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怀孕没到一个月时,父亲就急急地从东北老家过来看我。我知道父亲此行的目的是想抱孙子。我是不想让父亲失望的,但和妻子慎重考虑后,还是决定等过两年再要小孩。
我犹豫着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因为在父亲看来,我只有要了小孩,才能算真正长大了,他也才能算真正尽了为父的责任。
小时候,我常听父亲说:“等你们都长大了,都有了孩子,老爸这辈子就算完成任务了,我和你妈就该享清福了。”
父亲说这些话时,我们全家围着一张大桌子吃饭,体弱多病的母亲只是笑笑,而我们五个孩子当然并不能理解父亲对我们遥远未来的期望。
直到现在,母亲病逝多年后,父亲也没有享受到清福,他依然在为他的五个儿女操劳,这已然成了他生命的全部意义。
当我小心翼翼地把我和妻子的决定告诉父亲时,父亲一听就急了,冲我嚷道:“有啥可犹豫的,养活个孩子有那么难吗?你真是越大越没出息了,连孩子都不敢养。”
我向父亲解释,我是想再奋斗几年。父亲全然不听,只是问我:“你奋斗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孩子?”我无法回答父亲。
两天后,父亲决定回老家。在车站,他默默地抽烟,叹着气说:“你什么时候能长大呢?”我无言以对。
列车将要开动时,父亲从车窗内探出头想对我说什么,但犹豫着没有说,只是冲我摆摆手。我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一颤一颤的,内心一阵酸楚,后悔不该让父亲这样失望地离开。
长久以来,我不敢想象父亲把我们五个儿女养大的具体过程,那是一个沉甸甸的岁月累积,有着数不清的琐事和烦恼。最终,我们长大了,父亲衰老了。
我不知道父亲年轻时是不是和现在的我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梦想?他应该是有的,我记得他曾偶尔与我提过一两次,他这辈子最想当一个战争英雄,但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也许我们五个儿女的陆续出生,悄无声息地吞噬了他的梦想。
父亲的梦想是在日复一日的厨房生活中逐渐消逝的。因为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就成了我记忆中一个永恒的影像。
有一段时间,我们对父亲只会做饭这一点甚至有些厌恶。那是缘于我们先后长大参加工作的时候。
先是大姐反感这一点。大姐下乡插队返城后,找不到工作,她盼望着父亲也能有一些关系,而父亲除了认识几个工友和厨房中的蔬菜、粮食外,就谁都不认识了。
我记得大姐当时在厨房中哭哭啼啼,而父亲则在摘芹菜,准备给我们包饺子。
父亲拿起一根芹菜逗她说:“乖女儿,别哭了,你看这芹菜多直,多干净,是自己长成这样的,不是谁帮她长成这样的。”
大姐哭着把芹菜狠狠折成了两截,埋怨父亲没有能耐。
两个人最终吵了起来,父亲高声说:“我是不认识什么人,即使认识了,也开不了那个口,我希望自己的儿女都能像这芹菜一样干干净净。”
大姐摔门而去,并哭喊着发誓再也不吃父亲做的饭了。结果,那天晚上饿得狼狈不堪的大姐回来后,吃了一大盘子蒸饺。一年后,大姐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工厂,做了会计。
不久,二姐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她也一样跟父亲哭诉,父亲同样是规劝,可二姐并不听,她用“绝食”行动来反抗父亲。最后,父亲妥协了,说他求了一个人,看能不能帮上忙。
父亲准备在家中请那个人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好拜托二姐的事。为了这顿大餐,父亲也很发愁,因为家里的生活很拮据。虽然只有很少的钱,但父亲还是决定做十多个菜招待那个人。
他还想发明几个“特色菜”,其中一个菜叫“脆香百子”,其实不过是把瓜子一个个剥开,取出仁儿,然后包在面粉中,过油上色,再浇汁而已。
那天,父亲剥瓜子,足足剥了七八个小时。
结果,客人没有来。我们狼吞虎咽吃大餐时,父亲望着一大桌子菜发呆,神情很落寞,他默默地喝了两杯酒,也不敢正眼看二姐,很自责地低声说:“二丫头啊,爸只是个工人,只会做饭,真的尽力了。”
多年后,二姐与我提起这件事时,我故作惊讶地问,“怎么?二姐,这事你还记得?”
二姐说,“我怎能忘呢?!”
