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父亲常说“有怎样的家庭环境就有怎样的思想意识”。我似懂非懂,只觉得“家庭”“思想”“环境”“意识”这类词语很文气,和众乡邻的惯用俗语不一样,便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接触了哲学才发现,“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思想意识”的影响可不是一般的大。我很庆幸,在我接受教育的年代,我的父亲不光思考这个貌似高深的哲学问题,且用行动来验证,我也有幸成为父亲哲学思想的享用者。
七十年代,我们姐弟还小。当时,我们和三爷五爷好几家挤在一个院子,每天不是这家的猪拱了那家的门,就是那家的鸡啄了这家的米,常常是非不断吵闹不绝。搬离,是父亲的梦想。
周周转转,终于离开了这个大杂院,一家人清静生活着,我们姐弟安静成长着。
大环境好了,小环境也不马虎。
八零年代,土地分到户,粮仓满了,钱袋依然瘪着,土窑里除过一盘土炕就只一个黑板柜。
种过几年烤烟,有了积蓄,父亲立马给家里添置新式家具:一张写字台和一对木椅子。写字台,金黄色,亮灿灿的,摆放在土炕的对面,映得窑里都亮堂了。坐在同色的椅子上写作业,是当时最幸福的事情了。
后来又请木匠来家里做了一顶新式大立柜。大立柜三扇门,摆在窑脑上,高大气派,土窑都显得精神了;中间那扇柜门上还镶嵌着一张穿衣镜,镜上的套色牡丹和柜门上的兰草逼真生动,给土里刨出来的窑洞带来一股清雅之气,这可能是我受到的最早的美学熏陶吧。
苹果有了收入,父亲请人发窑圈、箍崖面。发过圈的窑洞就像女孩子头上戴了一个发圈,醒目,利落,有朝气。崖面一箍,破旧散烂的崖畔不见了,整齐的砖墙守护着崖面,看着美观、舒服。有个本家姑曾站在坡坡头上给表姐说:“看你二舅把庄子收拾得多好啊,看着好像在笑呢!”
家庭硬环境建设好了,软环境也不能忽视。
父亲是老生儿,出生时我婆我爷四十多岁。我爷躺在病床上,想吃土桥麻花想吃彬州梨。土桥彬县属于临县,路很远,来回一趟实在不易。父亲二话不说,扭头就去买。我婆去世前,在炕上瘫了三年,每天父亲都耐心地伺候吃喝接屎端尿。
父亲和我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经历了不少磨难,可是两人几乎没有红过脸,没高声说过一句话。父亲用他的哲学观点来经营着家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谐幸福的港湾。
二
村落是一个圆,以乡里乡情把村民们紧紧围拢,而这份情里重要的一种就是待客之道。左邻右舍也好,亲戚朋友也罢,上门的都是客,都要以礼相待,这是我们小时候从父亲那里接受到的最基本的礼仪教育。
上中学后,我迷上了听小说。那时,收音机里的小说连播有固定时段,错过了就没法补,所以听小说时最怕受干扰。
一天,我正在西屋听小说,院里一阵说话声,家里来客人了。听见他们跟着父亲进了东屋,我就没起身,准备听完小说后过去。小说还没听完,父亲就打发小妹来叫我。那时,我听得正酣,我哪里放得下,就违背父命没有及时和客人打招呼。听完小说一踏进东屋门,就感觉不对劲,只见父亲盯着我狠狠地瞪了一眼,瞪得我脸上火辣辣的。客人走后,他严厉地批评了我,之后告诉我:“人活在世上,起码的道理要懂,礼貌这东西是随身带的,如果这点道理都不懂,念那么多书有啥用?人来你家,千万不能失了礼数,否则就没人进你家门了!”说完,他还补了一句:“在家不敬人,出门无人敬!”
