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独创“飞白书”

0人浏览日期:2022-02-24 18:57:25
  三国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按飞白书者,后汉左中郎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邕在鸿都门,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焉。”

蔡邕独创“飞白书”

  ——摘自“国学宝典”/唐·张怀瓘《书断列传》卷一

  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

  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谁知天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曹操替女儿们扫清“进步”障碍纯情岁月温馨的晚安故事妈妈花五子登科的成语故事蜀汉“牛人”董和苗族爬山节的传说作曲家小蝈蝈儿碟仙启示录孔子的民间传说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故事 长洲猛鬼海滩惊现水鬼自私莫里:面粉墙义薄云天关云长十二生肖猪的故事血染镖路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84岁再成亿万富翁关于狐狸的成语故事冷小月的故事(一)解铃系铃病入膏肓的故事马连山系列之回乡好棒的泥土诸葛亮为何用庸才王平取代名将魏延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还能当30年皇帝“5天新郎”守护“1小时新娘”让曹操垂涎三尺却不敢染指的美丽女俘有事找马三神与穷人带链条的鹰聊斋故事之兽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