多年来,我已经忘了父亲做过的许多食物,却对一种叫不上名字的河鱼念念不忘,因为这鱼险些要了父亲的命。
事情起因是哥十四岁时患上了胃病。每次吃饭,都说没有胃口。父亲愁坏了,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后来一个老中医给开了偏方,需要鲜鱼汤来做药引子。当时喝鱼汤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想,因为很少能买到鱼,更不要说活鱼了。
我记得那天特别冷,应该是零下三十多度。到了上午九点多,父亲兴冲冲地回来了,棉鞋都湿透了,棉裤也湿了大半截,手上还划了好几个血口子。他晃了晃手中的袋子,兴奋地对母亲说:“咱家大小子,有活鱼吃了。”
父亲把袋子中的鱼倒在水盆中,十几条小河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就这十几条小鱼,是父亲赶到三十几里外的河边,用石头敲开冰面,用口罩布一条条捞上来的。
为了保证哥天天有鲜鱼汤做药引,父亲隔一天就要早起出去捞一次鱼。头天吃不了的鱼就养在盆中,我和三姐对哥的鲜鱼汤垂涎已久,终于有一天,趁大姐陪母亲去医院看病时,我和三姐把五六条小鱼放进锅里,放了一大锅水。
那天的鱼汤并不好喝,一是水放得太多,二是提心吊胆的。最后,为了伪造现场,我还把鱼盆踢翻在地。二姐和哥放学后,我与三姐轻易地骗过了他们。
我和三姐都为能骗过二姐和哥而庆幸,母亲看病回来时,望着外面愈加浓重的夜色,开始担心出去捞鱼的父亲。我和三姐愈来愈害怕,不仅因为母亲看穿了我们的谎言,还因为我们真怕父亲出什么事。
到了半夜,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断定父亲一定出了事,急忙去求助邻居。但邻居也帮不上什么忙,因为不知道父亲究竟去了哪条河。
我们几个都吓哭了,觉得天塌下来一般。直到凌晨,我们才听到父亲走近院门的沉重脚步声。一开门,我们都吓了一跳,父亲的半边脸几乎都是凝固的血疖子,棉袄棉裤都湿透了,拖着一条腿一瘸一拐的。他像是快要冻僵了。
我们扑上去围住父亲,父亲虚弱地说:“别怕,老爸摔了一跤,没事。”然后晃了晃手中的袋子说,“看老爸抓了多少条鱼,快五十条了,晚上鱼好抓,都睡觉呢。”
第二天晚饭时,我们每人都喝上了一碗鲜鱼汤。我和三姐最终鼓足勇气,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笑着看着我们,一副很满足的样子。
他最后告诫我们,以后不要为了自己的一点儿小想法、小欲望就撒谎。
多年后,当我读到《论语》中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就很自豪地想起父亲多少年前就告诉了我这个道理,而父亲一生是没有读过《论语》的。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那天不小心失足落到了碎裂的冰河中,半个身子已沉入水中。
我问父亲:“爹,您当时是不是感到害怕了,想到了死?”
父亲笑着说:“怎么会?一想到你们五个和你妈在家等着我,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我始终以为父亲是热爱厨房的,但我的想法其实是错的。
多年来,父亲除了上班,就是奔走于菜市场和厨房之间,想尽各种法子让我们吃好。我们爱吃的,他大都不爱吃,我现在回想起来,父亲那时吃得最多的是大白菜和土豆,那是我们最讨厌的食物。
可父亲晚年时,对于他曾经不爱吃的食物都充满了热爱。比如他以前说不爱吃的苹果,现在一次就能吃三个,而猪肘子,他一次能吃小半斤,这让我这个当儿子的觉得羞愧不已。
在成长的岁月中,我们无知地剥夺了父亲的“美食权”。
关于厨房也一样,父亲曾说,“在厨房里早就忙活够了,但没办法,你们那时小,你妈又有病,别说厨房,就是刀山火海,我也得挺着。”
父亲与母亲恩爱一生,母亲病逝那一段时光,父亲除了做饭就是默默地抽烟。有时在吃饭的间隙,会偶尔不经意地说上一句,“你妈也爱吃这一口。”
父亲晚年时是愈发地孤寂了,我们先后都成家立业,只有他一个人守着老房子。我们因为都有各自的事情忙碌,难得回老家聚一次。
偶尔大家到齐了,父亲会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兴冲冲地在厨房里忙个不停。我们去厨房帮忙,都会被父亲不客气地撵出来,说我们碍手碍脚的,让我们去屋里等。虽然我们都长大了,但这熟悉的话语,让我们觉得时光从来没有流逝过。
父亲从我这儿失望地回老家后,大姐来电话告诉我,年迈的父亲踌躇满志地计划着未来,每天用几个小时健身,然后就是认真地研究各种菜谱,说准备耐心地等我抱着儿子回东北老家。
我握着电话长久地说不出话来,仿佛又一次看到了父亲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
我想,即使我将来有了孩子,但只要父亲在,我就永远是个孩子,而父亲也永远走不出他的厨房。
我7岁那年,父母离婚,继父走进了我们母女俩的生活。继父进门后,有心养育一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孩子。母亲怕我吃亏,一直没有同意。为了证明我就是继父和他家人心目中的“...
