这个地方你爸早就拿纸记住了,在我俩心里不知念过多少次了,哪还能不记得?别以为我们没来过这儿,我们就不会来。”
父亲边解棉袄的扣子边说话了:“有暖气真热啊。家里能出啥事。我俩就是想过来看看你。”
我揶揄他们:“以前让你们来你们不来,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的?”
父亲白了我一眼:“以前不来啊,是因为我和你妈知道帮不上你什么忙,净来给你添乱。现在你不是有需要了嘛!”
母亲这时也说话了:“不是你说,要是天天能吃到我的包子,你就美死了?”
我的笑一下凝在脸上,这两个六十岁的老人,翻山越岭,坐火车搭汽车,车马劳顿,赶来这里,也就是因为我的一句玩笑话!
说完,父母开始张罗着收拾随身的行李。母亲边整理边说:“你爸这次专门买了很多羊肉,带了很多新小米。羊都是咱们那边人自己养的,吃着放心;小米是你舅舅今年种的,新鲜着呢。妈给做包子,爸给做粥,等你吃腻了,我们就回去。”
我在母亲背后,眼泪开始成串成串往下落。
原来,儿女的需要便是他们存在的理由,越是让他们享受,他们越是觉得会麻烦连累儿女,也便越不肯来。
我下定决心,这之后,至少每年冬天,可以打着想吃包子和粥的旗号,把他们两个接过来。起码让他们待到春暖花开,他们不用再弯腰添煤,不用再费心烧炕,为了一个被需要的理由,在有暖气的房子里,好好安度余下的每个温暖的冬天。
从我记事起,他就是一个爱占便宜的人。每次去买东西,他跟人讨价还价半天,买好后总是会再拿人家一根葱两头蒜。有一次他去买鸡蛋,临走时他一手提着鸡蛋袋子,一手在下面托...
父亲是个哑巴,这一直是我心中一块隐隐的痛。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小镇,父亲就在小镇的拐角支了一个烧饼摊赚钱养活全家。听人说,我的老家并不在这儿,是父母后来搬到这儿的...
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父亲在很远的省城工作,一年难得回来几次。那时,母亲带着几个哥哥和我在家乡过着普通农家的生活。习惯了乡村生活的我对于离我们千里又在城里生活的父...
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的职员,干了将近半辈子分拣工。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地铁...
毕业后留在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北方,虽然春天有大风,虽然夏天太短,但冬天却有我喜欢的暖气,让我的冬天不再寒冷。安定之后,几次三番打电话回家,让父母过来小住,他们都推...
那年,她十岁。十岁生日那天,她的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瓦斯爆炸后,她的爹,永远的离开了她和娘。娘几乎哭瞎了眼睛,一年之中,头发全白了。娘说,孩儿,娘带你走人家吧...
1998年春天,我在印刷厂上班,兼职干传销。每天穿梭于车间和传销会场,疯狂地拉人去听课,变幻着工人和骗子的角色。讲课的听课的眼神都熠熠放光,发财的梦想在激情澎湃...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
朋友决定帮我看一下星盘。晚上十一点多,她喝了点酒,说是为了看得更准。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情了:我们决定相信某件事,并借由它来设定自己。我在家里走来走去,将面膜...
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
一个个无情的误解,纷乱了幸福的脚步。当命运的死结终于用代价打开,一切都为时已晚。接婆婆来家安度晚年,结果却背离我们的初衷。结婚二年后,先生跟我商量把婆婆从乡下接...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异常美丽)的云霓(ní)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父亲正在...
大家都叫他孤儿,他有大名,叫王卫国。他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是爷爷奶奶把他抚养成人的。孤儿有父亲,叫王忠臣,是个疯子。他没有喊过父亲,跟其他孩子一样喊疯子。...
我有了儿子,父亲高兴极了,自告奋勇道:“送回来,我和你妈带着。”然后,父亲喋喋不休地谈起自己带孩子的好处,自己是教师,有经验;你妈做事细心,亏不了孙子。接着,又...
4岁的豆豆在车厢里开心地蹦蹦跳跳,就像一颗可爱的“精灵豆”。他满眼温情地看着聪明活泼的儿子,然后与坐在身边的妻子相视一笑。他觉得心里的幸福像电视特技镜头里的花儿...
细而密的雨中,萧涛看上去更有些男人的成熟与忧郁。他撑着伞,慢慢地走到“老船长咖啡店”外。站在门前,他望着一片朦胧的街道,脸上的神情说不清的复杂,片刻,转身推门进...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回到家里,不是看书,就是伏案写作。而我则是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的,父亲很少抱我。不仅如此,父亲还有一个“怪癖”:他喜欢用手指丈量我的身长。这个...
早上匆匆出门,被父亲撞见,问:去干吗?我答道:去使馆拿签证。使馆在哪儿?哎呀,跟您说过100遍了,您也记不
我一直没有发现,其实自己很爱您。您和妈妈在我中学时离异,我跟弟弟后来选择跟妈妈住,因为我们不擅与您相处。我考高中的时候,您写了一封信要我去考您住的镇上的那所高中...
17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本是有机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警车就停在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