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父亲常说“有怎样的家庭环境就有怎样的思想意识”。我似懂非懂,只觉得“家庭”“思想”“环境”“意识”这类词语很文气,和众乡邻的惯用俗语不一样,便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接触了哲学才发现,“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思想意识”的影响可不是一般的大。我很庆幸,在我接受教育的年代,我的父亲不光思考这个貌似高深的哲学问题,且用行动来验证,我也有幸成为父亲哲学思想的享用者。
七十年代,我们姐弟还小。当时,我们和三爷五爷好几家挤在一个院子,每天不是这家的猪拱了那家的门,就是那家的鸡啄了这家的米,常常是非不断吵闹不绝。搬离,是父亲的梦想。
周周转转,终于离开了这个大杂院,一家人清静生活着,我们姐弟安静成长着。
大环境好了,小环境也不马虎。
八零年代,土地分到户,粮仓满了,钱袋依然瘪着,土窑里除过一盘土炕就只一个黑板柜。
种过几年烤烟,有了积蓄,父亲立马给家里添置新式家具:一张写字台和一对木椅子。写字台,金黄色,亮灿灿的,摆放在土炕的对面,映得窑里都亮堂了。坐在同色的椅子上写作业,是当时最幸福的事情了。
后来又请木匠来家里做了一顶新式大立柜。大立柜三扇门,摆在窑脑上,高大气派,土窑都显得精神了;中间那扇柜门上还镶嵌着一张穿衣镜,镜上的套色牡丹和柜门上的兰草逼真生动,给土里刨出来的窑洞带来一股清雅之气,这可能是我受到的最早的美学熏陶吧。
苹果有了收入,父亲请人发窑圈、箍崖面。发过圈的窑洞就像女孩子头上戴了一个发圈,醒目,利落,有朝气。崖面一箍,破旧散烂的崖畔不见了,整齐的砖墙守护着崖面,看着美观、舒服。有个本家姑曾站在坡坡头上给表姐说:“看你二舅把庄子收拾得多好啊,看着好像在笑呢!”
家庭硬环境建设好了,软环境也不能忽视。
父亲是老生儿,出生时我婆我爷四十多岁。我爷躺在病床上,想吃土桥麻花想吃彬州梨。土桥彬县属于临县,路很远,来回一趟实在不易。父亲二话不说,扭头就去买。我婆去世前,在炕上瘫了三年,每天父亲都耐心地伺候吃喝接屎端尿。
父亲和我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经历了不少磨难,可是两人几乎没有红过脸,没高声说过一句话。父亲用他的哲学观点来经营着家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谐幸福的港湾。
二
村落是一个圆,以乡里乡情把村民们紧紧围拢,而这份情里重要的一种就是待客之道。左邻右舍也好,亲戚朋友也罢,上门的都是客,都要以礼相待,这是我们小时候从父亲那里接受到的最基本的礼仪教育。
上中学后,我迷上了听小说。那时,收音机里的小说连播有固定时段,错过了就没法补,所以听小说时最怕受干扰。
一天,我正在西屋听小说,院里一阵说话声,家里来客人了。听见他们跟着父亲进了东屋,我就没起身,准备听完小说后过去。小说还没听完,父亲就打发小妹来叫我。那时,我听得正酣,我哪里放得下,就违背父命没有及时和客人打招呼。听完小说一踏进东屋门,就感觉不对劲,只见父亲盯着我狠狠地瞪了一眼,瞪得我脸上火辣辣的。客人走后,他严厉地批评了我,之后告诉我:“人活在世上,起码的道理要懂,礼貌这东西是随身带的,如果这点道理都不懂,念那么多书有啥用?人来你家,千万不能失了礼数,否则就没人进你家门了!”说完,他还补了一句:“在家不敬人,出门无人敬!”
“在家不敬人,出门无人敬!”原来“敬人”和“被人敬”之间是有关联的。从此,这句话我牢牢地铭记在心。
在父亲看来,敬客不光在招呼问候上,待客饭也不能马虎的。
那时大家都穷,但是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父亲一定要我母亲做最好的待客饭。父亲帮母亲做好饭,会先端给客人,尽着他们先吃。
对来家的客人,父亲一视同仁,不会看人下菜。他常说:“亲戚朋友有穷有富,而待客要一碗水端平,人穷了给一口,胜过富了给一斗。”
这些朴素无华的待人观念,无一不潜移默化地根植于我的头脑里。
三
“狗吐舌头不动弹,鸡抬爪爪就迟了。”这是老家的一句民谚。
父亲一辈子勤快,最见不得人懒,尤其年轻人。在他看来,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就是“勤”。
我们姐弟谨记他的话语,勤勤恳恳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师范毕业之后,我通过自考、函授,一步步提高学历,从乡村走到小城,每一步的改变,都是用比别人多很多的付出换来的。
在农村的弟弟妹妹经营果树尽心尽力,疏花、蔬果,打药、施肥,每一道工序从不敷衍。他们的果子产量质量在村子都是头一份,每年收回的果子都是果商的最爱。
小弟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被系主任留在了学校,后来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到了其它单位,照样很受欢迎,原因就是那个字——勤。
我们的后辈,那几个九零后孩子,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三年之内都站稳了脚跟,成了业务骨干,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脚踏实地、努力勤奋。
看着我们这一辈和下辈人的生活状态,想起了父亲常说的那句话“有智吃智,无智吃力。”
我知道,“智”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力”是随身带来的,只要愿意付出,每个人都可以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四
成家后,和老公偶尔闹别扭,我很是恼火,回老家就向父亲倾诉,他这样提醒我:“人,思考问题不能死盯一个方向,如果换个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想想,你也许就不会那么恼火了,也知道该咋做了。”我一试,果然我救出了自己。
孩子小时候一生病,我就特别紧张。有几次,老公抱着孩子去医院,我在家里担心得要命,却不敢和他一起去,生怕医生说些我不愿听到的话。父亲知道后,平静地告诉我:“孩子成长哪能平平顺顺?长一下,缩一下,很正常的!”听了父亲的话,我恍然大悟。
工作中遇到委屈,我就想不通,回到家里总是抱怨。和父亲说了,他就开导我:“你考虑事情只是一面,领导考虑是方方面面,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只要你问心无愧,该咋做还是咋做,日久见人心。”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疙瘩就这样一下被解开了,我心里的委屈也就消淡了。
五
时光一晃,父亲离开我们已经近二十年了。父亲人走了,而他那些充满这里的朴素话语,还活在我的心里,时不时地蹦出来,在我脑子里晃着、晃着……
生下我的那一天,家里的一棵老榕树枯死了,用我老爸的话说,我刚好五行缺木,这一辈子注定坎坷。好吧,实话招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验证,老爸的末世预言都是对的。老爸是...
