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满天下,学生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名叫子路的学生,个性勇猛豪爽。
有一次,他在弹奏“瑟”这乐器的时候,孔子听到他的琴声充满了豪放勇武的肃杀之气,主张“仁”与“中庸之道”的孔子于是对子路说:“你的琴声太狂放,一点都不像我的学生。”其它的学生听到孔子的评论后,从此再也不敬重子路。
当孔子知道这种情况后,知道其它的学生误会了他的意思,于是赶紧为子路辩解说:“子路的学问已达到登堂的水准,只不过还未达到入室的境界,你们千万不能看轻他。”其它的学生们听完孔子的话后,才恢复了对子路的尊敬。
成语故事入室操戈的故事后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名叫郑玄。他从小勤奋好学,太守杜密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推荐他进入太学读书。后来郑玄又拜大文学家马融为师,在他门下学习。当郑玄学成离开时,马融感慨地说:“郑玄走了,我全部的学识也都被他带走了。”
郑玄在家里勤奋地研究学问,他和一起研究经学的何休是好朋友。何休写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篇文章。郑玄读完后,不同意他的见解,于是就写了《发墨守》、《针膏肓》、《起般疾》三篇文章来反驳何休。何休读完后,发现郑玄是利用自己文章里的观点来反驳自己,而且很有道理,不得不憾慨地说:“你这样不是进来我的屋子,又拿我的武器向我进攻吗?”
民间故事李逵升堂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尽管如此,但他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是《水浒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得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
李逵庄上有个独身青年,名叫李大魁。这大魁鬼点子多,又很懒惰,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他那村头十亩多地年年欠收,二十四岁了还没有讨上老婆。他相中了舅家表妹,就托人去向她求婚,姑娘偏偏说:“大魁的庄稼啥时候长得比邻居们的好了,我就啥时候应亲。”
大魁听了暗暗叫苦,可又没法,为了讨得媳妇只得硬着头皮种地。不过,他在田里干活的功夫比花在睡觉上的功夫少多了,不用说,庄稼收成也是少得多啦!
第二年,就在庄稼快熟的时候,这一带突然发生了一件奇事。南山密林里出了一头怪物,体如老牛,力大无穷,蹄掌印有小盆那么大。每到夜半三更,它就跑到地里糟踏庄稼。那怪物除了不敢接大魁的庄头地以外,其它庄稼眼看就要绝收了。乡亲们合伙起来打了几次,可那怪物“刀枪不入”,乱箭射到它身上,它照样乱跑。大伙都说,这是天神的木牛偷跑下了界,于是就到土地庙烧香磕头,求老天爷显灵保佑平安。
大魁看到这情景,心中大喜:“真是天助我也。”便准备着迎娶新娘了。
就在这时,李逵外出学武回家乡。他听说这件怪事后,决心要用学来的武艺擒拿这头怪物。
到了晚上。李逵老早埋伏好。半夜里,果然见一头怪物从南山林里跑了出来。李逵借着月光一打量,除了它蹄子大点,就是一头牛!他冷冷一笑,等怪物窜到跟前时,便“卧龙腾空”跳了起来,稳稳当当地坐到了怪物背上。怪物拼命地蹦跳,成心要把他甩下来。李逵用上自己的功夫,贴膏药似地粘在上面。这时,只见李逵腾出一只手,从腰间抽出板斧,以千斤之力冲着怪物脊背砍下来。他想,这一招,非要这板斧连刃带柄陷进怪物肚里不可。可是,当斧头当啷一声落下的时候,怪物背上哧啦溅出了一溜火星儿。李逵感到手臂一麻,大板斧应声蹦到了地上!那怪物呢?若无其事,该怎么跑,还是怎么跑。李逵惊出了一身冷汗,差点跌下来。
李逵心里暗想:糟了,它老这么跑,我怎么下去?地上尽是高粱茬,要滚下去,还不得把我扎成“蜂窝”吗?慌乱中,他又抽出另一柄板斧,心想:你是不是怕软不怕硬?我换个法儿汉你。他伏下身,用利斧刃在怪物的肚儿上、脖儿上,哧啦、哧啦,狠力地割起来。突然他感到身子一仰,摔倒了地上。他伸手摸了摸全身,不但没有变成“蜂窝”,不跟躺在棉褥上一样舒服呢!这又是咋回事?
大伙儿打着灯笼、举着火把从四处跑来了。李逵这才发现,有两张方桌面那么大的怪物毛皮,被他整个儿撕下来了。他落地的时候,正巧那毛皮先着地。再看那怪物,早已不知去向了。
乡亲们高兴了。一位老伯伯捋着胡子说:“野兽没了皮,就像刮了鳞的鱼,活不久了。它是天神的‘木牛’,李逵是我们百姓的‘铁牛’!”大家听了,齐声赞成。李逵那“铁牛”的称号,就是从这时候叫起来的。
这一天,乡亲们为李逵大摆宴席。李逵放开酒量,从早上一直喝到了半夜。就在他眼看要醉倒的时候,几个乡亲慌慌张张地跑来说:“那怪物又来了!”