“在家不敬人,出门无人敬!”原来“敬人”和“被人敬”之间是有关联的。从此,这句话我牢牢地铭记在心。
在父亲看来,敬客不光在招呼问候上,待客饭也不能马虎的。
那时大家都穷,但是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父亲一定要我母亲做最好的待客饭。父亲帮母亲做好饭,会先端给客人,尽着他们先吃。
对来家的客人,父亲一视同仁,不会看人下菜。他常说:“亲戚朋友有穷有富,而待客要一碗水端平,人穷了给一口,胜过富了给一斗。”
这些朴素无华的待人观念,无一不潜移默化地根植于我的头脑里。
三
“狗吐舌头不动弹,鸡抬爪爪就迟了。”这是老家的一句民谚。
父亲一辈子勤快,最见不得人懒,尤其年轻人。在他看来,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就是“勤”。
我们姐弟谨记他的话语,勤勤恳恳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师范毕业之后,我通过自考、函授,一步步提高学历,从乡村走到小城,每一步的改变,都是用比别人多很多的付出换来的。
在农村的弟弟妹妹经营果树尽心尽力,疏花、蔬果,打药、施肥,每一道工序从不敷衍。他们的果子产量质量在村子都是头一份,每年收回的果子都是果商的最爱。
小弟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被系主任留在了学校,后来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到了其它单位,照样很受欢迎,原因就是那个字——勤。
我们的后辈,那几个九零后孩子,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三年之内都站稳了脚跟,成了业务骨干,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脚踏实地、努力勤奋。
看着我们这一辈和下辈人的生活状态,想起了父亲常说的那句话“有智吃智,无智吃力。”
我知道,“智”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力”是随身带来的,只要愿意付出,每个人都可以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四
成家后,和老公偶尔闹别扭,我很是恼火,回老家就向父亲倾诉,他这样提醒我:“人,思考问题不能死盯一个方向,如果换个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想想,你也许就不会那么恼火了,也知道该咋做了。”我一试,果然我救出了自己。
孩子小时候一生病,我就特别紧张。有几次,老公抱着孩子去医院,我在家里担心得要命,却不敢和他一起去,生怕医生说些我不愿听到的话。父亲知道后,平静地告诉我:“孩子成长哪能平平顺顺?长一下,缩一下,很正常的!”听了父亲的话,我恍然大悟。
工作中遇到委屈,我就想不通,回到家里总是抱怨。和父亲说了,他就开导我:“你考虑事情只是一面,领导考虑是方方面面,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只要你问心无愧,该咋做还是咋做,日久见人心。”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疙瘩就这样一下被解开了,我心里的委屈也就消淡了。
五
时光一晃,父亲离开我们已经近二十年了。父亲人走了,而他那些充满这里的朴素话语,还活在我的心里,时不时地蹦出来,在我脑子里晃着、晃着……
几年了,他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条短信。他的手机换了好几个,但是,他的卡没有换,号码没有换,而那条短信,也一直保存着。5年前,他和所有拥有手机的人一样,每天做拇...
1父母离婚那年,海培10岁。那个夏天的早晨,她站在客厅的角落,看着父亲在屋子里收拾衣物。偶尔,他会回头跟她交代一句:“海培,你要听话,练琴别耽误了。”过一会儿,...
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 小时候,看到别的父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既羡慕又忧伤。 我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
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的职员,干了将近半辈子分拣工。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地铁...
晚上10点,隔壁又传来了父亲的敲墙声,错落有致的敲声声在静谧地夜里显得格外动听,墙的另一边,儿子听着这熟悉的声音,脸上出现了一抹会心的微笑。一旁的儿媳妇不乐意地...
父亲来看我的时候正是雨季,雨水断断续续地从囚室的屋檐上滴落下来,给我增加了无尽的惆怅。在人头攒动的接见大厅,我寻找了很久,才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他的身影。他表情木...
2010年初我结婚了。蜜月结束后,我和妻就陷入了还住房贷款的危机中。整整半年,我没有和远在另一个城市乡下的双亲联系。初夏的一天,沉默了一上午的手机忽然响了,一看...
父亲在我心目中虽然不高大,但很温暖。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父亲只要有一块糖,都会留给我吃。我并不是很聪明的人,学习一般,父亲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只是说,尽力就好...
某地举行一个类似“极限生存”的电视直播游戏,参赛者以家庭为单位,最终的胜出者,将会得到一笔非常丰厚的奖金。报名者众。可是能够最终胜出并不容易。主办方表示,要想撑...
那年,妻子突发心脏病去世,他悲伤到极点,如果不是为了刚满5岁的女儿,他真想不顾一切,也追随妻子而去。处理完妻子的后事,他照常回单位上班,领导担心他受不了沉重的打...
那年我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初中。六月的黄昏,我在学校的操场上读书,听见别班的几个女生在叽叽喳喳地说着“父亲节”的话题。这样的洋节日,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新鲜又好...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
父亲是一个木匠,曾经是县家具厂的一流技工,他四十岁那年,因为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辞去了工作,回到农村老家干起了木匠活儿,这也成了我们家的生活主要来源。父亲活儿...
这天早晨,受公司指派,肖凯前往黎城洽谈一笔生意。谁知火车还没开出一站地,便接到了妻子赵梅打来的电话老爹又丢了! 肖凯听得心头一哆嗦:一早上班时,老爹还没起床。这...
初秋的天,有些热。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作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他...
一忽然地,他开口跟我要钱了。最初的借口是身体不太好,要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我便给他寄了钱。没想到时间不长,他又来了电话,说想买个电动三轮车。我犹豫了一下,他好像...
为了不让父爱缺席,他给儿子写了五封信,希望儿子在未来的五个时刻打开,他写下的落款日期分别是2020年9月、2026年10月、2030年、2036年、2038年,...
父亲去世七年了,我几次动过写一写他的念头,却总是踌躇、迟疑。原因很奇怪:不写他,就感觉他还活着,一写,白纸黑字的,就感觉他真的离我们而去了。 我怀念父亲,怀念得...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河南驻马店6岁的女孩曹斐全身大面积烧伤。从此,生命进入残酷的境地。每天她都要戴着紧绷的头套,成为面具女孩。然而,她挺了过来,安全度...
朋友乔迁,我们前去祝贺,在她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摆放着许多新潮的家居用品。忽然我发现在卧室里有一样东西极不适宜地立在那儿,那是一只一米多高的水缸,很旧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