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bù jiào ér zhū
成语故事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平时不给人教育,到时候却怪别人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次上暴、贼及小家子气。
出处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富国》
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不教而杀
相反词仁至义尽、谆谆教诲
成语造句
◎ 惩办主义不教而诛,不仅不能教育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反而会伤害他们,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孔子与《论语》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影响深远,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论语》是孔...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图片出自《庄子·秋水》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为了逃避战乱逃到齐国。他因此听到了齐国最美妙的音乐《韶》和《武》。他听后好几天连吃肉都感觉不到肉的味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 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
解释: 顺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qu),他从小就很勇
南宋时期,南宋与入侵的元兵交战。宋朝兵力不足,因此总是打败仗,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机。但是昏庸的宋朝皇帝却仍然只顾享乐
【拼音】qīng kuāng do guǐ 【成语故事】东晋丞相王导给太尉郗鉴的女儿做媒,把侄儿王羲之介绍给她。郗鉴亲自上王羲之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为了争皇帝的宝座,进行了多年的激烈战争。最后刘邦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公元前202年
成语故事依样画葫芦的故事 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
全天在线的成语夜以继日 (拼音是yè yǐ jì rì)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下》。“夜以继日”本义是指夜晚接上白天,后形容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
百科科普:探寻成语的起源与意义成语的起源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起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口头语言的积累。最早的成语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歌和典故中。随着历史...
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其母病重,需鲜竹笋做汤。严冬无笋,孟宗在竹林哭泣,忽见地上生出数茎嫩笋,遂采回救母。其母饮汤后病愈,孟宗后官至司...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操纵朝政大权,司徒王允与养女貂禅商议设计除掉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配给吕布,吕布很高兴,英雄
成语故事釜中游鱼张纲是东汉人,为人刚直不阿。 当时的大将军梁冀贪赃枉法、残害忠良,他的妹妹是皇太后和皇后,他的亲信遍布朝廷,没有人敢得罪他。 一次朝廷任命张...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以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middot;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
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邻近一些小的诸侯国,成为一个大国。当时,年老的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打算将来让她生的儿子继位。他
拼音qu png zhng xuǎn 出处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西域有一个商人,偶然间得到一颗非常稀有的珍珠。因为这颗珍珠很值钱,商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