李逵腾地跳起来:“又……又来了?看俺铁牛醉……醉打木牛!”说着就要往林冲。那老伯伯拦住他说:“不行呵,你想想,你给它扒下皮来的时候,一滴血也没见,会不会它像九头老妖那样,马上又生出一身皮?得想个计策对付它才是。”
“洒醉心不迷”,李逵经老伯这一提醒,他又想到在怪物背上吓出的那身冷汗。这一吓,他反倒有了办法。他让老伯迅速凑来了三十副牛套绳,结成一根,把一端紧系到田地里一棵松树上。他攥着另一端,还是昨天那样子,“卧龙藏空”蹦到了怪物背上。
这次,他没去砍它的背,也没有割它的肚,而是牛套绳结结实实地拴在了它的脖颈上。李逵死死地抓着怪物,嘴里嘟哝着:“有本事,你……你就驮着我跑吧!”
结果,那怪物拉紧绳索跑不动了,就只好围着大树转起圈来。转一圈儿,又一圈儿,天亮的时候,那么长的绳索全缠在了树上。那怪物脑膜贴着树杆,丝毫动不得了。
“怎么不跑了?”李逵笑着跳下地来,把这个怪物从头至尾端详了一阵,没等乡亲们跑上来,他就向着怪物后腿劈了一斧,又砍断了绳索,把它放跑了。
李逵对乡亲们说:“走吧,顺着这血迹掏它老窝去,还有一头怪物呢!”
乡亲们跟着李逵,寻着血迹钻进了山林,可那血迹拐了一个弯儿,又转向村里来了,一直滴进了李大鬼家里。
李逵一脚踢开大门,进去一看,见那怪物因为流血过多,已经躺在院中死去了。李逵上前哧地一把,又给怪物撕下了一张毛皮。大家看清了,原来这是一头变通的大牛,身上披着坚硬的铁甲,蹄上穿着特大的铁掌。铁甲外又罩了一层毛皮。
李逵折身跑到屋里,从床底下抓出了吓白了脸的李大魁。当着大伙一审问,一切都明白了:大魁一心想早日娶媳妇,可他又很难使自己的庄稼超过别人,他就想出了一条馊主意,训出了这样一头“怪物”……
李逵气得直抖,抓过大魁就要打人。大魁的表妹突然哭着跑来了:“李逵大哥息怒!”她跪在了李逵面前:“李逵大哥,大魁不好,全怪我,求求您别伤害他。我一定说服表哥,重新做人!”
李逵大吼一声:“不行!这样不正派的人,一定要做俺的斧下之鬼!”说着,一把将大魁推倒地上,冲他脑袋,嚓!剁下了板斧。那斧头一直陷进地里半尺多深,全场人一齐吓得捂住了眼睛。
李逵却一阵哈哈大笑:“大魁兄弟,起来吧。”
过了半晌,大魁才苏醒过来:“怎么?你……不杀我?”
李逵笑着说:“昨晚儿,你那怪物吓了我一身冷汗。今个儿,俺也要吓吓你!”一句话把大伙儿全逗乐了。李逵又对大魁说:“俺李逵给你做媒,你和表妹马上成亲。今后,你要一切听从老婆的指挥。三年之后,俺保你做条好汉子!”
大家谁也没想到李逵来这么一手,齐声赞同他的主张,当天就为大魁和他表妹举行了热闹的婚礼。
第二天,新娘领着新郎和大伙一起拔了损坏的庄稼,种上了荞麦,正遇着风调雨顺,还获得了大丰收呢!
【成语】不拘小节 【拼音】b jū xiǎo ji 【解释】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人言可畏早就知道有“人言可畏”这个成语,原来它最早出现在《诗经》里。 《诗经 郑风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拼音】qīng qi huǎn di 【典故】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 《晋书羊祜传》 【释义】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
成语故事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上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middot;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
有一天,大象和蚂蚁发生了一场争论,他俩都认为自己的力气比对方大。大象指着一棵大树对蚂蚁说:你能拔起这棵树吗?蚂蚁无能
【注音】lu jǐng xi sh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
【注音】fng ni guī mǎ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
四字成语中带两个动物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1、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比如:龙马精神,鸡鸣狗盗,龟兔赛跑,猪狗不如,牛鬼蛇神,杀鸡儆猴,狐假虎威,鸡飞狗跳,蛇鼠一...
【注音】s yn l rǔ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宜黄县疏山寺僧奉阇梨擅长操办水陆道场及颂咒偈,经常为人做道场。到老年患有
【成语】:雪泥鸿爪 【拼音】:xuě n hng zhǎo 【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
成语故事见利忘义的故事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
成语故事有哪些?庖丁解牛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
怒发冲冠[nùfàchōngguān],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biàn]和发现的,所以称为...
成语故事臧仓小人的故事 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
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高山流水,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文章、书法、音乐等艺术作品或人的技艺很高超,情感很深沉。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田文,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
有什么好听的成语故事。1、冷门又好听惊艳的成语故事如下:励志成语故事: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
【拼音】sān fū zhī y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
【成语】:一国三公 【拼音】:yī gu sān gōng 【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