李星来这个远离家乡的小城工作已经快一年了,这期间,月月都要接到父亲的来信。偶尔一个月能接到两封。不过,所有的信,他只看过三封——前三封。起初,他是怀着焦急的心情...
父亲的臂膀犹如一座永远不倒的靠山,让你在人生的路上没有恐惧。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一向是严厉的,在父亲的身边,好像没有过依偎在他身边或者怀里的时刻。从记事以来,父...
那是深冬,快过年了,本埠即将枪决一批犯人。高墙外,一群亲属正等着与犯人们作最后的诀别。这是根据高法和高检关于人性化执法的规定做出的最新安排,好让犯人平静上路。再...
4岁的豆豆在车厢里开心地蹦蹦跳跳,就像一颗可爱的“精灵豆”。他满眼温情地看着聪明活泼的儿子,然后与坐在身边的妻子相视一笑。他觉得心里的幸福像电视特技镜头里的花儿...
几年了,他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条短信。他的手机换了好几个,但是,他的卡没有换,号码没有换,而那条短信,也一直保存着。5年前,他和所有拥有手机的人一样,每天做拇...
在他15岁时,母亲成了父亲家族里的公敌。这源于一份遗产,是用父亲的命换来的。那年夏天,赶集回来的父亲,路过一座水库时发现一辆正在下沉的面包车,父亲想都没想就跳了...
一忽然地,他开口跟我要钱了。最初的借口是身体不太好,要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我便给他寄了钱。没想到时间不长,他又来了电话,说想买个电动三轮车。我犹豫了一下,他好像...
那天做了一个梦,梦里好像遇到了很危险的事情,老爸一直紧紧抓着我,说这么危险,你先去找你老妈然后到某个地方等我。其实后续很多情节记不清了,只是回想起来,觉得手臂的...
我终于了解,父亲对我的责骂,都是出自真心的期盼。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
女儿出嫁的婚礼上,新娘的父亲虽然万分不舍,但仍然挽着女儿向前走去,直至将女儿的手交到另一个男人手上,然后,自己偷偷成为婚礼上哭得最伤心的人,这样的画面时常让人动...
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的职员,干了将近半辈子分拣工。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地铁...
我和继父的关系一直不好。读中学时,有次他嫌我拿白眼瞪他,竟然用手指头戳我眼睛,导致我眼睛受损。所以我一直恨他,恨到大学毕业。毕业后,我进了影视圈,入职一家公司。...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河南驻马店6岁的女孩曹斐全身大面积烧伤。从此,生命进入残酷的境地。每天她都要戴着紧绷的头套,成为面具女孩。然而,她挺了过来,安全度...
一 小时候,父亲常说有怎样的家庭环境就有怎样的思想意识。我似懂非懂,只觉得家庭思想环境意识这类词语很文气,和众乡邻的惯用俗语不一样,便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接触了...
从父亲开始话里话外透露出想要找老伴的意思时,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经开始慢慢坍塌了。记忆里,他和母亲相濡以沫,是村子里有名的模范夫妻。不知多少女人暗地里艳羡母亲的福...
1你小时候有没有怕过黑?我从不曾惧怕过黑暗。因为明诚告诉我,在黑暗里,他的影子会保护我。明诚不是别人,是我爸。4岁那年我在胡同口玩石子,路过的大人指着我的脑袋说...
那天上午,我下课回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手机一看,竟有5个未接电话,而且是同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谁?有什么事这么急?大脑正在急速搜索这个号码的时候,手机又响了。...
女孩李静走进大学校门那刻起,不安的浓云就笼罩在心头。她爸是个局长,平时总是忙、忙、忙,有时忙得晚上家都不回。上高中的时候,李静下自习后,还能赶回家陪陪寂寞的妈妈...
她在城市里扎下了根,买了车买了房,兴冲冲地接他来。他已经退了休,背有些弯了,跟他说话要大一点声,每天午饭前要吃治糖尿病的药。她带他去专卖店买很贵的衣服,他穿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