2005年4月,邓超正在拍摄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时候,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晕倒了,医生说你父亲得了很严重的肾病,有可能是尿毒症。”邓超一听当时就吓傻了,大脑一...
1998年春天,我在印刷厂上班,兼职干传销。每天穿梭于车间和传销会场,疯狂地拉人去听课,变幻着工人和骗子的角色。讲课的听课的眼神都熠熠放光,发财的梦想在激情澎湃...
最近,不知父亲着了什么魔,天天给我送吃的。有时是一把蔫豆角,有时是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新鲜猪肉,有时是别人送给他、他舍不得吃的腌萝卜。刚开始,看他从几公里外风尘仆仆...
9岁的她得白血病住进医院时,继母和父亲吵翻了天。父亲每天来医院细心照料她,要她什么都不要想,安心治病。她习惯性的写日记,记录每天的心情和身体的状况。父亲把所有积...
又一次打开父亲的小灵通,打开发件箱,看到那几十条熟悉的短信,禁不住又一次泪流满面。 前年冬天,父亲住院了。为了联系方便,就给他配了小灵通。在病床上,我手把手地教...
一忽然地,他开口跟我要钱了。最初的借口是身体不太好,要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我便给他寄了钱。没想到时间不长,他又来了电话,说想买个电动三轮车。我犹豫了一下,他好像...
自从我步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大门,我就承认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来自农村,但我却以此为辱,整天和班里几个家住城里的花花公子混在一起,一起旷课,一起打桌球,一起看录象,一...
站在城北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
多年后,我经常回忆起那一天。1993年的一个夏日,爸爸说咱们骑车去溜达溜达吧。我俩骑着自行车,朝首钢而去。我俩边骑边聊,从首钢东门进去,在里面绕了一圈,从北门出...
读完朱自清的《背影》,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现在已是一个月未见父亲了,着实有点想他。虽然平常没少通电话,但总觉得见到他的人才会安心。 父亲今年整整59岁了,头上的...
梅香是个乡下姑娘,今年十四岁,因病住进了县医院。几天之内,她花掉了数千美元。梅香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她问过医生,医生说她得了重感冒,还有点贫血。她不信,自己一个感...
父亲是个哑巴,这一直是我心中一块隐隐的痛。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小镇,父亲就在小镇的拐角支了一个烧饼摊赚钱养活全家。听人说,我的老家并不在这儿,是父母后来搬到这儿的...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双手那手心的舒适和温暖,让我一生无法忘怀。--题记我以为,我已经把您藏好了,藏在那样深,那样蜿蜒的,曾经的心底。我以...
父爱是有滋味的,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甜美。 1992年大年三十,四处传来鞭炮声,人们沉浸在一片节日的喜庆氛围中,可他感觉到的却是一种无边的忧愁与苦涩。 他盛了一碗...
十八岁离开家乡,到另外一座城市读大学。大三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早上天刚刚亮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听到我的声音之后,爸爸在那一头停了几秒钟,然后说:“还没起床吧?你妈...
一直想讲述我和父亲的故事,但举笔凝思时,总有什么东西卡着。也许是代沟的痕迹吧,加上两人的个性抵触,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温不火。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一个崇父的阶段,...
父亲一生对钱守得很紧,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可一辈子下来,父亲没存下多少钱,反而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很早就得了高血压。母亲一生对钱看得很淡,时常穷大方。母亲...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来娱乐中心应聘,要求做专业按摩师。我问他:“您有按摩经验吗?”他摇头表示从零开始。我又问他:“您要求薪水是多少?”他说不要薪水,就是想来学习。...
他真的是一位非常笨拙的父亲。这是一个大型综艺节目,类似于各种选拔赛。台上一个个帅哥靓女,或歌唱,或舞蹈,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到最好。精彩之处,台上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