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有个哲学家名叫巫马子,他有一次对墨子说:“您提倡兼爱哲学,主张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当团结友爱、平等相待,可是却没能给别人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我主张各人顾各人,人人自行其是,独来独往,也没听说伤害了谁。我们两人迥然不同的哲学主张,目前都还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社会效果来,可是为什么您总是认为只有自己的理论是对的,而要全盘否定我的理论呢?”
墨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巫马子的提问,而是另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假如现在有人在这里放火,一个人看到后赶紧去提水,准备把火浇灭;而另一个人则打算往火里添柴,希望这火势越烧越旺。不过,这两个人现在仅仅只是在心里这样想,一时还未付诸行动。那么请问,您对这两个人作何评价呢?”
巫马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当然认为那个准备提水灭火的是好人,而想在火上添柴的人则是、需要提防的。”
墨子于是笑了,他说:“对呀!这就说明我们议人论事不能忽视其动机。而今,我主张兼爱天下的动机是好的,所以我肯定它;而您主张不爱天下的动机则令人费解,所以我当然要否定它。”
墨子与巫马子的这场论辩证明: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判断一件事的好坏,当然主要是看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但有时当某人的计划、打算尚未付诸实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提出的这一计划、打算的动机出发,推断其效果的好坏。这就是哲学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
盛夏来临骄阳似火。知了躲在树荫下无精打采地鸣叫着:热死啦,热死啦......。 飞来一只麻雀停在它身旁,知了于是对麻雀大
从前,有一个孩子,他长得高大强壮,所以他自认为自己是个男人了。 看!他对母亲说。我已经是一个男人了!把父亲的剑给我
有一次,一只鸭子在河里游泳找鱼吃。一整天过去了,她连一条鱼也没有找到。夜幕降临后,她看见月亮在水面上的反光,以为是一
传说远古时,天神派燕子和麻雀到南海仙山去衔五谷的种子。它们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飞到一条大河边,它们停下来休息,燕子
传说中,有往来于天上人间的木筏,驾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无畏的人。西汉时期,有个隐士叫罗君平。据说,他知道往来于天上和
马戏团要参加演出,团里给各位动物演员量身订做演出行头。 一只猴子将分配到的行头与黑熊的相比后大为不悦,说:怎么回事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
狼群在树林里出没,人们从树林边经过时,一个个行色匆匆,不敢稍有停留,生怕受到狼群的伤害。 老狼因此好久吃不到人肉了。他想出了一条妙计:用死者遗留的首饰巧设...
一个打鱼的人,在海里捕到了一只海龟。他视若珍宝地抱回了家。然而,海龟不吃不喝也不动,只是不停地流泪。你为什么哭呢?你知道
蝉在大树顶上鸣唱。狐狸想要吃掉他,便想出了一个诡计。他站在树下,一会儿赞美蝉的歌声悦耳动听,一会儿羡慕地看着蝉,认真欣赏
一天,有个人大摆酒席,设宴招待亲朋好友。这人家里的狗也高兴地跑去请另一只狗,说:朋友,快走,请你和我一起去赴宴。那狗地跑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成子和卫国的大夫右宰谷臣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那年,郈成子作为使节,访问晋国。右宰谷臣听说好朋友要路过
鸩(zhen)鸟和毒蛇都是带有剧毒的动物。鸩鸟的羽毛可以在酒饭里下毒,能够致人死命;毒蛇一口下去,牙里的毒液也足以使人死
一群喜鹊在女儿山的树上筑了巢,在里面养育了喜鹊宝宝。它们天天寻找食物、抚育宝宝,过着辛勤的生活。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
两只母山羊吃炮了草,就任性骄横撒起野来。它俩试图碰碰运气,就出发到外面去旅行,并沿着牧场荒凉而人迹罕见的地方一直朝前走去
一只废弃的浅井里的青蛙活得很得意。因为它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王国的国王。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
挂在窗口笼里的金丝雀,在夜里歌唱。蝙蝠听到后,飞过来问她为什么白天默默无声,在夜间却放声歌唱。金丝雀回答说,她这样是有道
自古以来,鹦鹉被人们定性为只会学人说话的鸟,所以鹦鹉多被人们笼养起来,人们从中欣赏和玩乐。但是城里的有一个老总是这么调教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故事出自十三世纪中国明代马中锡的《东田传》一书。 故事说,有一位书生东郭先生,读死书、死读书,十分迂腐。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毛...
有一对好朋友,他们一个胖子,一个是瘦子。这一天,他们来到野外游玩。他们俩个顺着小路继续往森林里走。突然一只大熊怒吼着从灌木丛中冲了出来,扑向他俩。他们吓得拼命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